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博主们的幸福烦恼[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4月的柏林,照例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柏林市中心弗里德里希大街的城市宫殿歌剧院,4月下旬的这几天基本被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德国博客作者们占领了,这是一年一度的德国博客作者大聚会。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身为记者的尼格迈尔是这群聚会的组织者之一,他撰写的媒体评论博客即使在博客一族的圈儿外,也是非常有名的。尼格迈尔认为德国的博客已经小有作用了:“我相信已经有一定数量的人,他们虽然不是记者,但是也喜欢讲述一些来自他们工作中的吸引人的事情。比如说,乌多・维特律师的‘法学博客’,就是讨论对于儿童色情制品的所有相关法学问题,并且他是以被告辩护律师的角度对这些案例进行讲述。这些独特观点在其他媒体上是看不到的。”
  包括尼格迈尔在内,这次聚会的博客作者们都希望能尽力折腾出更大的动静。他们为这次聚会建立了专门的网站,并策划了从3月中旬直到4月中下旬长达一个月的各类活动。所以这次在城市宫殿歌剧院的聚会,其实既是高潮,也是尾声。
  这些前来参加聚会的博客作者们,人手一个上网本或者手机,在这些五颜六色的多媒体终端上尽力展示着包括音频、视频、iphone等博客技术新形态,赢来了此起彼伏的喝彩声、掌声、口哨声以及乐队伴奏。按照《法兰克福汇报》的描述,每根敲打键盘的手指,都被各类稀奇古怪的摄像和录音设备包围着,而站在舞台中心的主持人嘴里蹦出的每句话,也都会响起好像是伴奏的快门声。
  这个颇具自由主义气质的盛会,实际上已经是第三次在柏林召开了。第一次是在2017年,有700个人赶来此地,到2017年增加到了950个人,这次则比第一年翻了一番,达到了创纪录的1400人的规模一毫无疑问,这是有史以来德国博客作者们规模最大的一次聚会。这次聚会的主题是:RE:PUBLICA09。实际上从07年开始就这么叫了。每年都这么叫,只好在后面加上一个年号。
  按照德国媒体的估计,全德国大概有50万人每天在博客里记载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wEB2.0时代,和德国近9000万人口相比,这个数字实在不算太多。这1400个人顺理成章地被当做这个50万群体中的活跃分子,但让这个群体失落的是,这个看似热热闹闹的盛会里,却很难摆脱自娱自乐的边缘心态。
  一个很显著的特征是,尽管已经是第三次聚会了,看上去也是盛况空前。但德国的主流媒体基本没怎么像样地关注他们。柏林本地的报纸大部分是把它当花边新闻一带而过,《法兰克福汇报》不过在时过境迁后的5月一篇轻描淡写的报道里,以略带嘲讽的口吻,对这个聚会做了白描式的速写。而公认最牛的《明镜》则正忙着关注当下德国最牛的新闻,德国内阁成员的微妙分歧:对于是否接受关塔那摩释囚问题上,默克尔的两员爱将外交部长和内政部长意见相左。
  倒是《德国之音》花了一些篇幅记录了参会博客作者们颇为好玩的心态:有的将这归咎于德国人的处世哲学:“德国人总是有些矜持,德语论文题目,先观察,被动地等待着看个究竟。”有的则解释为是博客作者的边缘化:“人们写博客越多,消耗的时间就越多,而因此到其他地方赚钱的时间也就相对减少了。”还有的自我安慰:“写博客只是顺手的事情,因此没有像正式写东西那样经过足够的认真思考。”当然也有言不由衷的辩解:“我觉得博客现象在德国并不完全像人们说的那样被人冷落。你首先要认识它并从中发掘有意思的东西。”
  尽管尼格迈尔仍然希望德国博客们能像美国的同行那样,在德国的政治文化舞台上占有一席之位,政治经济的决策者能够在网志文章中采纳一些建议,但这次博客大聚会的组织者和他的同伴们也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在德国博客很少得到公众的关注,在德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中也很少起到作用。
  同一时段里,离弗里德里希大街三站路的EUROPEAHUS大厦里也很热闹,这里是IIJ即记者国际培训中心所在地。这是一个专门为各大德国媒体和媒体性质的NGO提供培训的机构。尽管公民记者(Cltidzen JouranliSt)也是培训的内容之一。看上去这些媒体记者们不怎么在乎这个近在身边的博客大聚会,显然他们更愿意通过这种更加专业和多层化的渠道去获取网络表达的训练。给我们上课的培训讲师,甚至都没开设自己的博客。
  在这次博客大会上。美国媒体学者约翰・凯利(John Kelly)通过一项调查结果。通过调查,他发现,与自己撰写独立报道和略论相比,德国博客们更喜欢对主流媒体发起攻击。这是显而易见的,在德国,这些博客作者们,既不可能有《明镜》那样去动辄采访到内阁部长们的资源和能量,也不会更不愿进入像IIJ中心这种多层化的传播体制里去,一方面只能是非主流的攻击和挑刺,另一方面就只好越来越游离于时政和社会话题,更多关注文化艺术和体育等领域,最后他们中的时尚博客就成了最受德国民众追捧的博客种类。
  值得一提的是,仿佛是注意力转移后的因祸得福,时尚网站和时尚博客目前在德国十分火爆,它们对德国时装的走向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相关博客或网站的名字各种各样,“风格排行榜”、“时尚主题社会化网络”或者“穿着大全”等等:街头时装博主将看到的颇具创意的着装拍摄下来。加上自己的评语,将它们刊登在自己的博客上。再不就是喜欢时尚的网民让相关时尚网站为自己的时尚品味打分,这样的做法在当下的德国已蔚然成风。
  在距离柏林600公里外的西德故都波恩则是另一场风景。每年6月,另一场博客大赛的颁奖仪式会在这里举行。这场一年一度的博客盛会,之所以作用要远大过前者的博客聚会,一是有《德国》这个德国政府强势传统媒体介入的外宣因素,它本身就是在同样一年一度的波恩全球媒体论坛的基础上运作;二是它的有名其实也不过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网络上下,关注这个大赛的人群,也是德国以外的人远超过国内。每每获得大奖的,大部分也是来自德国以外的博客。
  这一次获得2017全球博客大奖的是伊朗的纳兹里・法罗奇女士,她拿起奖杯的时候。心里想着的是伊朗的监狱,因为她的4个朋友还关在里边。她们都是为互联网站
  “为了平等”而工作。她们的目标是:为了反对在伊朗对妇女的歧视,征集百万人的签名。在演讲完之后,德语论文题目,法罗奇播放了该活动的主题歌。“该奖项来得正是时候,”她说,“当得到获奖消息的时候,我们内部正处于困难时期。很多人真的无法坚持下去了。因此这个得奖的消息太好了。有些成员遭到搜查和审讯,这对他们而言是很残酷的。获得这个奖后所有的紧张情绪都被抛之脑后。”
  当地一位媒体同行略论,越是新闻不自由、表达遭到禁锢的地方,记者越喜欢开博客,民众也越乐于通过博客的民间舆论场来讨论和分享信息。在俄罗斯,尽管只有四分之一的人使用互联网,但有上百万的人在博客网站LiveJournal写博客。反对派的政客与记者,学生和工人,在那里兴高采烈地讨论在媒体上看不到的敏感政治话题。
  这种民间舆论场的兴盛,其实就是在延续了苏联时代的“厨房政治”――在公开场合憋得难受的苏联人,习惯在自家厨房的餐桌上表达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各类抱怨。只不过现在表达的载体由厨房变成了博客而已。按照媒体的描述,不少俄罗斯人幻想着能像乌克兰一样爆发一场博客革命,因为当时乌克兰总统尤先科的支持者就经常通过互联网进行组织的。
  在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前。5月2日。一个全球性质的NGO在这里举行了呼吁信息自由的抗议活动。此外,这个NGO还在柏林“3月18日广场”上竖起了许多真人大小,没有面孔,身体用粉笔勾勒的人像。人像周围用很高的铁丝网围住,代表了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他们得不到帮助,因为外界对他们的命运一无所知,因为没有关他们的任何报道。这些人像旁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没有信息自由,受害者便不能被人看见。”
  一个粗浅的观察结果是,博客在德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地位,也许和德意志的民族性格、文化传统有关(必须得承认这一点,否则很难解释博客在美国等地的同样活跃),但在这个国家成熟的民主宪政体制下,长期以来形成的媒体职业共同体的卓著声誉以及媒体精英们对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毋庸置疑的主导力量。应是主要原因。
  从这点看,德国博客大会的作者们的抱怨,实在是幸福烦恼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