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版画集》中德彪西音乐创作的革新[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钢琴套曲《版画集》是德彪西音乐创作成熟期的标志性著作。在这个时期,德彪西的创作风格和作曲特点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作用,比如:爪哇佳美兰音乐、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主义绘画等等。这些诸多的艺术元素给德彪西的音乐创作带来全方位的革新,笔者将在本文中从调式调性及和声、曲式结构、节奏织体三方面进行论述德彪西在《版画集》中的音乐创新。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德彪西;《版画集》;音乐创作;革新
  
  伟大的法国作曲家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于1862年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小城镇圣日耳曼昂莱。他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创始人,是印象派音乐的鼻祖,在西方音乐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独具风格的钢琴著作,《版画集》是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经典著作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一代又一代的钢琴家演绎着它的神秘魅力。《版画集》的作曲完成于1903年7月,而首演则由理查多完成于1904年1月9日。
  《版画集》由三个乐章组成:《塔》、《格拉纳达之夜》和《雨中花园》。在第一乐章中,德彪西从爪哇佳美兰音乐中找到灵感,利用五声音阶和声音的交响性来唤起人们对东方神秘宝塔的印象。虽然德彪西从未去过西班牙,但是他在第二乐章《格拉纳达之夜》中成功地利用多元素的音乐素材描绘出了一幅西班牙小镇的生动夜景。第三乐章《雨中花园》则在引领人们畅游亚洲和西班牙之后,再次将人们的思绪带回法国,德彪西采用两首著名的法国儿歌《宝宝催眠曲》和《我们不怕野兽角》,利用各种技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风雨中和阳光下气象万千的花园美景。
  在1889年和1890年由巴黎举办的两次世界博览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纷纷展出了他们最优秀、最具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和文化。亲历了这两次世博会的德彪西,深深地被这些不同于欧洲音乐艺术的异域风采所打动,并借助具有东方色彩的爪哇佳美兰音乐,进行全新的音乐创作生涯。另外一方面,德彪西敢于向传统挑战,在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巨大作用之下,他在作曲中又探究出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他应用一些特殊的技法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就像象征主义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和符号等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印象主义画家给人传达一种生动多彩的印象绘画。
  一、调式、调性及和声
  在二十世纪之前,音乐的功能性音调系统基于主导调性中心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和声进行使用大小调音阶体系。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初,许多作曲家开始改变这种规则,并试图以无调性的技法来进行谱曲,从此踏上了与西方传统的功能性音调系统相背离的道路。温克陈述道:“德彪西的和声探险打破了长久以来的调性传统,其中包括削弱和声进行的手法,使得音乐重新定义了一个无调性的音调系统。”
  首先,德彪西常使用一些大小调之外的调式音阶,这样大大削弱了常规的和声进行带来的音色效果。以《塔》为例,五声音阶贯穿全曲始末,此外还有全音阶。这种五声调式及其色彩性的和声使音乐充满了东方情调,使人们仿佛置身于香雾缭绕的东方国度。
  其次,另外一种削弱功能性和声进行的方式是采用和弦的平行进行法。德彪西并不是第一个使用平行和弦的人,早在欧洲的教会音乐中,“奥尔加农”的多声部歌曲就以平行四五度为主。在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和贝多芬也在其著作中作为特殊技法使用过平行进行。然而,德彪西在他的著作中大量应用这种手法,用以削弱音乐的调性功能,而在声音上追求一种特殊的效果。
  最后,德彪西还经常通过大量的变化和声来削弱调性中心,尤其是不和谐和弦的使用,使得主调色彩被大大减弱。在《雨中花园》(谱例1)里,德彪西应用半音阶的上下行以及增三和弦的平行进行相结合的手法,制造出一些列不和谐的音响,并且不予以解决。德彪西即是以这种削弱调性功能的手法,来表达印象主义音乐这种朦胧色彩的实质和内涵。
  谱例1.
  
  二、曲式结构
  这种打破传统调性功能和声的作曲技法同时也导致了传统的曲式结构被取代。温克表明:“传统的曲式结构是建立在围绕主调展开、最终回归到主调的形式之上。然而在二十世纪,长久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主调系统已不再是音乐发展结构的必要依据。”德彪西在形成其独特的和声色彩的同时,在曲式结构领域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1.“圆形”发展结构
  传统的曲式是围绕一条音乐主题发展的“线形”结构,在矛盾的紧张性到达一个高潮之后,并随之解决。相反,具有循环性特点的佳美兰音乐,其曲式通常是“圆形”的发展结构,德彪西把这种结构特点应用到自己的著作中。
  例如,《塔》的曲式结构并不是依据功能性和声来划分的,而是以每段旋律的开始和结尾作为其结构的划分界限,这有赖于音乐主题的不断反复。并且,音乐的主旋律分散于每个声部,在结构上强调的是旋律在声部间的有序安排,而并非传统的主题发展。
  2.“流体运行”
  “流体运行”是指主题与其它各段落之间采用圆滑的连接,在主题陈述之后延续开来,继而衔接到下一个音乐材料,进入对比段落。这种连贯的手法往往使人难以分辨主题与段落的界限,造成模糊不清的印象,同时也给人连绵不断的感觉。
  《塔》这首著作的曲式结构,就是应用了“流体运行”的发展手法。其音乐主题与段落之间的连贯,是建立在主题音型、节奏等方面的变化陈述基础上缓慢展开的。在谱例2.1中,当音乐进入下一个主题之前,中间段落的旋律基于以前主题的旋律之上,其节奏变成了三连音,为新主题的出现做了节奏上的铺垫;当音乐发展进入高潮之前,不仅加快了原来主题的节奏密度,并且随着音乐的高涨,只截取了旋律的一部分进行不断重复,这样就把音乐顺畅而不突兀地延展至高潮主题(谱例2.2)。
  谱例2
  (1)
  (2)
  
  3.“块状拼贴”
  “块状拼贴”是指不同的音乐材料和段落不需要过渡而直接转换,强调丰富多彩的各种主题和段落进行自由拼贴、组合。这种跳跃的拼凑手法使得音乐呈现一幕幕不同瞬间的印象闪现。德彪西摈弃了传统的“主题呈现――发展――再现”的曲式结构,不受任何结构框架的束缚,“随心所欲”地畅游在各种音乐场景中。
  以《格拉纳达之夜》为例,德彪西常常突然中断原来的音乐进程,插入截然不同的音乐动机,并且新、旧旋律材料交替进行,造成各种情节场面不停转换的听觉和视觉印象。正是这种打破常规的自由拼贴,才给音乐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也正是这种巧妙的曲式布局,才实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色彩性和随意性。
  三、节奏织体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赋予音乐生命力和动力。德彪西那独特而新颖的节奏织体使他的音乐充满生机和活力,满足了他对印象主义音乐微妙、生动而又飘渺的风格特色的追求。梅西安评价“德彪西是历史上最善于应用节奏的音乐家之一”。
  温克在探讨中曾表明:“德彪西对当时引进法国的西班牙流行通俗音乐有着特殊的喜好与情愫,他汲取西班牙舞蹈音乐中的节奏精华,并加以改编应用到自己的作曲中去。“哈巴涅拉”,是20世纪之初流行于西班牙的一种舞蹈,其节奏类型是以附点和切分为主的舞蹈节奏,常采用四二拍子,具有平滑而轻快的摇摆风格。
  在《格拉纳达之夜》中,德彪西大量地应用了哈巴涅拉节奏及各种各样的节奏变型,他创造性的把这些节奏进行细微的调整并加以丰富的组合,使得全曲上下贯穿哈巴涅拉舞曲节奏,惟妙惟肖地展现了西班牙的异域风情。雷维耶说道:“正是德彪西这种多样而细碎的节奏,使音乐本身处于一种无限的流动中。”
  此外,德彪西还经常使用“托卡塔”的节奏类型。在《雨中花园》里,全曲自始至终都采用托卡塔的节奏织体。无论是每组四个音的十六分音符,还是不同组合的三连音、五连音、六连音,这些不同的和弦分解织体形式,都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下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自然情景。
  为了达到艺术上的标新立异,德彪西开创了很多现代作曲技法的先河。在《版画集》这套著作中,他使用了很多全新的创作手法:经常使用大小调以外的调式;突破传统的音乐主题发展模式;重视音色的塑造,突出和声的色彩;打破节拍的常规模式,以求丰富多变的节奏,简短的乐句组合,不协和的和声进行等等。
  德彪西打破了传统的西方作曲原理和技巧,以全新的音调、曲式、和声和音色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作曲手法和风格。正是由于他在和声、曲式等这些方面进行的颠覆传统的巨大突破和创新,才使得印象主义音乐在二十世纪欧洲乐坛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音乐格局,成为西方音乐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沈佩伟.《德彪西的印象派钢琴音乐特征――主导创作准则》,《音乐创作》.2017年第6期.
  [2]李芳.《德彪西版画集及其演奏探讨》[D].河南大学,2017 年.
  [3]沈旋 《德彪西的音乐语言》 《音乐艺术》 1980年第1期.
  [4]熊辉婧.《论爪哇的加麦兰音乐对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的作用》.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5]李海威,杨永蕾.《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和声手法》,《齐鲁艺苑》.2001年第3期.
  [6]陈丹布.《论德彪西的调性思维特点》,《音乐探究》.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03期.
  

德语专业论文德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