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国教师学什么[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合作办学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外合作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合作办学形式。合作一定要建立在政府主导,学校、公司、外方各方联动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由学校一方的“主动”发展为各方的“互动”。中德合作为学校的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师资建设提供支持。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职业学校;合作办学;中外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20-04
   【作者简介】葛敏亚,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校长,探讨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和合作办学;丁毅,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教师,探讨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之路始于2004年。当年,学校和澳大利亚西南悉尼TAFE学院联办了中澳合作班,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雅思考试后前往澳洲留学;2017年,成为印度NIIT合作项目教学基地;2017年,与韩国湖南大学联办中韩班,类似于中韩合作的“3/4”教学;2017年,又与日本不二越工业高等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双方互派交换生进行至少一年的学习……我们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就每一个劳动者的幸福人生是职业学校的工作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永远的主旋律,推进中外合作与交流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走合作发展之路、走学习先进之路、走借鉴超越之路,以开放的姿态建设美丽职教,这是我校在建校30周年之际、在成为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之后的选择。
  2017年9月,我校与德国BBW教育集团签署了开展机电一体化、数控切削和汽车工程三个项目合作教学的协议书。2017年4月15日正式挂牌,开设了两期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两个专业的订单班。在各方倡导下,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主动支持我校开展新的合作项目,2017年10月我校又和德国BBW签订了汽修专业合作协议,保税区管委会将第一期投入约1200万元、第二期投入3500万元用于我校这一新的中德合作项目。可以说,这是一个项目的绿荫,引来了一片树林的茂密。
  一、中德合作项目实践简介
  2017年10月中德合作技能教学实践基地启动后,设置了2个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车间、2个数控专业实训车间、一个机电一体化装配与调试教室和一间理论课教室(加上同专业的江苏省电子、电工技能教学探讨基地、第二期进行合作的汽修实训基地、化工实训基地等,整幢实训大楼成为中德合作技能教学实践基地)。中德合作班的学生由所涉专业的教学部选拔,由五年制机电一体化和机械专业的四年级学生组成,采用小班化教学。教学内容采用德国的项目课程,一般1~2个月为一个教学周期,BBW职教集团每次委派2位业务精湛的专业教师负责教学,中方教师“跟学”“跟教”。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4人合作小组,每位学生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按照工作程序,经过团队合作,把完成的各个部件组装成能实现预期功能的著作。培训时间一期2年,第一年是“理论/实训”实践,其中80%的时间在校内培训,20%到公司。学员进行考核通过后,第二年80%的时间安排到合作的德资公司进行实践,20%的时间回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再培训。若未能通过考核则须继续学习一个学期再进行考核。目前第一期学生经考核都达到要求,安排到3家德资公司和2家外资公司进行实习,第二期学生正在校内接受培训。
   一年多的实践表明,我校和BBW的合作十分有效,因为它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贴近公司的需求,所以得到了市政府和张家港经济开发区的大力支持,市财政和开发区财政各自承担了主要的项目经费,从根本上保障了合作的开展。
  由此我们认识到,不管是中外合作还是校企合作,作为学校一方,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公司需求来定项目,来寻找合作的契机,我们把它称之为“想政府之所想,做公司之所需”,合作一定要建立在政府主导,学校、公司、外方各方联动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由学校一方的“主动”发展为各方的“互动”。
  二、中德合作的基本框架
  中德合作项目最主要的还是引进课程、引进师资、引进教学、引进评价机制,下面以已经实行一年多的BBW项目为例来阐述。
  (一)引进教学模式
  原本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没有系统的规划,短期、临时地安排个别专业、个别班级到某个公司开展见习和实习,没有把这项内容放到人才培养方案里;现在则是系统规划,在人才培养方案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专业各班级有计划地在公司生产一线的实习、实践时间与地点。那就必须是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才能有定时、定点的工学结合可以开展。二是以往的工学结合没有主修课题或者主要内容,比较随意。公司哪段时间较忙,就派学生去帮助完成生产任务,做什么就看公司那时在忙什么。现在列入教学计划,随即跟进阶段性实践内容,按照专业教学计划渐进,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先理论、后模拟、再实践。三是明确师傅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原来公司忙于生产任务的时候也派不出那么多优秀师傅来具体指导学生;现在按照计划实施以后,实现定员、定量、定人的指导,可以委派公司能工巧匠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让学生真正学到生产一线的实践技能,学习到公司师傅身上的优良品德。四是明确轮岗要求。按照德国的教学模式,实践的公司不是单一的,实践的岗位分布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实践计划里明确了轮换公司和轮换岗位机制,班级各组别的学生按照计划有步骤地见识和实践到了公司生产各个岗位的技能,同时也认知了不同公司、不同生产工艺的实践知识。
  从单一学科的教学向项目课、多学科上下贯通合作转变。这样一来,公司了解了学校,教师知道了公司的需求,学生在学校的学与之后在公司的做相结合,公司缩短了对一线员工招聘与培训的时间,真正做到了公司与学校的双赢。
  (二)引入课程
  中德合作项目都是采用项目教学,以机械专业为例:首先引进项目,由单一零件项目向公司产品项目转变。其次配备完善的设备设施,完成一个项目要使用的设备、工艺、工装都是多样性的。由单学科单工种向多学科多工种转变,之前完成一个任务学生所用的材料、设备、工具是单一的,而现在是融合在一起的。第三要有公司的参与。原来的教学项目很少有公司参与,现在与我们合作的公司有中美仕家、扬子纺纱、贝内克长顺、恩斯克等外企。公司参与之后,项目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各个零部件的加工再到最后的装配调试,都是仿照公司生产实际来做的。   (三)引入教学措施
  中德合作项目中教学实行“三维一体”。“三维”为课堂、实习车间和实习公司。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应知”问题,包括全面的专业文化知识、专业基础 理论知识等,其目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是正确的”。在实习车间中解决“应会”的问题,包括实际技能、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互相协作的能力,并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清楚“怎样做”。在实习公司中解决技能的熟练问题。“一体”是“三维”的有机结合,德语论文网站,相互贯通。专业教学中涉及的每一个项目的教学都采取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循环往复、滚动式前进的教学步骤,即“大小循环”。“小循环”指某一项目所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内容都必须由课堂到实习车间再到公司,以“三维一体”的方式组织教学。“大循环”就是在每一循环完成之后,进入下一步的教与学又是从新的项目开始,将钳工、普车、普铣、数车、数铣、磨床6个工种有机结合,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从简到难进行循环。下一轮与上一轮形式相同,但有质的区别――理论要求更深,技能要求更高,德语论文题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往复循环前进,逐步提高技能培养层次,最终达到教学计划中要求的熟练程度。
  单个项目完成后,教师和学生不仅要对这个项目完成后的结果好坏做出评价,还要对加工过程中材料的损耗、安全意识的防范、工量具的使用规范等做出评价。
  (四)引入师资
  向德国老师学做老师,这是中德合作项目最大的意义之一。我们在短短一年内接触了8位德国专家,个个是多面手,绝对不会是教车工的不会用铣床。不仅会用,还会修;不仅会修,还会做――一些工具国内没有同样型号的,他们自己做。这把我们的老师“镇”住了,这更使学校提出的“提高专业素养”有了参照物。跟着德国老师学技术、学课程、学教学,成了很多专业教师的共识。德国老师的身边,除了指定的跟岗教师,出现的教师身影也越来越多了。我们也在学管理――任何时候,实训车间内都是整齐和干净的,中德合作技能教学实践基地是随时都经得起看的,是随时敞开着的。它是样板,它也是能够复制的,我们正在努力。
  三、中德合作带来的作用
  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中德合作不能单纯地只是某个专业的教学合作,不能只满足于少数参与者的受益,它应该为学校的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师资建设提供支持。我们要把中德合作技能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成为“既是培养学生的教学工场,更是培训教师的联合学院;既是学生练技能出产品的实训车间,更是教师碰撞思维、激励改革与创新的探讨者工作站;既是中德职业教育技能教学合作的实验田,更要成为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样板区”。
  中德合作给学校带来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师资水平、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促进教改等方面。对于这几个方面,下面选用我校跟岗教师的交流内容来介绍一二――来自于一线教师亲身实践的体会最本真也最有说服力。
  比如说课程开发和教学措施――“中德合作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提出和实践已有多年,但实际教学中应用得并不广泛、效果亦不明显,原因在于:一受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限制。以机械专业为例,涉及车、钳、铣、刨、磨等多工种,很多教师只会单个工种的操作和教学,缺少‘通才’‘全才’。二受设备的限制,或者说传统教学车间都是整齐化的设备安置,是单一工种的操作间而不是完整的产品加工车间。三是学校和公司的对接不到位,以至于教师并不十分知道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对应地教哪些知识,需要训练哪些基本技能。我们很难准确完整地设计出一个个本专业的项目,也就谈不上采用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教学法。但是德国教师向我们提供了这些项目,德国老师也教我们怎样进行教学”。
  我校跟岗教师将这些项目进行搜集整理,并按照课程编写的体例予以再开发,很好地弥补了原教材的不足;并且将这些项目提供给同专业的非中德合作教学班共享,使受益面不断扩大。在第二期培训中,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到本地德资公司中去寻找产品项目,和德国教师一起开发新的教学内容。老师们非常自信地表示,“一个周期结束,我们一定会完成整套的课程开发”。
  比如说教学措施――“德国教师上课的流程是先给学生指定任务,学生讨论,查资料,制订计划,学生向老师请教,老师检查讲解,学生完成计划,最后评价反馈。这样的上课方式学生很有兴趣,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表现力”。
  这学期,“跟学”的教师逐渐开始“跟教”。当老师将同样的内容和措施“平移”到非合作班教学时,发现同样有很好的效果。老师们因此感叹,“差距不在于我们能不能讲清楚,而是我们不清楚该讲什么该什么时候讲”。应该说,这些观点和理念、甚至教学措施很多专家早就讲过,老师们在参加各类省培国培时一定也涉及过,但那种坐在台下听讲的培训不如直接跟岗来得有效,这就是“现场的震撼力”。
  比如对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作用――德国老师给某位学生一个项目完成后的打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上课表现等,评价其整个学习过程。每次任务完成情况都是按照德式百分比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一个项目一次打分,不再需要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我们多次邀请市工考办的专家来现场看,他们认定合作基地的训练项目比高级工考核的项目难度大,教师考核更科学更合理也更全面,因此只要完成中德合作班教学项目的同学,不需要参加高级工考试同样发证。工考办的专家也表示要借鉴德国教师的评价方式以及实训内容来改革他们的考核内容和方式,中德合作项目的“辐射”功能正日益产生。
  某次,中德合作项目基地的中德老师共同进行了公开课教学。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女同学的头发有点凌乱,刘海遮住了眼睛,五大三粗的德国老头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发卡递过去,女生接过夹住头发,没有言语,3秒钟而已,甚至不在意都不容易注意到。但看到的人都对这种职业素养报以敬意。我们向德国教师学什么,我们开展中德合作学习什么,答案或许就在这个小发卡的传递中。
  “向德国教师学做教师”,这是我们经过一年的项目合作最直接也是最深切的感受,同时也是我们进行中外合作交流中最需要关注和得到提升的方面,提升教师就是提高质量,成就教师就是成就学生。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