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体育活动中德育的意义与要求[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在中学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有利于中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友爱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培养;有利于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的培养。为提高德育实效,需要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德育素质,开展丰富多彩、适宜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活动,改善和优化体育活动中的德育环境。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学体育;德育;意义要求
  中学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中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活动。品德培养是中学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育者要在体育活动中充分重视德育的意义,努力完善德育的内容,积极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一、中学体育中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在中学体育教学和竞赛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体育目标的直接要求。有利于中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友爱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培养;有利于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的培养。
  (一)可以培养中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友爱的人道精神
  中学体育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即使是单人跑这样貌似个人项目的体育活动,也因学生归属身份的存在,使该项目依然成为某一年级、某一班级甚或某一小组的集体项目。因此,任何体育活动的开展都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集体主义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准则,其核心涵义在于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利益。
  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竞赛活动中,体育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和竞赛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集体主义观念的要求。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不顾集体利益, 不讲团队配合,过分表现自己的行为, 是错误的,会给他人带来损害,德语论文网站,使集体蒙羞,会受到指责和批评。任何体育竞技者,都必然背负着一个集体、一个团队的期望和要求,也必然受到这个集体的激励与鞭策。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使他们认识到成长的过程是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团队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
  由于体育活动的集体性,必然要求成员之间的配合、关心和帮助,因此,教育者在体育活动要提倡团结友爱的人道主义精神,鼓励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团结与合作,这不仅是一个团队取得体育竞技胜利的精神和策略保证,也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56)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所以,体育活动中,教育者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展现团结友爱的良好精神品质。
  (二)可以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承受运动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负荷。生理负荷的承受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负荷的承受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逐渐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体育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德语论文题目,根据不同的运动生理负荷将伴随不同运动心理负荷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练习和竞技活动,既达到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又不使学生灰心丧气,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项目中的初中男生1 500米、女生1 000米的测试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身体负荷的“极点”,导致学生打退堂鼓,停止活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的教学中注意加强耐久跑的训练。训练中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准则,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异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热情不至于因为耐久跑的枯燥而被磨灭,同时有利于学生坚忍的意志品质的养成。在体育活动中养成的忍耐、坚强、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可以为学生承受学习与未来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做好心理准备,有利于学生“正能量”的积蓄。
  (三)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
  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责任意识表现在守秩序、尊重规则、尊重裁判等方面。体育活动是有规则的,因此,体育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遵守秩序、尊重裁判的责任意识。如集合时,要求快、静、齐;轮流做动作时, 必须按规定出入队列;球类比赛时,按规则和程序表达意见和要求。这些具体规定, 能使学生明确行为的是非标准, 为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打下基础。
  体育运动多以竞争方式出现,即竞技体育,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因此,体育运动犹如社会竞争的缩影,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者、裁判者要做到公平公正,奖罚分明,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在体育比赛中对学生犯规的严格判罚, 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讲准则、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有利于学生发展为一个具有公平公正价值观念的优秀的社会成员。
  二、中学体育活动中德育的要求
  在中学体育活动中进行德育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这要求体育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德育素质;要求中学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要丰富多彩,适宜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求中学体育活动中的德育具有较好的宏观和微观环境。
  (一)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德育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强”,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除了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体育活动的实践经验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较高的德育素质。比如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示范规范等优秀的职业操守和热爱学生、公平公正、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团队精神等优良的道德品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作用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德育的目标。反之,体育教师不拘小节、上课随意、迟到早退,甚至语言粗俗、态度蛮横都会在学生中间产生恶劣的作用,品德教育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就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我们期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次,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体育教师不仅要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提高自身素养,同时要和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但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自身权威的树立、注意关爱不能溺爱、注意准则的把握。
  (二)开展多种适合中学生德育的体育活动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德育实效的提高,有利于中学生多重良好品质的养成和固化。
  体育课教学活动是培养中学生良好品德最重要也是最常规的一条渠道。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需要注意体育专业教学与品德教育之间的结合点,要善于利用和挖掘教材的优势,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这要求体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读书与体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体育竞技活动是激发中学生良好品德最有效的途径。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中的体育竞技活动最能激发中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此外,利用各种纪念日举行的环城跑、拔河比赛、团体操汇演等活动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品质。球类竞赛是各种竞技活动可以经常进行的运动,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养成。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竞技活动中,体育教师和活动的组织者一定要注意区别学生小集团意识与集体观念的不同,并注意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念和宽容心态。
  体育训练活动指的是在教练员的带领下,为参加某种竞赛而开展的针对性很强的一种训练活动,具有训练目的明确、学生特定、活动较为单一的特点。中学生的体育训练活动也是开展德育活动的良好载体。同样要求教练员具备良好的德育素质,并注意与平素的体育课教学活动和间或的体育竞技活动中的德育要求相一致、相配合。
  除了以上常规的体育活动之外,还要注意开展和发掘具有“体”、“德”双重意义的活动形式。比如全校性质的“大课间的活动”,就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三)优化中学体育活动中的德育环境
  “环境是指环绕在人的周围并给人以某种作用的客观现实,即人的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2](P.96)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人要通过环境的熏陶、日常的锻炼和教育而获得“第二本性”[3](P.110)所以探讨和优化体育活动中的德育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中学体育活动中的德育环境包括整个社会大背景(包括网络环境、舆论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几个方面。这些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要求需要与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德育要求相一致,不能背道而驰,否则效果极易被抵消掉。
  单就学校环境来说,要求学校管理者要充分重视体育课教学,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把体育学科称为“小科”、“副科”的做法就是轻视体育活动、轻视体育活动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巨大作用。学校班主任也要成为体育活动的积极配合者和倡导者。然而“重智轻德”的风气却导致很多班主任消极对待体育活动,严重作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学校需要建立起对中学生品德全面的即包括体育活动中德性表现的评价机制,不能仅仅通过德育课程就给学生一个简单而片面的分数,这极为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
  总之,中学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社会的繁荣与安定,因此,要高度重视中学体育活动中的德育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付出多方面的努力,它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德育素养,还要求学校重视体育活动、重视体育活动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工作,同时,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有力配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5.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 [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2.
  [责任编辑:郭钰童]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