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因其不同的历史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风格,比如中国的含蓄内敛、美国的开放包容、法国的浪漫多情。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个国家的文化不仅体现在其与众不同的传统服饰或是风格迥异的建筑上,也渗透在每个人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作为一名在德国学习了一年的交换生,我有幸体验到了德国式生活,感受到了德国文化别样的魅力。 科技的德国 从18世纪60年代进入世界工业化进程以后,英国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在欧洲和世界一直保持着经济和技术的领先地位。德国受欧洲工业革命的作用则要缓慢得多,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后,终于在19世纪中叶开始迈向现代工业社会。德国科技进入了繁荣时期,创新能力和质量保证使德国产品逐渐成为对英国市场的威胁。德国产品因其技术先进和质量优异,不但行销欧洲,而且也远涉重洋到达远东。在1888年到1895年间德国向日本的出口增长了4倍。 到20世纪20年代,德国已涌现了一批载入世界文明发展史的优秀科学家和发明家。其中有世界著名的本生、蔡司、西门子、海姆霍茨、奥托、伦琴、赫茨、普郎克、爱因斯坦等。从1901年到1933年间有12位德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5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6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德国的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汽车工业、机器制造业、光学和精密仪器制造业等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先进生产基地。 从1933年希特勒执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流失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世界科技发展一度脱离。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德国的科技事业迅速恢复了昔日的辉煌。1990年德国统一后,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德国东部的科研机构进行了重组,进一步充实了德国的探讨开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同类型的科研机构在各自定位的基础上,发挥特长,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有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德国外贸大国地位的保证。如今,德国出口总额的3/4是科技密集型产品。1999年德国科技密集型产品占世界贸易的14.5%、美国占19.8%,日本为13.5%。 科研体系的三个支柱 德国的科研体系由3个支柱组成:高等院校科研、大学以外机构的科研以及经济界的科研。 首先,德国有345所高等院校,其中有大学92所。2000年其科研经费的总额达到全国科研投入的16%。高等院校具有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传统。其探讨措施先进,探讨课题广泛,从基础、运用直到开发,因而成为德国科研体系的支柱之一。高等院校又是科研后备力量的培养场所,其巨大探讨潜力因而得以保证和延续。高等院校从科研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和校外的科研机构以及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甚至有一些大学以外的科研机构就设在大学里,在组织、人员、空间上和大学的相应专业融为一体,但又不是大学的组成部分。这些科研机构有的属于弗劳恩霍夫运用探讨促进协会,有的是中小企业联合成立的行业探讨所。 其次,大学以外的独立科研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政府投资,按司法成立的机构;另一类直属政府主管部门。前者在组织上是独立的,不接受政府任何职能部门的行政领导,其中著名的如马普学会、弗劳恩霍夫运用探讨促进学会、海姆霍茨德国大探讨中心联合会等。后者则是政府的下属单位。此外,还有少数私人创办的探讨机构。 2000年,大学以外的独立科研机构大约占用德国科研投入的14%。科研机构的任务都有明确定位,从而避免同等水平的重复。如马普学会的各个探讨所分别从事生物医学、化学物理技术以及人文科学方面的基础探讨,但是又和高等院校的基础探讨有区别,即主要是开辟新的探讨方向,开展高等院校尚未探讨或尚未进行足够探讨的领域,或不适合高等院校的跨学科领域,以及由于人员和设备等条件不可能在高等院校完成的任务。因而,马普学会在一些领域是全国的重点,在另一些领域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补充。由于探讨水平高,马普学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从1954年以来已有15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金。 弗劳恩霍夫运用探讨促进学会的各探讨所以运用探讨为主,为工业公司、服务行业和公共机构开展合同探讨、提供信息和其他服务。弗劳恩霍夫学会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经费的80%以上来自于公司和政府的探讨合同。学会将探讨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工艺和服务项目。2000年,该学会申请专利500余项,居德国全国科研机构的首位。 海姆霍茨德国大探讨中心联合会是15个大型探讨中心的联合体。探讨中心拥有大型科研设备和基础设施,供国内和国际探讨小组开展政府和社会关注的前瞻性探讨任务,以及从事中长期关键技术开发。考虑到基础探讨和工业运用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中心根据探讨工作的需要,调整自己的任务和工作重点,使探讨工作水平始终处于世界前沿。 联邦政府各部有50个直属探讨机构,开展政府职能部门需要的探讨工作。其目的是获取政府职能部门完成职能所需要的科学知识,执行法定任务,如法制计量、材料检测、测绘、卫生检疫、交通安全等诸多任务。此外,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直属的机构,但规模很小。 另外,经济界占用全国科研经费的70%。根据1999年的统计,万名职工以上的大型公司的平均科研经费占全年销售额的4.5%;100人以下的小型公司占5.4%;其余大约为3%。有2/3的工业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或改进型产品。1999年新产品或改进型产品的销售额占全国工业产品销售额的45%,全新产品超过9%。 大型公司设有自己的探讨开发机构,同时也积极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中小企业则更多地通过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除了委托大学和科技机构开展探讨开发以外,一部分中小企业自己成立了联合探讨组织,探讨行业内或跨行业共同关心的科技问题。目前德国有5万多家中小企业组成了106个探讨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全国性的工业探讨协会工作联合会,下属54个探讨所,每年可支配的经费已达2.6亿欧元,其中政府资助的资金超过50%。 世界重要的科研基地 德国科研体系的优势是创新和技术集成能力,因而成为世界重要的科研基地。为迎接知识经济社会,德国朝野一致认为,要保持和发扬优势,必须为科研提供充分的资源。20世纪80年代末,德国科研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86%,略低于日本的2.95%,高于美国的2.64%。90年代由于经济低迷,政府财政处于困境,科研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曾一度降到2.26%,目前已升至2.5%,但仍低于日本和美国。德国科研投入总量约为美国的1/3,日本的1/2。2003年11月德国联邦政府向议会提出了一个总额为97亿欧元的2004年教育和科研预算案,比1998年增长24亿欧元。 经济界的科研投入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也有较快增长,已占德国科研投入的2/3。经济界使用的科研经费占全国科研投入的70%,多余部分来自政府探讨开发合同和对中小企业的科研资助。 国家支持的科学基金会和众多的私人科学基金十分活跃,为科学家开辟新的探讨领域提供经费保障。 德国政府除了利用财政资助手段引导科研方向以外,也十分重视科研体系的结构调整和科研工作的质量,以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1996年底政府决定对国家资助的科研机构,如马普学会、弗劳恩霍夫运用探讨促进学会、海姆霍茨德国大探讨中心等进行评估。到2001年评估工作基本结束,在此基础上对科研机构和政府的政策方法作出了相关调整。如将大探讨中心数学和数据处理学会并入弗劳恩霍夫学会,重新组成8个探讨所,和弗劳恩霍夫学会原有的7个探讨所组成欧洲最大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探讨集团。 90年代后期,德国采取了又一项重大行动,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同一专业的科研机构和大学科研组成专业能力网络。通过网络,一方面加强网络成员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促进成员和经济界,以至和国外科研机构和公司的联系。 在科技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德国已经形成了有利于科研机构发展的大环境,如保障科学自由和科研机构自治、鼓励建立私人科学基金、允许科研机构以不同形式(社团、基金会、责任有限企业)注册成立、保护知识产权和发明人利益、竞争和合作机制等。通过立法承认科研机构,只要不是为某个固定小集团的利益服务,即具有公益性。因此,除公司或公司集团内部的科研部门外,几乎所有的公立和私人独立科研机构,包括开发型科研机构如弗劳恩霍夫学会以及中小企业联合探讨机构“工业探讨协会工作联合会”下属的探讨所都具有公益性,可以享受减免税收待遇。 此外,政府积极采取方法促进科研成果的利用,为科技人员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总之,德国利用智力资源和财力,继承和发扬历史传统,继续努力营造这片世界重要的科研基地。 低调的德国 没人高谈阔论 按理,德国人应该很有骄傲的本钱,因为它早已从“二战”战败国的废墟上崛起了。作为欧盟倡导国之一的德国,实际国土面积只有35万平方公里(还不到两个广东省大),以其政治制度、科技和文化的作用力和第四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成为欧盟的中心。 当我们对他们的官员和民众称赞他们在某方面做得好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我们的福利没有北欧那么好,或者说我们现在绿色经济才刚起步,很多地方都要改善;又或者说,现在欧盟正面临严峻的考验,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等等。而媒体几乎每天24小时、360度地盯着政府和官员,你几乎很难看到德国媒体一天到晚表扬他们的国家和政府,不挑刺就算是肯定了。他们的媒体人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的:记者的职业不是向权贵抛媚眼和对权力举手投降,媒体的报道是每一个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 安静的教育 到了德国,你根本看不到铺天盖地的教育企业和补习班招生的广告,然而德国的教育水平却是世界顶尖的,特别是它的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更是闻名世界。德国的《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就是说,孩子们在上小学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比如跳舞、体操、读书、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都被禁止。 德国有8800万人口(其中600万为常住外国人),却有公立大学300多所。任何人在德国都可以上大学,因为德国没有高考,只有申请和推荐制度(老师推荐),通过了申请就可以上大学了,并且德国上大学是不用交学费的,这样的福利也惠及外国留学生。在德国,老师和家长并不会紧紧盯着名牌大学。初三和高中阶段,学校、家长和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制定进一步的教育,这样,会有一部分学生进入技工培训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这里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技校出来的毕业生的待遇不会比名校出来的待遇低,至少不会有歧视性的用工制度。因此,孩子们不需要上很好的大学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获得很好的收入,这正是德国有最好的职业教育的根源。 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读名校进一步深造。但是,能进入大学读书,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顺利地拿到大学文凭,在德国混文凭是绝对不可以的,你只有老老实实并且勤奋努力才能毕业。曾经有从事出版的人想引进德国的大学课本,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德国的大学根本就没有什么统一的大学教材。教你的大学老师,会在开学的第一堂课里,公布很多该学科的参考书,考试内容也在其中,至于教授教什么,那是教授的自由和权利,教授只需按照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操守来做就可以了。如果你不认真读完那些参考书籍,还真没法完成考试,千万别指望有什么考试前的复习提纲。老师除了告诉你参考书,还教你的就是学习的思考方式,自己独立思考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官员待在“笼子”里 有着这样良好国民素养又是一个实行民主选举议会制的国家,那么它的政府官员是否真的能做到奉公守法呢?因此,当我想了解德国官员贪污腐败的案例的时候,发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还真是有两位高官违规了,一个是前总理施罗德,另外一个是德国前经济部部长莫勒曼。前者是因为到西班牙公干,让其夫人顺便搭乘了政府的公务飞机。这下可让媒体揪住了,媒体质疑,你的夫人又不是政府的高级公务人员,怎么可以这样占公家便宜呢?没办法,施罗德只好乖乖地补交了夫人搭飞机的机票钱,说来也不多,3700欧元。而前部长先生犯的错,是用了政府的公务信笺为其做建材生意的小舅子写了封推荐信,这件事不知怎么被媒体知道了,媒体纷纷以此作为他以权谋私的证明,甚至还说用了政府的信笺,就是贪公家的便宜,一定要他下台,德语论文网站,结果他只好被迫辞职收场。 我有些在德国经营葡萄酒庄的朋友,我曾经问过他们,需不需要送些好的葡萄酒给当地的高官,搞好关系,联络感情。他们以为听错了我的问话,很坚定地说,他们是不会干这种勾当的,因为贿赂政府官员也是一种罪,你真要送,人家也不敢收。在德国,商人根本无须去讨好政府的官员,所有的政策法规都是透明的,你奉公守法,谁也不会眼红你挣的钱,也没有哪位政府官员会去敲你的竹杠。我们发现,在德国,作为政府官员手中可寻租的权力资源实在是太少了。 首先,官员没有特殊权力,也不制定政策。所有的行为都得按《基本法》规定的去行事,很多政策都是通过议会审批,一切都是公开和透明的。其次,德国的官员手里没财权,想花钱,找议会批。而议会的预算都是透明的,拨款也是要通过听证会。从它那里批了钱,到年底时就要交待这些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怎么用的?此外,政府想随便乱花纳税人的钱也不是那么容易。 国强民富的德国 在2017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中国位居第二,德国位居第四,表面上中国GDP已经超过德国,但我们看一组数字就会知道有什么样的差距。德国2017年人均GDP是4.37万美元,而中国人均GDP是5414美元,而且这个平均数中国农村很多人是达不到的,有的年收入能否达到5414元人民币都很难说! 2017年中国GDP超越了德国,但德国是一个多大规模的国家呢?35万平方公里,8800万人口,其中有600万外国人,也就是说德国实际人数是8200万,但诺贝尔获奖得者将近全球一半(包括移民到其他国家的德裔)。还有一些著名的人士,比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这些都是改变世界的人。 德国有很多世界第一,汽车、化工、机械、环保都是世界第一,而根据英国总领事会公布的数据,德国大学国际化水平2017年也跃居世界第一。在德国,留学生占大学学生总数的10%―15%,因为德国政府每年给大学提供补贴,外国学生越多,补贴越多。这只是补贴而已,财政投入办学的基本经费仍是必不可少的。 只要你去德国,看到最漂亮的房子一定是大学,在市中心地理条件最优越的也一定是大学。这个国家有300多所公立大学,任何人都可以上大学,没有高考,只有申请制度,申请成功了就可以去学习,但德国唯一不好的是混文凭太难,如果你抱着混的目的去肯定没戏,这对有些人来讲可能不是一个太好的消息。 德国民富国强也体现在这个国家没有城乡差距,“城市是农村,农村就是城市”,基础设施都很好。如果非要分出贫富的话,反而住在城市里的人都是相对比较贫穷的,住在农村的人反而都是非常有钱的。德国朋友写信给我,如果地址是乡下,我就可以断定这家伙肯定有钱,如果是城市里的就不一定。 此外,德国的环境很干净,干净到一尘不染,如有裸露的地方,要么用小石子铺上,要么全是草地。我读书的大学有一条小路,从我上大学起看见在铺,一年的时间都没铺完。你知道是怎么铺的吗?一颗一颗石子拿来探讨,摆放在哪儿比较好,然后像一个艺术品那样搁在某个地方。 莱比锡大学图书馆用7年时间内装修,装完以后就是一个精品。在德国去图书馆不用抢座占座,也许有人会问:不是这个大学的学生可以进去吗?当然可以,只是你不能把书借出而已。大学图书馆、城市图书馆满足了全民的读书需求。买书在德国很贵,一本书大约30-40欧元,也就是300-400元人民币,所以一本书如果在德国发行3000-4000册就不错了,能卖到5000册以上就算得上畅销书。 德国的日常生活消费食品价格也不高,最便宜的是面包,很长的一袋面包在市场上卖0.18欧元(相当于人民币1元多),够你吃很多天,稍贵一些的是0.35欧元左右,更贵的也有;还有牛奶,牛奶是欧洲人必喝的东西,一升0.18欧元,也有0.25欧元和0.3欧元的;第三是果汁及汽水,不到1欧元一瓶。 为什么吃的会这么便宜?这一切都得益于德国政府大量的财政支出是用于补贴,其中最大的三项是:对农业的补贴,对住房、租赁业、住房建筑业的补贴,对交通业的补贴。这三大块的补贴占据了德国财政支出的35%,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把社会保险等其他补助加起来就将近50%,其他用于国防、外交、教育和科研等,只有不到5%是用于公务员开支。而地方政府的支出几乎全部用于民生,以1996年为例,地方政府四分之一的支出用于社会保障和服务,其次是用于医疗卫生和教育(14.5%和13.0%)、住宅(15.3%)、交通(6.0%)、文化娱乐(5.7%)、治安(3.4%)。 而且德国国家财政支出不打任何折扣,因为财政首先要有预算,年底有决算,少了一分钱就要小心乌纱帽。知道谁来监督政府吗?第一大监督是议会,这一关太难躲,反对党眼睛睁得大大的,若政府多花一分钱你就等着倒霉。第二是媒体天天盯着。第三是司法监督,不管多大的官,到了法院该判就判,这是独立的司法。第四是德国独具特色的审计署。审计署官员精确到某个票据,换句话说几十欧元、几百欧元的钱都要说出来干什么了。所以德国在方方面面把漏洞给补上,补上之后官员真的是官不聊生了,确实是找不到任何借口往口袋里揣点钱。 德国的成功源于三大因素 第一,“二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德国人是怎么看待马歇尔计划的呢?他们说,马歇尔计划给德国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德国活了过来。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输血,德国可能就变质了,甚至也有可能向极端倾斜。 第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德国成功的保障。“二战”结束后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在于确保市场的自由竞争及市场的有序发展,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框架之内发展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成功奠定了德国今天的成就。因此,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是德国民富国强的根本。 第三,德国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世界闻名。德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不教太多东西的。孩子的第一要务是玩得开心,其次是教一些基本的常识。因此,严格来讲,德国从中学才开始传授知识,并且第一位是教你怎么去学习和思考。大学更是如此,首先教你思考,接下来才给你讲框架性的知识。德国大学没有规定的教材,教材是根据老师的喜好和专业背景来确定,也就是说我今天想讲点什么是根据我自己的爱好和专业能力。唯一例外的是德国大学不允许宣传纳粹思想,这是因为德国历史太痛心了,觉得纳粹思想太可恨,所以不让宣传。 蛋糕怎么合理切分 社会福利从1949年建立起来之后,1957年德国开始颁布《反对限制竞争法》,随后又颁布《联邦银行法》,这两大法学的颁布标志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建立。1967年德国还颁布了《稳定与增长法》,把国家调控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职能,明确规定政府的四大职能:第一,保持物价稳定;第二,充分就业;第三,内外贸平衡;第四,在上述基础之上经济的适度增长。 在四大目标中,历来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执政时把物价稳定放在第一位,社民党上台之后把充分就业放在第一位。社民党在执政期间做了很多事,强化各种社会保险,工人参与到公司里。 在德国办公司不用发愁,政府除了两样事情之外不会管你:第一是税收管理,什么东西可以做,但不能逃税。第二是工人管理,到德国做企业,能不雇佣德国人就不要雇佣德国人,为什么?一是对工资要求太高,二是工人参与公司管理的愿望太强烈。在每个大型公司里都有一个公司委员会,由劳资双方组成。其中必须有一个人由劳方出任的高级人事经理,专门负责人事,裁员需要通过他的同意才可以。 在德国办公司不需要批准,只要备案,只要把章程写好就行。在德国没有工商、警察、卫生、防疫等所找你要钱,吃饭时动不动需要你埋单。这对他们来说太不可思议了! 德国首先没有工商这个部门,要成立一个企业有专门的工商注册机构,只管注册,其他什么权利都没有,而且注册费用很低,把注册和登报费加起来,100欧元左右就能搞定。另外,任何一个警察不可以随便登门公司,除非受到邀请。卫生检疫机构可以检查食品和餐饮公司,但是必须在收到举报、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个地方有问题才会进去。 所以在德国做公司很自由,只要把钱挣了,把税交了,把工人安抚好就可以了。德国的中小企业很多,小有小的自由和好处。德国法学规定,超过12个人以上的公司必须组成公司委员会,12个人以下的公司不用。德国小公司特别多,多到你随便逛一个街道,上一栋楼都是小公司,一栋楼里有几十家企业。不像我们注册企业只能在办公楼,住宅楼不允许注册企业,德国没有这种说法,只是分有面子、无面子的楼,有面子搞豪华一点,没面子在家里做,因此,德国公司的经营环境非常好。 德国实行累进税率制,即多收入就多缴税。德国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最高税率达到58%,这意味着亿万富豪交的税相当高。如果你是一个亿万富翁就很吃亏,所以大家都愿意做中产阶级。我很多朋友的企业在瑞士边上的小国列支敦士登注册,那个国家只缴纳7%的个人所得税,其他什么都没有,全国2.8万人只有3个人失业,还是不想干活的,因为有钱不用工作。那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已经超过了德国,国家越小越富裕。 另外,联邦制国家意味着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如果一刀切做事永远做不好,联邦下面有州,中国翻译叫州,但原文叫国家(State),“国家”里照样有总理、宪法,什么都有,州管的是经济、文化、治安、警察。联邦政府只有一个权限,德语论文网站,即拨钱,这个税收上来要拨多少钱给地方,除了拨钱没有任何职能。 德国的领导人,特别是公司领导人有强大的前瞻能力,这是我们很多公司家所不具备的。我有一个好朋友原是德国辛克全球货运的董事长,这个人在美国次贷危机后立即把该企业股份全卖掉。我们问他为什么这么早就能看出来?他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意味着有可能演变成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有可能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现在听起来觉得很符合逻辑,但在当时发生时是否知道才是关键。现在他成了德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商,并且准备在中国投资环保与网络教育。 德国人的前瞻意识表现在公司经营管理和对大事的把握之上。德国最富的三个州分别是巴伐利亚州、巴登符腾堡州、北威州,这是德国最富最强大的三个州。巴伐利亚州以汽车制造、化工、电子取胜,宝马便生产自该州。巴登符腾堡州以中小企业取胜,当然也有大公司,奔驰就在这个州。最西边的北威州是传统工业,以机械制造取胜,那儿有一个鲁尔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煤炭和钢铁制造业非常兴旺,到了60年代末公司就思考如何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钢铁大王克虏伯不再做钢铁的初级生产,而要做精细加工,其中无缝钢管全球闻名,到现在为止没有哪个国家无缝钢管的质量是超过克虏伯的。再有中小企业,每个公司至少有一项核心技术或产品,也就是说从60年代开始德国开始思考经济转型,从而使德国的产业长盛不衰,所以德国有很多百年老店和基业长青的公司。 德国还有很多东西可讲,限于篇幅我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德国民富国强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国家,老百姓活得舒服、有尊严,政府也有钱为民众做事,因此,人民安居乐业,官民友好相处,社会一派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