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首位女总理默克尔[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或许正是因为我是个女性,我才获得了政治上的成就,因为当时需要女性。”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 默克尔
  
  德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铁腕人物。从素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希特勒,都是名噪一时的铁腕人物。就在2017年底,德国政坛又一颗新的“铁腕”之星冉冉升起,她就是时年51岁的德国新一届总理、经常被人们称作“德国的撒切尔”和“德国铁娘子”的安哥拉・多罗特娅・默克尔。默克尔的当选,使她终于取得了统领德国这个传统保守的男权社会的机会。默克尔成为自德国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以来德语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
  
  家在东德
  
  默克尔本姓卡斯纳尔,生于1954年7月7日的汉堡。她的父亲卡斯纳尔先生是一位福音教派的牧师,曾先后在海德堡和汉堡大学学习神学专业。默克尔出生两个月的时候,卡斯纳尔先生在柏林―布兰登堡州的一个教区里谋得一个职位,于是举家迁居到苏联占领的东柏林。尽管当时柏林墙还没有筑起,但东西两边的世界全然不同。基督教在苏占区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落后的意识形态,德语毕业论文,早晚有一天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同教会一起消失。所以,一个教区牧师会因学识渊博而在教民中拥有很高的声望,但薪水却十分微薄。
  默克尔的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性情开朗、活泼,她在汉堡曾是英语和拉丁语教师。但在东德,牧师妻子的身份使她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因为当局不想她的“错误”世界观作用东德的下一代。于是默克尔的母亲将自己的热情全部倾注在对子女的教育和照顾上。
  卡斯纳尔先生的牧师身份不仅作用了她妻子的社会地位,对他的儿女们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使她们有可能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而成为性格孤僻的人。不过,好在这种不幸并没有发生在默克尔的身上。
  默克尔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她14岁和15岁时参加过华沙条约组织国家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默克尔在数学方面的才能令她的数学老师汉斯-乌尔里希・贝斯科印象深刻。 贝斯科回忆说:“在数学班上我从来没有见过她这样的女孩。她真的很少见――逻辑性强、略论能力强,注意力非常集中。”不过,这位老师特别说明:“要我说,她不是那种书呆子,她总是让别的孩子抄她的作业。” 在学校,默克尔一向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作为牧师的女儿,默克尔有点不可思议地加入了少先队,后来她又突破这一身份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体――“自由德国青年”,担任过宣传部总书记。
  1973年,默克尔中学结业,当时她有志于学习语言或心理学专业,但考虑到作为牧师的女儿,在东德学习这些专业很难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默克尔最终选择了物理学。从1973年到1978年,默克尔在莱比锡大学物理系学习。1986年在柏林获得学位。
  在读大学期间,默克尔结识了物理系的同学乌利希・默克尔,他们同居一年后结婚,默克尔是她的夫姓。大学毕业后,默克尔在柏林科学院的物理化学中心探讨所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一名探讨人员。
  在探讨所工作的这段时间,默克尔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而她的丈夫却喜欢安静的生活。由于二人的生活情趣异同太大,1982年,维持了5年的婚姻走到了尽头。离婚时,默克尔为了洗衣机的归属问题不依不饶,但让乌利希感到困惑的是,她不仅留下了洗衣机,还留下了他的姓――默克尔。默克尔事后回忆说:“我们当时结婚,因为所有的人都结婚。今天听起来这话有点可笑,但婚姻对我来说始终是神圣的。”
  默克尔的现任丈夫是她在科学院物理化学探讨所结识的约阿希姆・绍尔。绍尔比默克尔大5岁,在探讨量子化学领域享有盛名。1998年,默克尔与一起生活了多年的绍尔闪电结婚,他们事先没有通知任何人,双方父母都没有到场。1999年1月2日《法兰克福汇报》上有一则不起眼的广告公布了这一消息:“我们结婚了。安格拉・默克尔,约阿希姆・绍尔,柏林,1998年12月。”广告仅有烟盒般大小。默克尔的母亲抱怨说,婚礼后的第二天,默克尔才在厨房漫不经心地说:“对了,昨天我结婚了。” 默克尔同绍尔结婚8年来,似乎过着一种互不侵犯的生活,默克尔与柏林政界的女活动家们很聊得来,而绍尔继续专注于他的化学探讨,对政治充耳不闻。
  默克尔没有孩子,她说:“我并不是不要孩子,只是没成功。从政时我已经35岁,也就不再提要孩子的事了。”
  
  “背叛”科尔
  
  默克尔走上从政之路纯属偶然,她曾说过,如果不是德国统一的话,她可能会“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不过,默克尔在从政之前还是做了一些准备的,德语论文网站,尽管很多情况下她并无感觉。
  默克尔是家里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她喜欢发号施令,并且总是能够让弟弟高高兴兴地为她跑前跑后,这就使她从小练就了一身领导才能。默克尔的牧师家庭常有一些特殊的客人来访,这使她很小就学会了跟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的本事。默克尔的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给默克尔创造了一个十分开放的成长环境,父亲堆满“禁书”的藏书室,使默克尔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体味很多从没有过的新鲜经历,默克尔的思想由此变得十分活跃。
  有人说默克尔加入“自由德意志青年团”对她后来从政很有帮助,这个团体成为她进入政治舞台的第一个练兵场。不过,直到上大学,默克尔的政治才能仍不为人所见。在那个不鼓励有个人见解的时代里,默克尔和其他的东德青年没有什么两样,她大学时代的教授曾回忆说:“她(默克尔)从不表达自己的意见。”事实上,从1973年进入莱比锡大学到1986年获得物理化学期间,默克尔不仅并未表现出突出的政治才能,她给人的感觉甚至还有些害羞。
  1989年,柏林墙轰然倒塌,几乎对所有德国人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默克尔曾经说过,柏林墙的倒塌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从此走上了从政之路。这一年,她加入了西德政界切入东柏林的亲民主政治组织“民主觉醒”,在35岁时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默克尔最初在“民主觉醒”里不声不响地做了很多切实的工作,很快人们就发现她在组织中不可或缺。谈起默克尔在“民主觉醒”时的工作热情,媒体人士克劳斯・德杰至今仍印象深刻,“她是个少不了的人,走投无路时她总有办法,她不起眼,但友善和蔼。”默克尔很快在政治工作中找到了人生的新乐趣,她发现政治工作激发了她自信、热情、高度的概括力、清晰的表达和强烈的学习欲望等潜在的能力。向来不爱在公开场合表达见解的默克尔,竟逐渐代言“民主觉醒”的活动。1990年,默克尔被任命为该组织的新闻发言人,她在处理团体的公共关系时冷静、严谨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她赢得了颇多好评。1990年2月,默克尔向科学院请了长假,投入党务工作,就此告别了她的物理学家生涯,成为一名全职的政治家。
  1990年10月,两德统一,默克尔随“民主觉醒”加入基民盟(即基督教民主联盟),立即受到时任基民盟领袖、德国总理科尔的赏识。默克尔长期物理学的学术训练使她能对事物进行逻辑的、精确而彻底的略论,并愿意就各种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勇于接受批评意见。而她出身东德的背景也被科尔所看中,素有“统一总理”之称的科尔有意将其政府树为东西德平衡的样板。科尔开会时常常环顾左右,问道:“小姑娘来了吗?”因此基民盟党内不少人称她为“科尔的小姑娘”。就这样,在科尔的提携下,默克尔先后出任德国青年妇女部长、环境部长、基民盟秘书长和副主席等职,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1998年德国大选,联盟党惨败。科尔在选举之后让出了基民盟的领导位置,仅保留名誉主席头衔。科尔竞选连任失败之后,随即爆出一系列政治献金及秘密银行账户等丑闻。基民盟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和党内斗争。科尔领导基民盟16年,根基深厚,又是促成两德统一的大功臣,如何处理与他的关系让所有基民盟人觉得左右为难。这个时候,默克尔站了出来,主张基民盟必须以自身的力量无条件地彻查所有事实,同科尔划清界限。1999年12月22日,默克尔在没有与基民盟领导人通气的情况下,在德国最具作用力的《法兰克福汇报》上文章,在肯定科尔历史功绩的同时强调基民盟必须摆脱科尔的作用。默克尔的这一举动招致许多猜疑,“背叛科尔”、“忘恩负义”的指责一时不绝于耳,有人说她对科尔早有积怨,有人说她是投机分子。不过,事实证明默克尔的确具有敏锐的审时度势的判断力,她的这篇文章成为基民盟摆脱丑闻作用的转折点,而她敢于收拾别人烂摊子的勇气,也赢得了很多人的敬佩。正是在这一事件中,默克尔成为基民盟领军人物。2000年,默克尔作为基民盟的主席,面对压力不为所动,立即着手解决基民盟的财政状况,呼吁人们走出科尔时代。

  
  德国为何选择她?
  
  默克尔外表平常,个人魅力远不如施罗德。施罗德轻松、文雅,着装考究,闲暇时爱吸古巴雪茄,因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德国民众中享有较高个人声望;而默克尔一向是“圣女贞德”式的发型和属于51岁女性的并不窈窕的身段,她的家庭生活也缺乏浪漫史的旋律。无论从哪方面看,默克尔都是个认真、务实且保守的女科学家形象。曾有人指出默克尔并不适合做德国基民盟的领袖,因为她是一个新教徒而不是一个基督教信仰者,她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而不是基督教民主联盟理想中的“贤妻良母”。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合格”的政党女领袖在德国大选的加时赛中最终胜出,默克尔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
  如果比干练或者政治手腕,也许默克尔并不比她的男性同僚们高明多少,但作为女性,她的政治表现常常出乎意料。很多人都还记得1995年上半年作为环境部长的默克尔在一次内阁会议上痛哭流涕的事情。当时,会上讨论她提出的限制夏季废气排量和机动车车速的规定,但建议被多数成员反对。鉴于多数人反对,科尔也站到了默克尔的对立面,指出此提议有欠考虑。默克尔深深地感到在内阁的孤立,竟无法克制地哭了起来。不管她的哭泣是来自女人脆弱的天性,还是有意博取众多男性同僚的同情,事情的结果是默克尔的泪水推动了夏季废气规定的出台。这一次落泪在德国成为一个政治事件,公众无人不知。
  默克尔从不玩儿传统的政治游戏。她不会在镜头前亲吻小孩,不会对选民说一些他们喜欢听的话。多数情况下,她总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抨击德国存在的问题和对手的弱点,不怕得罪人。她的私人生活很少公之于众,她的丈夫似乎与她的政治生涯毫不搭界,即使是一起出现,他们也没有像其他公众人物那样相互拥抱、表情亲密,相反,她的丈夫总是一副勉为其难的表情,这就使默克尔独立、冷静的政治形象更加凸显出来。
  有评论者说:“默克尔沉默地、但却是坚定地崛起于德国政治顶层,被政治对手或者党内对手低估,未必是件坏事。”
  德国的大选之争,实际上是一场改革之争,德国已经到了必须面对改革的时候了。目前德国的劳动力成本奇高,是中国的40倍,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这种情况很难支撑经济发展。如果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人民收入就会减少,生活水平随之降低,社会摩擦和税收问题也就接踵而至。由此看来,改革在德国势在必行。施罗德试图把德国带上一条“温和改革”的道路。而默克尔倡导进行更大规模和更深入的改革,她改革意愿更加坚定。大选后双方都没有获得压倒性的票数,表明在德国不希望变革的力量与希望变革的力量同样强大,德国还没有做好变革的准备。不过默克尔的优势在于,她的当选为德国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她身上背负的责任和所受的限制要少很多,而这正是目前的德国所需要的。在许多德国人眼中,德国这几年经济不景气、失业人口居高不下,“换人”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德国需要改变命运,而命运最终将重任托付给默克尔。默克尔曾信心百倍地指出:“人们相信谁能改变德国的命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在这方面,我们充满信心。”尽管有人怀疑她是否能干满任期,尽管她的改革方法与施罗德相比并没有太多实质区别,能否真正使德国摆脱困境还得打上问号,但是默克尔说:“我们需要增长,我们需要工作,我们需要安全。”人们选择了默克尔,就是选择了就业,选择了改变命运的一种希望。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