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完善的职业教育模式。纵观德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流程,具有着必然性和偶然性,既是历史使然,也是其内生自我生成的必然,就本质而言,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则受制于其动态因素。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动态 形成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1职业教育的动态联系 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要从动态视角关注其体系内外部的联系机制:它与就业体系联系极为密切,还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外部社会环境有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1)与就业体系的联系。职业教育体系与就业体系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终端正是与就业体系相联接的。就业体系的人才需要数量与结构,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规格。而职业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数量与结构,也会直接作用就业体系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2)与经济环境的联系。职业教育体系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上述就业体系间接实现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就业体系的规模及结构,从而决定职业教育体系的规模、层次等职业教育体系输出的社会劳动者,进入就业体系从事生产劳动,德语论文题目,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3)与政治环境的联系。政治环境对职业教育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方面。此外,职业教育经费拔给的数额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政府的行政行为。 (4)与文化环境的联系。文化环境往往以一种既深刻又无形的方式,作用着一国或一个地区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德国职业教育的形成探索 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部制度环境,德国职业教育亦如此。这里分为设计性和内生性两个维度。 2.1设计性 设计性是指政府通过政策对职业教育体系设计并引导职业教育的方向。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具有设计性,即它总是与人为的制度设计有关。 德国是职业教育法制改革最早的国家。早在德国1969 年的《职业教育法》就确定了双元制作为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组成的法学地位。它对公司培训进行了明确规范。而职业学校的教学则遵守各州制定的学校法规。联邦职业教育探讨所负责全面管理和协调双元制,包括对雇主与学徒的协议条款、学徒制证书的考试与评估进行规范。 2.2内生性 德国职业教育法制形成早于其它国家是源于它的内生性。这里内生性指的是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在德国诞生并发展的缘由。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主导影响。德国的职业教育则表现出较强的国家主义取向。反映到职业教育发展上,尽管德国的家族公司很多,自由竞争准则同样被普遍接受,但德国政府却经常基于政治对职业教育进行深度干预。 (2)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战后联邦德国经济体制的定位是,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家保证这种制度的执行,并采取方法缓和竞争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 此外就听任经济自由发展。尽管战后经济社会发展深受前苏联的作用,民主德国却并没有照搬其经济发展模式,而是对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作了重大改进,“使它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东欧其他国家相比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更富于市场气味”。 (3)职业主义的人生信条。曾有人在对比法国人和德国人的区别时说,法国人工作是为了生活, 而德国人生活是为了工作。在普通德国人的内心深处,职业被当成了人生信条和目的本身。这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兴旺发达至关重要。德国民众的职业观念,最核心的就是职业平等。 (4)特定的历史背景。德国职业教育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政治背景。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867年的《保护手工业法》和1908年的《手工业条例》的颁布,也正是西方国家工业飞速发展的时间,需大批的技术工人,传统的学徒制培养熟练工的模式,已不能适应规模化集体生产大量工人的需求,各国纷纷发展学校状态的职业教育,以此来解决社会矛盾问题。德国将处于低谷中的学徒培训以法学形式规范,是因为德国特定的历史阶段皇家“中产阶级政治”的体现,这种政策试图保护旧的中产阶级(工匠、小商业者、小农场主),避免他们成为无产者,使他们形成维护皇家利益,德语论文题目,反对社会民主的壁垒。 3结语 从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上看,也并非全是正面的。比如,由于行业协会的抵制,1969 年的《职业教育法》最终就被认为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在护理康复、部分手工业和海员培训等方面此法并不适用。再如,1975年,为了鼓励公司开展培训,同时也为了补贴开展培训的公司,德国政府提出要征收培训税。然而,由于公司及行业协会的强烈反对,这一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张却迟迟未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关晶.西方学徒制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 邢来顺.德国精神[M].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 [3] 舒绍福.德国精神[M].当代世界出版社,2017. [4] 李伯杰等.德国文化史[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5] 关晶.西方学徒制探讨――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D].华东师范大学,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