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措施[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形势下,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探讨风靡全国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和重视教学中德育影响,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化,让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体验快乐,促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情感价值观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具体构建适合学校特色德育发展的教育网络,从而有效引导小学学科教学落实德育目标,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小学学科;德育教育措施;途径
  一、看清教育改革形势,明确德育育人目标
  小学新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三维目标”,鼓励学生采取主动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习惯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诚然,教师教学方式应发生根本性转变,不能只重视知识教育,还应重视在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全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和学习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影响。”因此,小学学科教学自然成为小学开展德育工作主要渠道,也成为教师培养学生思想品德重要途径。我们根据新课标要求,容易明白德育育人目标,懂得小学学科教学应“以人为本”,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着眼学校教育理念,探索德育育人方式
  学生是中华文明传承者,是民族复兴之希望,应从小受到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纵观古今,“敦品”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励学”是民族成员奋发图强的内在动力。在当今弱肉强食之国际形势下,“钓鱼岛”事件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弘扬和培育小学生民族振兴精神刻不容缓。我校从实际出发,倡导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确立“敦品励学”教育理念,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小学生形成敦厚诚信的品德,具备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成就大事之远大志向。其做法如下:
  (一)、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理念
  1、以多元智能为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认真践行“四课同创”。
  3、以养成教育为目标,切实推动班级文化建设。
  4、以学生发展为重点,竭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二)、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我校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强调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创新学科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认真落实德育目标,做到:知识与智慧同步生成、情感与道德共同发展。
  1、重视备课质量。学校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严格按照学校五步教学模式(目标引导、探索巡导、交流示导、达标训导和拓展疏导)实行有效备课。
  2、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学校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应有效开展学生“听、说、读、写、演”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把课堂构建为良性“生态系统”,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三)、转变教师角色,优化学科教学
  我校从实际出发,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用发展观点看待教学和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不断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效掌握教学节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自主地获取知识。师生在知识互动中加深了感情,实现了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实现了知识、情感价值的有机统一,优化了学科教学。
  (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改变学习方式,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觉没有压力,尽情陶醉在学习知识乐趣中。这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健康心理和创新素质将起着积极影响。我校“敦品励学”五步教学模式,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出发,注重教师“引导”影响,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机会和学习空间,使不同个性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走进小学学科教学,探索德育教育途径
  (一)、优化教学设计,挖掘德育资源。教师实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时,时时注意渗透德育内容,充分利用学科教材、计算机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抓优秀典型,宣传学生好人好事,塑造真、善、美等良好形象。
  (二)、以身为范,润物细无声。教师是学生表率,其形象直接作用学生。课堂上,教师语言、举止、着装和评价等对学生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一个好老师带好一个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形象地阐明了这个道理。教师是学生心中偶像,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属分内职责。故教师应以教好书和育好人为本分,处处以身作则,以其良好形象或优秀品格去感化学生,激励他们追求科学和进步。
  (三)学以致用,拓宽知识视野。教师讲完知识点,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即从书本到生活,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四)巧用措施,促进发展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时应巧用措施,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如探讨开发德育教育校本教材,灵活建构教学与德育融合新模式,建立落实德育目标长效机制,纠正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以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等。从教学设计到上课结束,至始至终都应注意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在完成知识创生全过程中,学会团结、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德语论文网站,学会探究和创新。这样,学科教学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之,小学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是实行国家课程三维目标的具体体现,任何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教育他们做人的教育方式都欠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探索学科教学落实德育目标之途径,创新教学模式,在各科教学中时时关注学生“全人”发展,德语论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这样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健全学生人格,以及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增毅.试析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交流,2017(6):67
  [2]郑亚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J].学理论,2017,11:277-278.
  [3]杨今宁.品德与社会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弱化探寻[J].中国教育学刊,2017,05:62-65.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