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之际,经合组织8月13日预计,德国2017年贸易顺差将达到2000亿美元,超过中国、日本及海湾石油输出国,成为世界第一。德国联邦政府认为,其出口经济极具实力,相关数据是本国高水平竞争力的体现,值得骄傲。德国强劲的竞争力使其在欧债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岿然不动,甚至一枝独秀,但也引来欧洲不少国家的忧虑和不满,一些重债国甚至将欧债危机原因归咎德国。有批评者指责德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做法加剧了全球不平衡,不利于世界经济实现复苏和增长。欧盟委员会曾暗示,由于德国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已远超过6%,很可能威胁到欧洲经济稳定和摆脱危机的努力,不排除在2017年对德国提出警告。如何看待德国超强的竞争力,反映各方不同的心态。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德国模式铸成“欧洲火车头” 当前,欧洲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双重冲击下,身陷困境难以自拔,而德国经济却一直呈现勃勃生机与活力,已成为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工业国成功应对危机的一面旗帜。很多人都想知道德国有何特别和过人之处,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答案是,强大的工业、创新能力和社会市场经济。这就是所谓的“德国模式”,在危机中显示出巨大的制度生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体经济和高端制造业。当今世界制造业占GDP比重最高的两个国家是德国和日本,而德国产品的知识密集度和高技术附加值含量首屈一指,也因此出口产品才备受世界欢迎。 二是公司治理模式。德国的公司欧洲大陆特色鲜明,德语论文题目,由工人代表和资方一起决定工作时间、休假、雇用和裁员等问题,着眼于创造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而不是以增加股东利益为主要目标。 三是中小企业发展。绝大多数德国公司都属于中小企业,其中包括家族公司和家庭公司,他们可能规模不大,但都历史悠久、口碑良好。据统计,有1000多家德国中小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处在龙头地位。 四是专业技术工人队伍。德国教育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培养专业技术工人的体制,同时在学校和工厂进行平行培养,即所谓“学徒制”。 五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德国有非常良好和完备的港口、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这得益于联邦政府战后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远见卓识。 六是结构性改革。过去十年,德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改革。通过结构性改革,德国公司所得税大幅降低,失业率持续低位,医疗体系得到改善,官僚机构进行精简。 依托欧盟与新兴大国 欧洲不少国家对德国的成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德国其实并非是“自力更生”,而是利用冷战后欧洲投资和就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依托欧盟大市场,才找到一条异军突起之路。没有其他欧洲国家的付出,就不会有今天的德国。进入21世纪,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崭露头角,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些国家妥善应对危机并展示强劲活力,成为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工业国争相拉拢的合作对象。 两德统一成为德国经济振兴的契机。曾经有人担心,德国统一后,原西德的经济将被落后的东德“包袱”拖垮,从而失去发达工业国地位。然而事实正相反,经过短暂的混乱后,德语论文题目,原东德拥有的丰富的熟练工人廉价劳动力,成为德国经济起飞的“第一块跳板”。 前苏东地区为德国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德国消化了原东德经济体系后,制定了更为雄心勃勃的“东进战略”,开始向东欧大量投资,甚至将不少工厂直接迁往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结果,德国公司劳动力成本大幅降低,效率大幅提升。有统计显示,2004-2017年期间,德国在东欧投资增加30%,德国在东欧企业生产率是本土企业的3倍。通过扩大离岸生产能力,德国企业提高了全球竞争力,并且赢得了世界市场份额。 南欧消费模式为德国顺差找到终极归宿。长期以来,南欧国家由于自然禀赋、历史文化及经济结构等原因,形成了“消费多于生产”的经济运行体系,即从德国大量进口各类商品以满足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于是在欧洲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南欧消费--北欧生产”的内循环格局,其中德国人的勤奋严谨与南欧人的闲适散漫形成鲜明对比。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为维持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不惜举债度日,终于进一步促成一发不可收的欧债危机。 新兴大国成为德国未来合作伙伴。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大国的群体性崛起成为世界经济最大亮点。德国高度重视中国的快速发展,坚信推进和深化与中国的务实合作是其保持在欧洲乃至世界经济中领先地位的关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多次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会面,深入研讨如何应对危机和加强两国合作。2017年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中德举行首轮政府磋商,本月底还将进行第二轮,两国合作涵盖贸易、投资、金融、高端制造业、基础设施、环保、新能源、中小企业、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2017年中德贸易额达到历史新高的1692亿美元,中国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离开与中国的合作,德国不可能如此顺利地战胜金融危机。 “新德国”崛起 德国在当今世界拥有领先的国际竞争力并非偶然,有其自身体制和素质的优势,也有把握国际大势的远见卓识。 但德国并非可以高枕无忧,法国坚持欧盟应保持法德“双轴心”运转,南欧国家对默克尔的紧缩方案始终心猿意马,英国偏安海峡彼岸但对大陆事务时刻保持介入姿态,美国是最大盟友但也是永远高悬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个“新德国”的崛起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