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曾是德国“秘密武器”[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我们有自己的厨房,他们不会让我们吃猪肉,而是提供抓饭和鹰嘴豆……每个人都有三条毯子、一套内衣和一双新鞋。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每三天洗一次澡、理一次发……”
  这段对军营生活的描述来自一名一战战俘营士兵的审讯记录。今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批报告和审讯记录在土耳其公开。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记录显示,一战期间,在俘虏了来自英法在阿拉伯国家殖民地的穆斯林士兵后,德国为战俘们建造了一座各项生活指标接近“奢华”的战俘营,以期“感化”他们为德国效力,转而对抗英法。
  “穆斯林是德国的秘密武器。”该计划的提出者、德国时任外交官马克斯・冯・奥本海默这样劝服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伴随着德国与奥斯曼帝国达成秘密协议,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五世公开宣称,包含英法在内的协约国联盟是伊斯兰的敌对方,德语论文范文,这项经过精心策划的计划拉开了帷幕。 将清真寺讲坛作为传声筒
  《每日电讯报》报道称,这座战俘营名为“半月营”,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南部的小镇温斯道夫,主要关押来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英法殖民地国家为协约国作战的穆斯林士兵。由于规模有限,“半月营”只能关押最多5000人,战俘需要经过严格筛选才能过上“好日子”。
  除却丰厚的物质条件,德国还在营地修建了一座清真寺――纯木质结构,拥有华丽的拱形门、宽阔的圆形屋顶,以及一座独立的尖塔。清真寺始建于1915年7月,是德国境内的第一座清真寺。它起的影响“不仅是装饰和宗教层面上的”,还是整个政治宣传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德国要向世界‘展示’的,是它给予战俘们充分的自由。”
  “清真寺本身是进行宗教礼拜的场所,但每周的礼拜是对战俘们进行政治宣传的大好时机。”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教师、中东问题专家尤金・罗根则在接受采访时解释,“德国方面会将清真寺中的讲坛作为其传声筒,在这样的场所能够利用神权来为政治上的目的服务。建筑一座清真寺有着比赋予战俘宗教信仰自由更多的含义。”
  而为了宣扬自己“是伊斯兰真正的朋友”,该计划的执行者德国“东方信息办公室”甚至宣称,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自掏腰包,为这项造价不菲的建筑工程出资。 演电影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战俘们在“半月营”的舒适生活就此被记录下来,制成明信片散发到世界各地。但更多的生活场景,则出现在影像中――充当电影演员,也成为战俘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1915年,一部展示营内宗教活动的4分钟短片上映。在这部名为《温斯道夫穆斯林战俘营中的斋月节》的电影里,人们可以看到战俘自清真寺中蜂拥而出,他们身边的德国士兵证明了短片确实拍摄于德国,而并非剪辑自某个穆斯林国家的纪录片。如今,这部短片被保存在柏林的联邦电影档案馆。
  根据另一份战俘营报告,1915年2月12日,“约有50名战俘乘车前往柏林的月神公园拍摄电影。无论在路途上还是在柏林拍摄的过程中,战俘们的表现都很出色,精神状态也很好,拍摄完毕后即回到营内休息以恢复精力”。一战结束后,部分战俘“演员”们甚至继续参与电影拍摄,1920年左右拍摄的默片电影《印度坟墓》中就有他们出镜。
  但即使投入了颇多精力和财力,这些在计划中作为“秘密武器”的战俘们并未达到预想的期望。就像一名战俘在审讯记录中所说,德语论文,这些都“没有价值”。优厚的待遇并没有让多少战俘转变效忠于英国和法国的立场。部分战俘即使主动请缨前往中东和远东协约国势力遍布的地区,为德军执行危险的作战任务,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可以回到家乡。随着一战结束,德国于1918年战败投降,这项计划也无果而终。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