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感知德国传承[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3月的杜塞尔多夫尽管还有一些凉意,但到处都已经是春意盎然。加上在国内很少看到的清澈湛蓝的天空,让刚抵达德国的我和众多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的公司家们,忘掉了长途飞行的疲惫。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我们都是因为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而来到这里――位于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这里是德国的工业大动脉,是德国广告、服装、展览业和通讯业的重要城市。
  短暂的德国之旅,让我们感慨的不是德国经济的强大,而是在背后推动的力量。杜塞尔多夫市内保留了众多十三至十八世纪古迹、艺术学院、著名陶器博物馆,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执著的传承情怀,尊重历史,精益求精,成就了德国强势。
  家族公司传承德国质量
  3月29日晚,我们共同参加了中德工商联晚宴。习主席在晚宴上讲话,明确强调了中国需要“德国质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速度是中国的发展主题,但当前频发的质量问题却让人担忧。坐在台下,我和几位中国公司家谈起主席的讲话,相互的共识是中国最应该学习德国。现如今,如果要问哪个国家产品的品质与质量是得到世界认可的,无疑是“德国制造”。从象征尊贵奢华的奔驰、宝马、格拉苏蒂腕表,到发烧友手中的蔡司镜头、迈森瓷器,乃至厨房里摆放的双立人刀具、WMF套锅,无不代表着顶尖的做工和品质。
  为什么德国制造能被世人称赞?在晚宴上,我遇到了奔驰零部件某供应商老板Uirich Linnenberg先生,把这个问题抛向了他。他告诉我,他们的公司历史并不比奔驰短,也有近百年历史了,“在欧洲,尤其是德国,像这样奠定百年基业的公司并不少见。他们孜孜不倦,几代人共同努力,也许只是为了将一个汽车零件做得更精细,又或者只是让一颗订书针变得更硬”。
  在与德国商界人士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德国经济能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依靠的正是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德国公司总数的99.7%,而这些中小企业中,家族公司又占有很高的比例。在德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家族公司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在手工制造业领域。根据波恩中小企业探讨所调查报告,家族公司曾占德国出口份额的42.5%,超过德国的平均水平。
  传承的基础是尊重历史
  与Uirich Linnenberg先生等德国公司家的交流并没有真正解答我对德国品质的疑问,因为家族传承并不是德国人的专利,我想继续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在杜塞尔多夫参加活动的间隙,我参观了这里十三到十八世纪的古迹、航海博物馆。看着这些历史遗迹,似乎想明白了一些事: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能否传承,与这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态度息息相关。
  在德国莱茵河畔,有一个拿破仑小酒馆,它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当年,拿破仑是以侵略者的身份进入德国的,可德国人并不认为该抹杀掉这段历史。他们充分尊重历史,也尊重这些历史背后遗留下来的文化。众所周知,关于他国的侵略,德国人显示出包容和大气;然而关于自己犯下的错误,德国人有着最真诚的忏悔和歉意。承认、反省、铭记纳粹黑暗统治,以及大屠杀历史,绝不让悲剧重演,早已成为德国主流社会共识。德国政府曾明确表态:纳粹的罪行是以德国的名义犯下的,德国人必须做出道德和物质的赔偿。近年来,德国关于周边国家的物质援助为它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德国人尊重历史的这种精神与扭曲历史的日本相比,真是极大的反差。而尊重历史的民族,在文化和艺术上也一定是领先的。德国如此,许多欧洲国家也是如此。
  艺术为工业制造注入活力
  很多人只知道德国是工业大国,但是并不了解德国人热爱生活、艺术和文化的一面,历史上,德国也有过很多著名的艺术大师,比如歌德、克劳德・德彪西、阿道夫・冯・门采尔。德国人也十分注重家庭生活,尤其喜爱孩子。即便是给人印象严肃刻板的德国男人,也会为了逗孩子开心,在街上扮演起奶爸的角色。
  在德国,几乎每个人从小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至少一门的艺术去学习。在德国街头,到处都是出于喜欢而向大家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人。而关于生活、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享受也更能激发德国人的创意和灵感。
  因此,短暂的德国之旅,我给德国工业精神归结为热爱艺术、享受生活。“德国品质”风靡全球,因为他们钻研技术、钻研工艺,他们将每件产品当成一样艺术品去设计,去考究,并且十分享受这种生活状态。
  教育是传承的催化剂
  传承的话题成为了我德国之行的焦点。离开德国前往英国前,我和一位中国驻德国领事馆的官员交流。他在德国已经生活了很多年,他说这几年德国备受中国关注让人欣慰,因为这个国家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尤其是他们的教育文化。
  拿德国的职业教育举例来说,德国的职业学校类型繁多,性质各异,培训分类也相当细致。国家认可的培训职业分为13大类,共380多种职业。德国的职业教育文凭和评语与工作现场密切关联,充分反映出劳动态度和技能。并且德国的职业教育体制造就了德国劳动力在就业资格上的高度标准化。标准化程度越高,教育与就业的连接就越紧密。 在更高学历的硕培养上,德国也十分注重于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结合。德国大部分理工科、都会拿出一年左右时间到公司实习,在一线的实践中确定选题并完成学位论文。
  这让我想到知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两年前撰写的文章――《中国公司该向德国公司学习什么?》,里面提到:德国公司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而打下这一基础的,是德国职业教育系统一直沿袭的“学徒制”。在“学徒制”下,选择职业教育的16岁学生必须当3~4年的学徒。在此期间,一半时间在工厂“做工”,德语毕业论文,另一半时间返校学习理论。工会在450个行业里也有硬性规定:劳工必须通过学徒制才能被企业聘用。因为训练完整、实际、专业,德国蓝领工人平均时薪也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
  作为一个亲子童装设计师,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关心的问题。此次德国之行,我见了几个多年前就移民来德国的朋友。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发现德国的儿童教育更是值得学习。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德国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是不分班的,他们认为7岁以前的孩子有充分享受自由玩乐的权利。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长大就没有时间好好玩了”,而是通过提供这可贵的自由,让孩子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他们以后能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德国人认为德育在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教育里就融入了类似《道德经》的内容。同时,他们很注重实践和体验,会让对建筑设计感兴趣的孩子亲自搭建房子,体会乐趣的同时,也学到实际的知识。   中国式传承
  子承父业,成就家族事业的延续和发展,在当前的中国似乎是一个难题。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这行很苦很苦,我不希望以后孩子也做这行。”欧洲人的做法却和我们大相径庭。
  我曾经是医生,如今医生这一职业在中国处于每况愈下的境地。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又怎能将工作做到极致?而在英国,要成为一名医生,学生必须从初中开始就立下志愿,并赴医院承担一定时间的义工工作,以审视自己是否真心热爱这个行业,否则被视为没资格报考,可见真正报考医生志愿的人都是有着强大的决心和意愿的。一位在英国剑桥医学院的朋友,有两个孩子,也是在他的作用下,他们都走上学医的路。
  在德国和Uirich Linnenberg先生交谈的时候,他认为中国人太聪明了,中国公司成长很快。中国公司家也很喜欢学习,但过于着急,不够坚持,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正如陈志武先生的文章里提到的那样: 回头看看很多成功的德国公司,它们不像中国人追捧的Google、Facebook能一夜暴富;也不像微软、GE那样富可敌国。它们往往偏安一隅,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稳定而专注地在一个领域发展。它们可能是“小企业”,也可能是“慢企业”,甚至还可能看起来是“笨企业”,但稳定的业绩和成长表明它们绝不是“差企业”。
  正是我们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让祖辈的精神文化难以在后辈中传承下来,民族精神成了无根之水,无法沉淀累积,更不要说弘扬发展。尽管在中国也有很多发扬“传承”精神的父辈,他们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子女吃过的饭还多”,于是打着“为子女着想”的旗号控制子女的生活,这样的做法只会令子女少了很多人生体验,并不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这样的人生何来享受生活之说,德语论文,又何谈快乐幸福?
  另外与德国教育注重实践相比,我们的教育谈“理论联系实际”也谈了很多年,但如何联系、如何实践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后记:且传且珍惜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传承”?关于欧洲人来说,传承是一种本能的情怀。德国人能做到勤勤恳恳,四代人前仆后继地探讨一个订书针针头,因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够干出实事,能够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传承不是为了纪念某人某物,也不是为了缅怀曾经的辉煌,而是为缔造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现今,中国人喜欢谈什么,有一个经济学家说:“上市、套现、资本运作、赚钱、炒地产是中国人目前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的快餐经济模式能够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长此以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要如何传承?向何处传承?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