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军新舰[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随着1945年5月战火在德国领土上熄灭,一度令人生畏的德国海军不复存在了。时至今日,已经有 60年了。观察一下德国海军近况,是耐人寻味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和德国领土的占领国,无论是美、英、法,还是苏联,都不希望战后的德国拥有一支强大海军。因此,德国海军发展和舰艇建造产业,一直要看盟国的眼色行事。航母是不能造的,大型水面舰艇如巡洋舰也是不能造的。只能在潜艇、驱逐舰和护卫舰上作点文章。即便如此,德国只维持了一支与其强盛国力完全不相称的“小海军”。由于规定所限,很长时间里,德国海军不能装备350吨以上的潜艇。
  德国海军只有2.8万人,编有1个舰队,5个分舰队和1个海军航空兵师。今年将装备4艘212A级潜艇,其中较旧的11艘206/206A型潜艇将被逐步替换。
  德国海军有22艘潜艇。著名的 HDW船厂生产的209级、212级、212A级、214级潜艇主要卖给了国外客户。
  水面舰艇方面,德国海军有3艘吕特晏斯级导弹驱逐舰(吕特晏斯海军上将曾是著名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舰长,在1941年5月27日海战中随舰阵亡)
  另外,还有8艘不来梅级导弹护卫舰和4艘勃兰登堡级导弹护卫舰。这种水面舰艇的规模,完全与德国的综合国力不相称。回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提尔匹茨海军上将建造的伟大“公海舰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德国海军的强大实力,这些舰艇更像是和平时期的训练舰艇。
  德国海军和舰船工业采用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除了集中力量研制更先进的潜艇外,还同欧洲国家合作,共同设计、研制水面舰舰,其中,萨克森级护卫舰就是一例。
  德国和荷兰皇家海军曾经合作开发F122(不来梅级)和“S”型(科顿艾尔级――荷兰称呼)护卫舰。这是 20世纪70年代的事。1989年北约多国联合研制NFB-90护卫舰的努力流产后,德荷两国重新走上了合作之路。1990年两国签署了联合开发新型多用途护卫舰的备忘录,从而诞生了德国海军的萨克森级和荷兰海军的七省级(荷兰独立时曾是7个联合省)区域防空护卫舰。
  在欧洲各国的联合防务计划中,有过许多成功合作的先例,如“台风”、“狂风”战机,德语论文题目,也有过不少失败的教训,如北约NFR-90护卫舰计划。德荷合作采用了模块式方式,只联合研制双方都有兴趣的模块,其余模块根据本国海军需要和船厂能力自行安排。这样,既大大减少了开发费用,又保持了各自的灵活性,避免了舰型一样、双方都不满意的弊端,也减轻了计划管理的负担。两国的具体方案可根据作战和技术重点以及国内工业基础,自主选择部件和子系统供应商。一旦发生分歧,也不致作用到整个合作计划。
  最初,德、荷两国都把反潜作为新型护卫舰计划的核心。但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合作计划的重点转向了防空。相应地,作战系统的探讨也集中在开发新型多功能远程雷达上。双方把“标准”SM-2和“改进海麻雀”(ESSM)防空导弹用来作为舰队区域防空和单舰防空。
  1994年1月,随着西班牙的加入,该计划演变成“三国护卫舰合作计划”,同年12月形成了最终文件。 1995年初开始设计。然而,正当 1996年3月,德国签署了订购3艘 F124级的合同。荷兰海军计划用新护卫舰替换2艘特罗姆普级导弹驱逐舰,替换最后2艘科顿艾尔级护卫舰和2艘雅各布・范・赫姆斯科克级防空护卫舰。F124级护卫舰则将替换德国海军3艘吕特晏斯级导弹驱逐舰(103B型)。
  荷兰和德国各自的首舰――“七省”号(F-802)和“萨克森”号(F―219)分别于1998年9月和1999年2月铺设龙骨,2002年服役。
  以后几年,两国每年添一艘新舰,直到合同完成。
  
  新型相控阵雷达
  
  与美国相比,欧洲舰载雷达普遍落后。萨克森级舰研制任务就是用新型防空雷达来弥补欧美之间的雷达差距。
  防空作战雷达系统是德荷两国新护卫舰共同的部分,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它由泰利斯企业荷兰分企业为首的集团研制。核心是多功能主动相控阵雷达。这种波段(8-10吉赫)雷达有4个固定基阵,安装在大型电子桅杆上。天线阵列重达约 15吨,由此带来的舰艇结构问题是开发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之一。
  新雷达的开发是NFR-90的计划的主要内容。1993―1995年完成项目概念,制造了一台X波段技术验证雷达,叫做EXPAR。进入工程和生产阶段后,1999年12月制成了一台单一基阵的工程探讨模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评估试验。2000年、夏第一套完整的雷达安装在“萨克森”号上。
  新相控阵雷达的每个基阵包括 3424个主动单元,每秒能够产生 500个波束。每个基阵能同时控制4个目标,管理8枚飞行中的导弹。预计该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约150千米,覆盖范围360°,俯仰角0°~70°。它能对200个目标,完成连续水平搜索(75千米范围),又吸纳搜索、目标搜索、导弹制导和末段照射等不同任务。
  设计和制造新雷达对欧洲雷达工业是一个挑战。这种多功能雷达在性能上与美国著名的“宙斯盾”系统中的SPY-1相控阵雷达相仿,但其尺寸、重量和功率又远远小于美国型号,单价3000万美元。新雷达选择了与SPY-1和英、法、意联合研制的同类雷达不同的系统结构。与之配套的“标准”SM-2导弹和改进海麻雀防空导弹除了能接收上行制导脉冲信号,还能利用断续波幅照射制导方式进行末段拦截。
  泰利斯荷兰分企业还专门为此研制了一台固态脉冲多普勒雷达。它工作在D波段,探测距离400公里,能跟踪1000个空中目标和100个水面目标,是原德国F-123级舰和荷兰防空护卫舰上SMART-S型雷达的改进型,德语论文,命名为SMART-L。
  德、荷新护卫舰的防空作战子系统用了加拿大和荷兰联合开发的“天狼星”远程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它的两个传感器基阵分别有300×10个单元和300x8个单元,工作在3~5厘米和8~12厘米波段,能提供连续的海面被动搜索能力,主要用于对抗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荷兰的七省级舰装备有一套泰利斯企业荷兰分企业的“阳台”红外/光电探测器,用于辅助“天狼星”完成目标探测和跟踪任务。
  德国护卫舰用MSP-500计算机系统,协调控制76毫米舰主炮,荷兰人则采用127毫米的“奥托.梅莱拉”舰主炮。
  
  导弹和武备
  
  德、荷护卫舰上都装备美国洛克希德―马丁企业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荷舰安装一个40单元(5X8单元)系统,德舰安装一个32单元 (4X8单元)系统。每个单元可容纳1枚“标准"SM-2导弹或4枚改进海麻雀导弹。荷兰计划在40个单元内安装32枚SM-2和32枚改进海麻雀,德国计划安装24枚SM-2和32枚改进海麻雀。
  在近程防御武器系统方面,由于德、荷两国的作战重点和国内工业基础不同,因而荷兰选择了2座“守门员”30毫米近防系统,分别安装在舰桥附近和机库顶部,德国海军采用的是2座MK31型21单元“拉姆”(RAM)近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这方面,德、荷两国恪守传统,都不打算创新。
  
  船体结构和功能模块
  
  3艘萨克森级的合同造价共约 20亿欧元,由以布洛姆―福斯企业为首、HDW和蒂森.诺舍尔企业参加的集团承建。F124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借鉴了MEKO护卫舰上成功的模块化结构,共设计了58个不同的功能模块,包括4个武器模块、7个电子模块、12个空调―通风模块和2个桅杆模块,降低了建造和维修费用,还有利于在服役寿命内进行改装。
  萨克森级的被动保护和生存力设计非常出色,全舰分为12个独立的水密隔舱,每个隔舱都有自己的通风、空调、核生化“三防”过滤装置、电力系统和损管站,能承受150千克高爆头弹头的直接命中。
  萨克森级舰上的“塞瓦考"-FD作战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的分布式结构,有17个多功能控制台和2个大型战术显示屏。水面作战系统包括8枚“鱼叉”反舰导弹、1座射速 100发/分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和2门莱茵金属企业的毛瑟 MLG27型27毫米遥控舰炮。具有反舰和对地攻击双重能力的瑞典造 RBS-15反舰导弹,也可能代替萨克森级上的“鱼叉”导弹。
  萨克森级装有1套DSOS-24B舰艏声呐和1套低频拖曳阵主动声呐系统。2座MK32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和可以发射MU-901MPACT轻型鱼雷。此外还有TAU鱼雷防御系统。这些是北约水面舰艇的标准反潜战配置。
  “萨克森”是新一代护卫舰中唯一搭载2架直升机的舰艇。2架 NFH-90直升机平时置于分离的机库内,利用直升机操作系统,能在6级海况下起降。该舰也可以选择搭载1架EH-101那样的15吨级大型直升机。
  萨克森级采用柴油机―燃气轮机混合动力装置,装2台MTU企业的20V1163TB93柴油机(单台功率 485千瓦)和1台美国莱科明企业的 LM-2500燃气轮机,可变螺距/可逆倾斜螺旋桨、双轴,功率2.5万千瓦。
  萨克森级舰员编制255人,比七省级和其他欧洲同类舰艇多,这是由于搭载了2架直升机,并增加了较多的损管人员,这也是德国海军的一贯风格。
  责编 宋宜昌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