摘要: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本文应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措施对体育教学活动与德育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在体育教育领域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针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1.前言 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大学生们的身体和精神、知识和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也应适应教育使命――体育教学的措施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重视德育教育,通过体育精神作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作用影响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包括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正常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和责任感及团队合作精神。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作用和教育,改变和塑造着自己。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德育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影响,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进行德育教育,必须用适当的教学措施、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较高层次的目标。21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时代和社会对学校的智育体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应通过在学校体育特别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来实现。 2.探讨措施 2.1文献法 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书籍及相关资料,并检索了1995年以来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有关的论文20余篇,为探讨奠定了理论依据。 2.2访谈法 笔者访问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就探讨方向征询其指导意见,并与部分教师、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座谈,就问题细节听取他们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本文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3逻辑措施 应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略论等措施对所获得的各类资料进行深入的论证。 3.结果与略论 3.1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关系 体育教育是指通过身体活动来增强体质、传授健身知识和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它通过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来达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并在该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快乐与痛苦、团队与合作、组织与纪律,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人的素质的普遍要求,又贯穿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社会主义的德育教育包括“民主与法制、无神论、青春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心理健康、职业和生活指导、市场经济意识”等“多位一体”的教育内容。 不难看出,体育与德育均隶属于教育,应为教育的总体目标服务,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即德育“直接说理,以理服人”,主要影响于学生的“意识”,而体育需要学生通过身体的体验去感受蕴含的内在精神特质。 3.2德育融入体育教学的途径 与其他教学过程相比,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体现在体育教学独特的手段和措施上,同时,教师的个人魅力和体育运动特有的竞争性均能很好地贯彻德育活动。因此,把握好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是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关键。 3.2.1结合教材内容认真设计教案与教学措施 体育课中的许多教材本身就蕴含德育教育的内容。根据这个特点,教师有意识地突出德育思想,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球类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团结一致、密切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是球类活动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进行分组练习或对抗,使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再如,在田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要求,认真指导,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勇敢进取之后才能获得成绩提高的愉悦感。 因此说,体育教学是在实践中传授知识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以政治宣讲、个别谈话等语言形式为主的思想教育,而是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学生的具体实践与身心活动中。为此,教师要抓好常规教学,充分利用体育课规范严密的组织形式,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课前、课上甚至课后,如坚持实行上、下课师生问好仪式,培养学生礼貌待人的习惯;严格考勤制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德育教育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体育教学能够较好地体现这个过程。 3.2.2发挥体育教师的表率影响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精神风貌与道德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面广,交流时间长,对学生的作用程度大。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做一系列的示范动作,他们不仅要在技能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思想品德上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仪表衣着、语言行为到文化内涵和人格魅力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才能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效果。 3.2.3结合课堂偶发事件进行教育 由于体育教学活动场所的特殊性和技术传习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导致体育教学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如场地器材冲突、学生个性的强弱对比、天气骤变、小团体之间的协同对抗等,这些偶发事件往往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外观性和异同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行动和表现,迅速应对不利教学的环境,使学生明白劣势和优势的相互转化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冷静处理是人生道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3.2.4体育竞赛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竞赛是体现竞争的重要方式,竞赛中的竞争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智慧的,所以,应用竞赛进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遵守规则、机智勇敢、不怕困难、不畏强手、团结合作、敢于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和意志品质。 3.3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措施 3.3.1导向法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归根结底是通过体育身心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意志品质和自我控制能力。这一目的的实现,有赖于一种预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正确的教育导向即积极引导、循循善诱的教学措施能使德育教育工作更加完善。例如,中长跑的教学措施旨在增强学生的耐力素质的同时,锻炼学生顽强不懈的意志品质。要将这一思想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应对学生讲解中长跑的意义和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其次应对学生讲清练习中长跑会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之前做好克服困难、刻苦锻炼的思想准备;最后要告诉学生科学的练习措施,同时在练习中多鼓励加油,利用心理诱导帮助学生坚持不懈。通过这样的导向,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3.2合理组合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分组,使各组的实力基本相当。由于水平接近,每个组通过努力都有可能获胜,因此,各组的积极性都将提高,竞争将更加激烈,练习时组内交往频度增多,合作互助增强,群体凝聚力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精神得到培养。 3.3.3设置困难法 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增加困难、设置障碍,以促使学生努力去克服,德语论文网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正常水平适当增加难度,所设置的困难不能使学生觉得望洋兴叹,而是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克服并完成任务。这种心理上的成功感,有利于后续学习的深入继续。 3.3.4奖惩教育法 奖惩法是德育的辅助手段,教师建立奖惩制度,通过表扬与奖励、批评与处分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因此,有计划、有目的的奖惩制度能够起到树立正气,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个人人格的形成,而且会使整个集体不断在良好的轨道上运行。 4.小结 德育的渗透要做到经常、及时、有的放矢和润物细无声。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蕴藏了丰富而又积极的育人功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体育教学中时时贯穿德育教育,在和风细雨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才能使学生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国才.教书育人措施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杨秀珍.让德育融入到教学中[J].中国学校体育,2000,2. [3]李全华,赵仙伟.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探寻[J].中国学校体育,2001,德语论文题目,1. [4]赵方.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3. [5]许龙成.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耦合之探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