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福建中医学院,福州350003)[摘 要] 早在16世纪,针灸就已被介绍到德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灸德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先后成立了30多个针灸学会,其中作用较大的有:德国医生针灸协会(daegfa)和德国duesseldorf针灸协会等。近年来,已有10%的医生使用针灸疗法治病,德国国家医疗保险企业和私人保险企业正逐渐增加对针灸治疗的支持,各种医疗科研机构也在不同程度上对针灸临床探讨和影响机理探讨给予经费上的支持。针灸在德国的发展日趋规范化。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主题词] 针灸学;德国;针灸疗法
  development of moder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germany
  du yelan,li pei(fujian college of tcm,fuzhou 350003)
  [abstrac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d been introduced to germay as early as the 16th century.since 70′s of the twenty century,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ve developed at an unprecedented rate,more than 30 associ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ve been established early or late.among them,germany physician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daegfa) and germany duesseldorf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others have larger influence.in recent years,10% doctors have adopte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germany national medical insurance company and private personal insurence companies are increasing gradually the funds support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various med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lso give funds support for clinical and mechanism studi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varying degrees.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germany is becoming gradually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 acup mox science;germany;acupuncture�moxibustion
  
  1 回顾
  
  1.1 20世纪前
  关于针灸何时传入欧洲有不同的记载。有人认为是公元14世纪通过马可波罗对针灸的记载使欧洲认识了这门自然疗法。加尔唐(1508~1578)曾记载,16世纪到过中国的医师即已在欧洲运用针术。1694年德国医生甘弗氏曾介绍针灸到法国。
  也有人认为,真正向欧洲系统介绍针刺疗法的是17世纪的荷兰人william ten rhyne和德国人engelbert kampfer。1735年,耶稣会士duherder在巴黎刊印《中华帝国志》,其中第三卷为中医专刊。此刊译出了《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脉经》、《名医别录》、《医药汇录》等部分内容,还列举了许多中医处方。此后针灸传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比利时等国家。
  17世纪和18世纪,针灸主要流行于欧洲的贵族阶层。18世纪,德国曾有过一种类似中国针刺的治疗出现,称鲍希脱氏法(baumscheiatismus)就是将很多针(约30支)置于筒中(类似现代中国的“罗汉针”),压刺皮肤,然后再在伤处加以略含刺激性的松节油或巴豆油。19世纪,在欧洲,由于少数的治疗者对针灸认识不全面和运用不当而引起多方面的批评,再加针灸理论探讨不被重视,使针灸在19世纪后期渐渐被遗忘。从公元1680~1840年,在欧洲用德、法、英、意、西文的针灸文章,至今尚可见者有80多篇。
  1.2 20世纪
  1902年法国外交官soulier de morant从中国把针灸传入欧洲。最早的针灸协会是二战后1943年在巴黎成立的法国针灸协会。很长一段时间里巴黎是西方的针灸中心。针灸由法国开始扩展到全欧洲。
  50年代初gerhart bachmann开始在德国给医生开授针灸课。bachmann的针灸是从法国的de la fuje那里学来的,他是近代德国针灸的前驱者,并是第1位给德国医生开针灸课的人,使针灸走入西医界。1951年bachmann成立德国针灸协会(dgfa),德国医生针灸协会(daegfa)的前身,协会的成员必须是德国医界承认的西医医生。1952年德国医生针灸学会开始发行《德国针灸杂志》。接着的20世纪针灸发展相对缓慢,仅有100多个医生应用这种当时称之为来自东方的神秘疗法。
  60年代法国的de la fuje去世之后,重心则转向了奥地利。尽管奥地利的针灸协会比德国医生针灸协会迟2年成立,但由于发展不同,它更早地被社会所接受。1983年,奥地利针灸协会在维也纳举行民办针灸科学大会,有600名医生参加,并成立了icmart(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edical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echniques),总部设立在布鲁思(bruessel)。作为欧洲的针灸中心,德国的邻国,奥地利针灸的发展一直是受到德国针灸界的重视。许多德国医生都愿意到奥地利针灸协会进行短期或长达4年的中医针灸学习,他们颁发的文凭很早就得到德国方面的承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华时观看了针刺麻醉手术,这项报道在西方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使针灸开始受到重视。在这个时期针灸在德国蓬勃发展,先后有50多个针灸学会成立。其主要工作以开设针灸课为主,这使针灸人员在短短的时间内增加到几千名,其中登记执行针灸业务的约300人。在一些大学里,如海德堡,则开设针灸门诊,并对针灸进行探讨。第1篇探讨后,曾被多方面人士在德国医报上评论。其后有些保险企业也开始承担一些针灸费用,有些费用则还是通过法庭判决得以支付的。
  80年代后期通过对加强痛症的探讨使人们对针灸的兴趣更浓厚。许多主治痛症的医院都把针灸作为一门独到的、有效的治疗措施来应用。现在针灸在痛症疗法中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疗法之一。
  90年代初继续有更多的人接受针灸疗法。这种发展趋势使许多针灸协会与有关人士开始注意到针灸的治疗水平问题,并因此建立了140个小时基础针灸课,以此课时作为所有针灸医生必须具备的行施针灸的标准。
  20年前针灸在德国还是一门边缘疗法。虽然许多人了解它的治病特点和无副影响的优点,但真正被承认还是在4年前由于美国针灸的发展造成的。由于针灸的治疗原理一直无法真正被解答,虽然它的疗效是存在的,但它在美国一直被认定为试验阶段。1996年3月29日,美国的fda(american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把针灸的法学概念重新定义,从Ⅲ级(试验阶段)提高到Ⅱ级(含有制约的应用阶段)。1997年11月,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在每年举行1次的会议上对针灸治疗进行审查,并得出结论:针灸是一门科学,虽然它的治疗机理还不明确,但将被美国医生承认。这项决定也大大推动了德国针灸的发展。
  1997年联邦技术和科研议会(bundesministeriumf forschungund technologie)还拨款支持四项针灸科研。90年代后期针灸的接受程度又一次推向顶峰。现在有4万~5万名医生从事针灸。从事于上层机构的5~6个主治针灸协会,正在建立一个统一的授课方案,使必修课程增加到350个小时,其中包括50%的门诊实习。
  近来的20年针灸除了在痛症,还在骨科、妇产科、运动医学方面有很大发展。尤其在妇产科,助产士10年以前就开始学习如何用针灸减轻产妇的疼痛。
  
  2 德国的针灸水平
  
  2.1 针灸人员的素质
  在德国从事针灸的有3类人,(1)heilpraktiker海派克(仅学过3年医学,意译是治疗实践者),(2)德国西医生,(3)中国针灸师。政府规定必须具备有海派克或医生执照的人才能独立开诊所,并且无需经过特殊的培训即可使用针灸疗法治病,而不具备该资格的针灸师则在医院、德国医生或海派克的诊所里工作。在德国的中国针灸师有一部分人属于专科毕业,另一部分则是半路出家,他们当中仅仅在中国受过短期培训而已。
  初期从事针灸的人员多数是海派克,他们的治疗范围有一定限制性,治疗措施以非西医疗法中的自然疗法为主。一些海派克因为多年的经验积累,针灸水平相当高。他们比医生更早的接受了针灸疗法,因为他们的病人基本上都需自付医疗费,只要能更快的把病人治好就能扩大知名度。但是,由于他们不是正式医生,所以并没受到德国医学界的重视。
  2.2 针灸教学
  近年来已有10%的医生使用针灸疗法治病。开始期间许多医生都先对耳针感兴趣,这是因为耳针无任何危险。耳针首先在法国成立了它独特的体系,并广泛的被欧洲的医生应用。但是,由于耳针治疗的局限性,使许多医生认识到体针的重要性而开始学习针灸。
  由于针灸简便易学,在德国又无特定学时要求,大学里也不开设针灸专业,致使大部分针灸师在许多针灸协会或个人办的学习班里学习几个月后,或到中国中医学院的短期训练班学习,边学边使用针灸。而在德国本地学习的医生往往又缺乏临床实习,由此而造成针灸水平普遍低下。
  教学的过程中,辨证施治和针灸处方的灵活性常常被忽略,这是由于①辨证施治所要求的中医基础理论对德国医生来讲,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②许多德国医生缺乏对中医整体的认识;③许多有自己诊所的医生关于枯燥的理论不感兴趣,而且学习时间有限,所以只希望能立即应用,并借此提高收入。只有少数医生在经过多年培训后开始使用针灸。
  多数病人对西医治疗中常有的副影响担心,因此更加信任自然疗法。针灸中产生的针感还是为许多病人所接受的。德国医生在短期学习后所运用的针术,虽然死板,不太规范,常常以阿是穴为主,无远近、俞募等重要配穴法,而且针刺深度多以浅刺为主,但偶尔引起的疗效还是使施术者信心大增。于是更多的人开始更快地学习针灸,一些有经验的针灸师则开始授课,往往在短短的几个周末课后他们就开始使用针灸。这一系列的发展都使针灸水平再次下降。病人们开始对针灸疗效提出疑问,多数病人因此只在有中国医生的诊所里或有长期临床经验的医生那里求医。
  这种造成针灸水平下降的现象受到了许多家大型针灸协会的关注。1991年一些针灸协会与保险医生联邦机构达成协议,关于治疗疼痛性疾病的针灸师必须具备140针灸课时的针灸水平。1998年初,针灸医生开始必须向保险企业提供140学时的证明,否则针灸将不给予部分报销。这一变化使许多无140课时证明的针灸医生开始考虑,在医疗保险企业承认的几家针灸协会里上满这140课时。目前为止,许多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认为必须最少350课时,包括50%的临床实习,才能使一个医生真正应用针灸。这个方案正在讨论中,针灸在德国一直是一门补充疗法。现在,联邦医生管理局正准备把针灸作为一门专科来设立,但具体的针灸水平定义和实施时间还没有公布。
  
  3 德国针灸的医疗保险
  
  德国的医疗保险企业分两类,一类是国家医疗保险企业,另一类则是私人医疗保险企业。他们的医疗保险范围主要针对西医疗法。合作对象以西医医生为主。
  国家医疗保险企业在处理非西医疗法的医疗保险上,一直持极其保守的态度。这里主要的原因有4个方面:
  (1)对非西医疗法的适应症不了解。(2)许多非西医疗法的疗效没有科学依据。(3)对非西医疗法被承认后如何使西医疗法在治疗中占主要地位这个问题还不明确。(4)对非西医疗法,尤其是针灸,应该报销的费用不清晰。
  只有少数私人医疗保险企业在一开始就对针灸处于支持态度,并给予很高的报销费用。海派克的治疗措施就只被少数医疗保险企业承认,所以许多病人都需自付针灸费。
  当多数医生开始从事针灸后,一些国家医疗保险企业开始非公开的给予针灸部分报销。医生在施针前,须写一份针灸治疗申请书给医疗保险企业,在得到认可后,病人的治疗费用才给予部分报销。许多医疗保险企业对医生应用针灸还是给予支持的,往往报销的次数多为10~15次,不再增加。医疗保险企业对针灸的治病范围有明确规定,它们必须与疼痛有关,并且必须是在其它辅助疗法(如按摩、物理疗法等)无效的前提下,才进行的最后疗法。主要适应症包括头痛、神经性疼痛、循环不良引起的四肢痛、肩周炎、脊椎痛等慢性疼痛。关于针灸的治疗时间某些医疗保险企业还有特别规定,针灸时间在20分钟之内则报销费用低于40分钟。这项规定使针灸病人的疾病程度增高,针灸疗效降低。但抱着一丝希望的病人关于针灸达到的病情控制、疼痛减轻、副影响减少的疗效还是极其满意的。1996年后医疗保险企业开始正式给予针灸一个报销号码。自从1998年医疗保险企业把140课时作为针灸水平来评估针灸治疗后,报销的疾病范围已不是那么严格,一些针灸有特效、西医疗效却不好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则也给予报销。只要医生认为疗效肯定,往往会先报销10次针灸,如有疗效则可以再增加次数。
  
  4 临床情况
  
  4.1 诊所
  德国医生很少只把针灸做为唯一治疗方式。他们常常是在西医治疗无效后才使用针灸疗法,所以针灸室主要设立在西医诊所里。每一个被针者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诊疗床单为一次性纸质。有些诊所还设有静心的音乐。施术时周围环境相对安静,病人之间互不干扰。
  4.2 针灸器械
  针灸器具多为一次性。其中不少来自苏州针厂,也有许多产自于日本,其针柄是不同颜色的塑料制成,以便识别长短。日本针多以短针为主,其中尤以耳针质量先进。施术者只需对准耳穴,把耳针对准耳穴轻轻一压,耳针即已贴在上面。这种措施简便轻快,很受德国医生欢迎。
  4.3 收费标准
  在针灸刚开始被应用时,许多人对它的收费标准不明确。有些人诊断费收到200马克,治疗费每次则在90~120马克不等。后来国家医疗保险企业报销费用只在40~50马克之间,于是有些医生就又把费用降到报销范围之内。目前收费基本上在50~100马克之间,每个医生收费都不一样,多数病人还是愿意到能全报的诊所那里就医。私人医疗保险企业针灸报销则在90~100马克之间,于是许多有私人保险的病人则更愿意到收费高、但服务和疗效较好的诊所就医。
  4.4 治疗
  大多中国医生所在的诊所或医院比较早地对病人进行针灸治疗,使用的措施也比德国医生广泛,各种穴位刺激如拔罐、艾条灸、隔姜灸、电针、体针、耳针、埋针、点压等多数综合应用。艾灸在德国诊所使用的较少,一是因为气味大,二是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配合完成,故往往被省略。中药则较艾条更容易被接受。许多医生在针灸的前提下,还配合中草药进行治疗,并得到极好的疗效。但由于中药复杂,比针灸难学,中草药的应用仍处于尝试的阶段。
  4.5 适应症
  目前针灸在德国的应用范围,除了who制订的针灸适应症外,还治疗神志方面的疾病如恐慌、忧郁症、心悸、失眠、烦躁等;神经损伤型疾病,如面瘫、椎间盘突出、颈椎综合征、手脚麻木等;不明原因引起的疾病;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和妇科、内科方面的针灸适应症。
  4.6 诊所以外的针灸设施
  目前最早的一家中医院在德国南部的koetzting,开的十分成功,多次被媒体传播。这家医院原本是疗养院,90年代初期他们与中国北京中医院合作,定期邀请十几位中医专家来工作,已取得保险企业的承认。许多病人住院还需排队等待空床位,而且住院时间不得超过3个星期。这是第一家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医生行医和保险企业报销问题的德国中医院。而后又有许多人想单独开中医院,但成功率不高,多因无法解决人员和报销问题而被淘汰。在医院里设置的针灸科则运行不错,多数都与中国医生一起工作,反映良好。
  
  5 几家主要针灸协会的介绍
  
  目前在德国有许多家针灸协会,其中主要的是:
  德国医生针灸协会(daegfa),它在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联络点,并是德国医生协会的一个分支。
  德国duesseldorf针灸协会,它成立于20年前,主要的目标是使其举办的针灸课被西方医学界承认。针灸授课内容主要以骨科和妇科方面的疾病为主,目前为止已为4000多名学生授课,并还继续开办中药、气功等内容的课程。
  针灸和中医的探讨小组(fatcm),其目的以了解针灸最新动态为主,并为病人提供最少有2年针灸经验、并有针灸文凭的针灸医生。
  societas medicinae siinensis (sms),所在地是慕尼黑,主要传授中医给西医医生,是唯一一家用德语全面教授中医学的协会。
  传统针灸和中医的工作集体,成立于1954年,给一切想学针灸的人授课。
  他们都有自己的网页,并定期针灸文章。不少针灸协会还有自己的杂志发行。
  
  6 针灸在德国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针灸在德国的发展趋向于规范化。一方面它使针灸人员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主要来自于1998年以来国家医疗保险企业对西医医生使用针灸的承认。另一方面这种变化导致了其他非西医医生在德国发展困难,百家争鸣的现象消失,德国针灸西化。许多德国医生,不得不为了学习传统的针灸多次到中国来进修,而中国医生又因签证困难而无法长期到德国工作。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病人愿意自费到有精湛针灸医术的非西医医生那里就医。这说明针灸水平的优劣对病人的重要性。
  因此,就目前这种现象,中国急需培养会德语的针灸专业人才,以便使针灸在德国的发展更为迅速,比如以人员输出的形式在德国讲学和工作,广泛与针灸协会接触并合作。〖jp〗
  如何配合德国西医界和大学医科,更快地培养一批高级针灸人员是目前需要探讨的一大问题。相信不久就能给予解决。
  (收稿日期:2000�05�20,齐淑兰发稿)文

德语专业论文德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