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德国汉诺威IT展览(CeBIT2017)上,德国提出4年多的“工业4.0”概念依然热度不减。“工业4.0”的字样出现在许多知名厂家的展台宣传图上,为未来产业变革描绘美妙图景。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自2017年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以来,以生产高度智能化、网络化为标志的工业4.0成为德国制造的一个重要标签,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工业转型升级竞赛。 美、德、英等发达国家纷纷掀起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浪潮,以信息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为重点,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我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被认为是“中国版”的工业4.0。 工业4.0概念,一个老牌制造业强国――德国打造的概念,究竟对德国经济、欧洲经济有怎样的作用?中国能遵循德国的工业化之路吗?加入到这场新型工业革命的中国,将如何演绎制造业新的篇章? “工业4.0”折射德国危机意识 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的概念,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事实上,“工业4.0”概念体现出德国对美国的危机感和极高的竞争意识。 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副司长安筱鹏在一次演讲中略论,“1990年到2017年,整个欧洲制造业从当年占全球份额的34%下降到了21%,德国制造业也下降了将近10%。中国的制造业从2%上升到了19%,整个亚洲占到几乎50%。” 作为制造业强国的德国不仅经历着制造业份额的下降,也在新一轮互联网变革中丧失了机遇。因此,德国提出口号“我们尽管丧失了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但要抓住物联网发展的机遇”,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旨在建立一个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高度集成的世界,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尤其是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 在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企业针对278家德国公司进行的调查中,近半数公司都表示,已接触过“工业4.0”。 事实上,在“工业4.0”的变革中,德国政府和协会对中小企业更为关注。德国的政府官员多次提出,“工业4.0”要在组织和技术上为中小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著名探讨机构柏林弗劳恩霍夫探讨院工程师托马斯・克诺特也表示,德国“工业4.0”试点项目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推进,政府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通过设立创新中心鼓励技术探讨,公司和新技术进行对接。“在德国,国家拿出一半的预算来支持公司研发新产品。” 对制造业的再认识 在信息化时代,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制造业已不再重要,信息产业将颠覆一切。伴随着以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空前繁荣,不少发达国家一度对制造业重视不足。2017年以来欧美多个国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德国经济却一枝独秀,发达国家才再一次将目光投向制造业,纷纷出台制造业支持政策。 2017年,德国发布了工业4.0专门报告。2017年以来,美国相继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鼓励制造业重返美国。日本出台推出新增长策略,支持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等产业发展。近年来,重振制造业成为发达国家的优先战略议程。 中国信息通信探讨院泰尔管理探讨所高级咨询师刘涛认为,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意识到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着力发展制造业,而此时的制造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制造业,而是高端制造业。美德等国早已实现了工业的大规模自动化、电气化,甚至达到了信息化生产水平,本身已处于工业3.0阶段,基础稳固,实施工业4.0相当于在原有地基上层层加盖。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探讨院院长罗文略论说,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制造业领域作用力和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则是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1990年一2017年间,传统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长了17%,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家则增长了179%。在国际制造业格局发生巨大变革的当下,能否抓住工业4.0的机会,关于一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此外,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运用,为制造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罗文说,信息技术在装备、管理、交易等环节的运用不断深化,为实现柔性生产、智能制造提供了可能;互联网理念扩展到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将推动实现个性化,互联网公司与制造公司、生产公司与服务公司之间的边界将日益模糊。 工业4.O将推动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但从当前阶段进入到4.0时代仍面临不少待解难题。目前德国的工业4.0仍处于初始阶段,更多的是“探讨和开发”,距离向市场推出仍有一段距离。专家表示,越来越多的机器和产品将通过互联网实现彼此沟通,用于控制流通的大数据将对公司开放,在正式运作之前,我们需要解决谁来控制这些大数据、谁来操控整个系统等问题。 工业4.0时代,数据的重要性凸显,其安全性也备受关注。如何保证数据免遭受外部窃取或损害,是工业4.0大规模运用的重要前提。今后,各生产设备将实现互联互通,这就要求各设备必须讲同一种语言,即通向数据终端的“接口”要实现标准化。尽管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可成为工业4.0标准的推动者,并在欧洲甚至全球推行这些标准,各国如何在标准化问题上就分工合作达成共识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照搬德国工业4.0不适合中国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制造2025”借鉴了德国版工业4.0计划。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顾问院长郭重庆教授却表示,照搬德国工业4.0那套并不适合中国。 在郭重庆看来,工业4.0太过技术的描绘,趋向于未来的“智能化工厂”,更趋于硬配置、重生产、偏技术的微观变革,偏人为导向。 “首先我并不赞成德国工业4.0这一提法,其次德国经济本身多中小企业、家族公司,这与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国情也不同。”在郭重庆看来,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变革应以中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互联网哲理,聚集“全球大脑”与“万众智慧”为特征,以两个平台(开源平台和众包)释放全球智慧,促进创新、创业。 郭重庆认为,德国工业4.0缺乏“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互联网思维,而“开源”正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主旨。“同时,德国的工业自动化程度未必比日本高,日本曾经的无人化工厂的结局记忆犹新。进行工业4.0需要大量的设备升级,工厂智能化,这势必会耗用大量的资本,最终是否能够随机应变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未来谁也不敢担保”。 另外,郭重庆强调指出,传感器是工业4.0时代的核心组件,德语毕业论文,传感器通过将物理信息转换为标准信号,反馈到CPS(Cyber-Physical-System)网络物理系统,是未来工业4.0时代的核心基础技术。“但目前工业4.0传感器互联的标准是什么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在郭重庆看来,中国制造业升级与其叫中国版的工业4.0,不如用“互联网/”的提法。 事实上,在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提到“互联网/”这一概念。“互联网/”,其意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德语毕业论文,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公司拓展国际市场。这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互联网技术的引领影响,并突出了互联网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地位。 “互联网的特征是开放、公众参与、共创、普惠、平等、脱媒、平台型整合。互联网是技术、经济、社会相互促进的结果,是市场化的产物,是‘自发秩序’,不是人设计的结果。”郭重庆的这番话语又将矛头对准了德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工业4.0”。在他看来,中国的工业互联网是一场自发式万众创新运动,并不是靠政府的“指导”能够达成的。 “中国消费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复制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背靠中国的巨大市场和网络规模,从而获得成功。中国工业互联网完全可以跨越美国而抢先一步,因为我们有偌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和消费市场,工业互联网可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依靠社会力量创造绝好的平台和机遇,时间和空间也恰到好处。”郭重庆举例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这些年轻的创业创新型领袖型人物。然而,他遗憾地表示,中国工业界并未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化资源,仍处于启蒙状态。“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在于商业化,靠价值驱动,中国制造业的涅��新生呼唤新一代公司家的参与”。 整合者得天下 “有时候我真为我们的传统制造业公司捏一把汗,它们有一种传统制造业文化情结:太以自我为中心,太以技术为中心,太以产品为中心了,而不是以客户、以服务和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中心。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势必会经历一批传统制造业公司倒闭浪潮。”郭重庆大胆预期道。 郭重庆认为,由于科技资源的配置已全球化,一个公司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其内生的科技资源,同时取决于其整合社会化和国际化资源的能力。“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很难在一个产品的整个价值链上都占据优势,坚守自己增值最大的一块,且孤立地开发产品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这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一种常态”。 郭重庆不断强调未来中国制造业在“跨界”和“整合”上的重要性。“实际上一国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其对新技术的整合和运用,不论其通过国内,还是来自国外,且未必都要成为创新的源头。知识及技术外延性的扩大,而公司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使得创新的外部性愈加显现。从内生的、封闭的自主创新到联盟式、合作式的协同创新,再到无边界、平台型的开放式创新是―个技术发展的规律”。 制造业公司从工业化时代的纵向供应链整合,到信息化时代的横向价值链整合,再到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型生态链整合,而中国制造业公司仍处于第一种状态。中国制造业必须从产能规模扩张的发展思路上反思:中国制造业的辉煌还能延续多久?下一步如何走? 面对这些问题,郭重庆用中国古代阴阳对立统一的太极图形容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便是当今国家间、公司间应保持的一种竞合关系。”在他看来,开放型的创新将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主要选择。“整合者得天下,单打独斗式的创新不符合科技发展的潮流。可以预见到的是互联网将重新定义制造业,产品与服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本刊据《羊城晚报》、《光明日报》、《国际金融报》整理) 小资料 工业1.0、2.0、3.0、4.0是什么 工业1.0 机械制造时代,即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工厂机械化,时间大概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工业2.0 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即在劳动分工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时间大概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 工业3.0 电子信息化时代,即广泛运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进一步大幅度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一直延续至现在。 工业4.0 德国2017年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业4.0是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融合的时代,产品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种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新生产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