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德两国的近代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文化民族主义。这种思想的基础是民族主义,在外来文化入侵过程中进行抵抗。它来自于各种纷繁复杂的多种因素间的互相影响。文章首先讨论了文化民族主义的特征,比较了二者的相似性和异同,期颐为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德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演进。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德 文化民族主义 相似性 异同性 在外族入侵的时代背景下,中德两国知识分子分别缔造出了本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这种总的特征下,中德文化民族主义的生成原因既有相似性又有异同性。相似之处。本文通过比较和略论中德的文化民族主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为维护本国利益而做出的努力和抗争。 一、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和重要性 长期以来,文化民族主义成为了主要的框架,不仅维持了本民族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及文化导向,还把民族的个别性特征以及准则变成某种特定的标准,成为了普同性准则以及经济思想的基础。 从整体上来看,作为自我封闭的民族意识和理念,在没有引进政治民族主义之前,文化民族主义长期地关注和注重本国的地缘特征和本民族的亲合性。 因此,共同的地域和祖先就成为了民族伦理范畴内的核心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民族也被看做固定的历史或者生物模型。这就造成了生物进化理念以及历史决定论在本民族意识中的广泛流行。它不但要实现民族生存,建立和建设民族国家建,还声称要恢复本民族既有的历史文化,确保本地域的价值形态不变化。这样,就能够发现和恢复本民族内部的原始活力和生机,并将传统和现代密切结合起来。它不仅保存了部族、种族主义的部分特征,而且还深深地为本区域的宗教文化系统所限制,且原教旨主义趋势日益显著。在本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社会变迁或造成不安情绪,可以在历史、文化、宗教以及传统的基础上,民族文化主义就在不同族群与地缘的区隔基础上作为整合其中合理性和正当性的媒介。从这方面来看,当民主文化心理情感中存在这些价值判准以及相关的伦理范式时,以本民族为中心的意识便会逐步膨胀,甚至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文明冲突。 二、中德文化民族主义缘起的比较 从起因来看,中德两国的文化民族主义都来自于自身历史、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复合影响。然而由于各国历史的具体条件,使得各国的民族文化主义既有相似性,又有异同性。首先来看中德文化民族主义的相似之处。 (一)相似性 1、外来入侵 外来民族的侵入为这两国形成本国的民族文化主义带来了部分现实的土壤,外来入侵造成了民族生存和文化存在的危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各国依靠文化抵抗来反对外侮。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现代受尽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和剥削,而民族生存以及文化危机在这个特定阶段日益突出,资本主义不仅从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侵略中国,还侵略了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如西方在中国扩展基督教势力、传教士在中国打着宗教的名义开展各种不正当活动,德语论文,殖民者掌控中国的教育文化权力、大力在中国推行外语外文教育等。这些因素都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危机越来越严峻。 在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特别是19世纪初开始的拿破仑战争,都给德国带来了民族生存危机。德国受到了法国民族压迫、剥削以及掠夺等政策的严重侵害,且德国曾经高度地膜拜以及笨拙地仿照法国的文化,而且还肆无忌惮地诋毁本国的民族文化。在德国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法国的服装、礼仪、生活方式、风尚等。当时,就连德语也在很大程度上差点被法语替代。在某种程度上,中德都曾经面对近乎一致的外族入侵危机和压力,但是,中德都是为了民族独立而奋斗和努力,这种紧迫感以及压迫感对中德产生的文化民族主义至关重要。 2、知识分子的主体影响 在面对外族入侵的抗争过程中,中德两国的知识分子都是最为典型的文化民族主义觉醒者,他们唤醒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在起到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范围内,19世纪后期以康梁为首的近代文化民族主义者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创教和保教”活动。他们亲眼看到了甲午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屈辱以及列强不断扩大侵略的事实,作为新知识分子的康梁,他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救亡图存运动,开始四处奔走,创办思想刊物和杂志,组织新型的学会和机构。他们想要借传统的儒学思想和西方的基督教进行对抗,他们的主张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当时最为睿智的知识分子维护中华文化、抵抗外来压迫的努力和呼声。他们是首批引领中国广大人民民众不断反对外来的文化侵略和攻击,不断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自觉思想和理念。在这一方面,德国的知识分子同样依靠自身努力来形成了本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假如说在这方面中德有异同,只能说德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比中国更大一些。 (二)不同之处 虽然两国在文化民族主义的起因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因为两国的现实、历史、文化和传统。外部条件和具体的历史阶段并不相同、所以,中德两国都存在着部分作用各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独特因素。 1、内忧不同 在德国产生文化民族主义的过程中,德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知识分子希望通过文化民族主义来抵抗外侵、进而达到民族独立的目标。因此,反分裂以及促统一成为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者务必要担负的历史任务。在中国范围内,文化民族主义者当时要面对列强入侵、国内腐烂的封建统治。从这方面来看,虽然两国都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时代中产生了文化民族主义,但在“内忧”的表现却有所异同。 2、启蒙运动的作用不同 启蒙思想在德国产生文化民族主义的过程中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作用。最早发源于英国的启蒙运动,却在法国迎来了它的兴盛时期于,德语论文范文,之后在在德国经历了比较辉煌的发展时期。从德国的情况来看,德国更关注本民族的性质,市民斗争性也在不断减弱。同时,德国在艺术、音乐、哲学等相关的文化范围内容使得德国产生了浓厚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从德国的启蒙运动发展过程来看,这也显示了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步发展壮大的进程。它不但建立了该民族的自信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催着了该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尽管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作用,知识分子也十分卖力地宣传和介绍启蒙思想中对于民主、科学以及理性的内容。但是从总体而言,中国人接受这些思想的时候,已经在启蒙运动之后。而且从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来看,启蒙运动对中国的作用远不如对德国的作用大,而且影响和意义是间接的、不明显的。 3、和政治关系的疏密 从德国产生文化民族主义的过程来看,主要局限在文学、音乐、哲学等知识和文化领域。德国的知识分子创造和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独立性、且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容以及领域内容,知识分子都是与政治相脱离的,这一点与中国大不相同。如果说近代德意志是在民族文化主义的驱动而产生了政治行为,而中国则是因为知识分子提出了政治主张,从而给予文化民族主义以关注和强调。从康梁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是通过阐述文化民族主义,进而阐释论证和他们的政治思想、从而为政治行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结束语 在本文看来,两国文化民族主义方面在外来入侵、知识分子的主体影响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也在内忧、启蒙运动的作用以及和政治关系的疏密等方面存在着若干异同。通过略论这些异同和相似性,使得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中德两国在文化民族主义方面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J].浙江学刊,2017(03) [2]张淑娟.文化民族主义的经济、政治悖论――以德国“原生形态”文化民族主义为例[J].世界民族,2017(06) [3]王春风.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理论特点探寻[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6) [4]张淑娟.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者的社会角色略论[J].世界民族,2017(05) [5]张廷国.从浪漫主义向民族主义的转变――德国民族主义形成的原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