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相逢:德国袭击舰 VS 澳洲巡洋舰[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将商船改装上火炮和鱼雷,“变身”袭击舰,神出鬼没地向敌国或中立国货轮发起海盗式进攻,对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来说,可谓“驾轻就熟”。当时德国人向各大洋投入了大量袭击舰,平时伪装成商船模样,一旦遇到目标,便撕掉伪装,露出“狰狞面目”。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这些袭击舰给敌人的海上运输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不过德国人也很清楚:袭击舰虽然配备了武装,但最好只用于对付无武装的目标,至于全副武装的敌方军舰,当然是避之为妙。可是在1941年11月,一次意外的冲突却上演了--袭击舰“单挑”巡洋舰……
  “鸬鹚”出海
   二战期间,排水量近20000吨的“鸬鹚”号正在澳大利亚以西的洋面上行驶着,虽然她的行动看上去是懒洋洋的,可是船上的全体人员-- 36名军官和359名水兵--正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高度警惕。不错,在外观上俨然普通货轮的“鸬鹚”号,其实是经过伪装的德国海军袭击舰。
  “鸬鹚”号船长157米,战前还是“施泰尔马克”号商船,二战爆发后被德国海军征召。当她于1940年10月完成改装并编入现役后,便成为当时一并改装的9艘袭击舰(德国人称作“辅助巡洋舰”)当中最新和最大的一艘。
  该舰的主要打击手段是6门150毫米舰炮(分别设置在前甲板、舰身中部和后甲板),辅助武器则是2门37毫米高炮和5门20毫米高炮。此外,舰上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分别配置在左右两舷和舰首水线以下部位。虽然有这么多武备改装上舰,但平时都隐藏于特制的板条箱或货柜中,远望近观都能保证“不露马脚”。
  改装完成后,“鸬鹚”号在12月驶离德国,踏上漫长的远海冒险之旅。为了突破英国海军在北海的封锁,她伪装成了苏联货轮“莫洛托夫”号。此举颇为奏效,于是这艘袭击舰在舰长西奥多·戴特莫斯中校的指挥下,顺利驶入大西洋,展开海上猎杀。
  在浩瀚的大洋上,“鸬鹚”号堪称“如鱼得水”,不负所望,连续将7艘敌国或中立国的商船送入海底,另外还顺带从遭殃的船只上征用了几名伙夫和洗衣工。不过在该舰1941年4月驶入印度洋之后,好运气似乎消失了-- 在足足半年时间里,只遇上了3个目标!
  考虑到出海时间已久,舰长戴特莫斯准备返航,不过在回去之前,至少得把随舰携带的那些水雷布设完毕才行。于是,他又下令本舰伪装成荷兰商船“马六甲海峡”号,向澳大利亚以西海域直驶而去。
  “悉尼”在望
  正当“鸬鹚”号行驶在澳大利亚西海岸城市卡那封海面(具体地说,是西南约280公里处)时,一名瞭望员突然发出报告:“发现船只桅杆,左舷方向!”这是在1941年11月19日下午15点55分,这艘袭击舰正以11节向北航行。
  用望远镜仔细看了一会儿,戴特莫斯中校判断那应该是一艘军舰。在任何时候,袭击舰都应该避免和军舰正面冲突,于是戴特莫斯下令转向,并要求以最大航速18节快速驶离。不料,“鸬鹚”号4台柴油机中的1台此时突然“掉链子”,德语论文范文,结果该舰只能跑到14节航速。
  戴特莫斯一面紧张地下令“全员进入战斗状态”,一面暗自祈祷那艘军舰不会朝自己驶来。但是,那艘军舰显然也看到了“鸬鹚”号,接着也改变了航向。渐渐地,军舰在戴特莫斯的望远镜里越来越大。
  来者是澳大利亚海军“悉尼”号轻巡洋舰,该舰原本是为英国皇家海军而建,后于1935年9月被编入英国自治领澳大利亚海军。“悉尼”号舰长172米,满载排水量8940吨,主要武装为4座双联150毫米主炮和4门100毫米速射炮,辅助武装包括21挺不同口径的机枪以及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另外还载有1架休泼马林“海象”式水上飞机。
  在和“鸬鹚”号相遇之前,“悉尼”号已经是一艘具有实战经历的战舰-- 1940年赶赴地中海,和意大利海军交手,在8个月里取得击沉2艘敌舰的佳绩。而当她于1941年初奉调回到澳大利亚之后,一直担负着防止德国袭击舰在本国海域肆虐的使命。现在既然看到了“鸬鹚”号这样一艘“不明身份的船只”,舰长约瑟夫·伯纳特上校立即下令驶近,于是“悉尼”号逐渐提速至25节,向“鸬鹚”号驶来。
  双方的距离缩短后,“悉尼”号开始要求对方表明身份,但澳大利亚水兵们打出的灯语却迟迟没有得到回应。有意思的是,“鸬鹚”号上的德国人并非装聋作哑,他们确实没有看懂澳舰的灯语信息!半小时后,“悉尼”号改用旗语示意,这下“鸬鹚”号才算明白了,于是升起了一面标志旗,声称自己是荷兰商船。
  时间就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一分一秒地流逝,到了16点35分,两舰的距离已不足8000米……“鸬鹚”号上,戴特莫斯中校再次下令“全体人员待命”,尤其炮手做好立即开火的准备;而“悉尼”号上,舰长伯纳特上校没这么紧张,他还有几个例行问题要问完。
  “悉尼”号发问:“目的地是哪里?”回答:“巴塔维亚。”
  “悉尼”号又问:“出发港是哪里?回答:“弗里曼托港。”
  “悉尼”号最后问:“运载的是什么货物?”回答:“布料。”
  三轮问答完成时,两舰的距离已近至130 0米。尽管“悉尼”号此时将大小火炮的炮口都指向了位于左舷的“鸬鹚”号,但显然没有开火的意图。而据“鸬鹚”号的水兵观察,许多澳大利亚水兵此时或是在甲板上轻松地踱步,或是单纯地看着“鸬鹚”号,并未完全进入战斗岗位。
  大概,舰长伯纳特已认定,对方应该是荷兰商船无疑了。
  “全力开火!”
  看来“悉尼”号一定是将对方认作无害的商船了,因为到了17点15分,该舰还善意地用灯语向对方示意:“请小心可能逼近的飓风。”这一次,“鸬鹚”号毫无反应。又过了15 分钟,“鸬鹚”号对那善意的提醒仍未回应,因为当时舰上人员正各就各位,准备迎接一场战斗了!
  17点30分,关于“商船”的反应略感奇怪的伯纳特上校命令再发灯语,这次的内容是:“请通报盟军内部指定的通讯暗码。”这个提问终于切中要害,德国人当然答不上来。但是,德国人根本就不打算再回答-- 戴特莫斯中校的反应是扯下荷兰旗,据说“在6秒钟内”升起了德国海军旗,接着便下令:“全力开火!”
  虽然早有准备,但由于卸掉舰身中部的伪装已经耗费了额外的时间,导致“鸬鹚”号最初只能用舰首的两门主炮射击。而且不太幸运,炮口指向“悉尼”号舰桥,却未命中,不过炮弹歪打正着地打中了澳舰的其它部位。紧随而至的第二轮齐射就准确多了,“悉尼”号的上层建筑多处中弹,火控指挥塔也被摧毁了。而在第三和第四轮齐射中,“悉尼”号的前部炮塔也被“打哑”,此后再也无法投射火力。接着,“悉尼”号的水线附近也告中弹,那架“海象”式水上飞机更是被弹片打得散了架……
  对“悉尼”号来说,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根本没有准备的时间,而且由于两舰相距过近,这艘巡洋舰在装甲防护方面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了。不过,在迭遭痛击之后,“悉尼”号也努力“回敬”了一轮齐射,遗憾的是,德语论文题目,那些炮弹全部从“鸬鹚”号的上空掠过了,唯一的伤害是有一枚炮弹“从烟囱中穿孔而过”。
  上帝是公平的,当德国袭击舰发起六轮齐射后,“悉尼”号也“扳回一分”,炮弹令“鸬鹚”号的动力室受损,并命中舰上的一个油罐,引发了火情。
  但显而易见的是,澳大利亚军舰的情形更糟-- 到17点35分,“悉尼”号多门主炮哑火,舰身开始向左舷倾斜,全舰笼罩在一片浓烟烈焰中。在此情况下,伯纳特上校只得下令“脱离战斗”,但此时“悉尼”号的航速已经严重下降了。

  “鸬鹚”号上,戴特莫斯决心抓住时机,将对手消灭,无奈……部下报告称,中弹的动力室“无法继续工作”,结果就是这艘袭击舰慢慢地在海面上静止下来了。不甘心一场奇袭胜利就这样“跑掉”,戴特莫斯下令继续开火,结果火炮和鱼雷一直持续射击到傍晚18点,两舰的距离已经超过了6000米,无实质进展。
  就这样,两艘同样被烟火笼罩的军舰结束了“单挑决斗”,就在海面上漂着,相距越来越远,直至彼此消失在地平线上。接着,还在为不能全胜而懊丧的戴特莫斯中校要担心本舰的命运了,但他已无能为力,只好在晚上下达弃船令。21点过后,“鸬鹚”号全体人员分乘多艘救生艇,各自逃生去了,据称397名船员中有317人划船到澳大利亚海岸后被俘。而在烈火诱发鱼雷库殉爆之后,“鸬鹚”号于午夜时分沉没,结束了海上劫掠生涯。
  但戴特莫斯不知道的是,在他的袭击舰沉没之前,受创过重的“悉尼”号轻巡洋舰已经带着舰上的全部645人一起沉没于海底,无一人从这次灾难中生还!
  灾难之后
  经过多日徒劳无功的搜索,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终于在11月30日下午向国民发布了“悉尼”号损失的消息。
  这次事件在澳大利亚海军内部引发了强烈震动,因为其人员损失之多,不仅创下了澳海军史上最惨重人员牺牲的纪录,而且还占到澳海军在整个二战期间阵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强。而在二战中导致全体载员死亡的所有同盟国沉没军舰中,“悉尼”号也排在第一位。
  不过在同一阵营,这艘轻巡洋舰的损失就不那么引人关注了。就在同一时期,英国地中海舰队连续丧失了两艘吨位大得多也重要得多的军舰--“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和“巴勒姆”号战列舰。而时间再过一周,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日军偷袭珍珠港这一重大事件了。
  而在德国,零星而至的报告使得德国海军直到1943年才确认了“鸬鹚”号的经历,于是宣布向“鸬鹚”号舰长戴特莫斯颁发骑士铁十字勋章,舰上其余所有人也得到了不同级别的铁十字勋章。只不过那时“鸬鹚”号船员基本非死即俘,因此只能缺席授勋。
  虽然“悉尼”号的沉没并未引起太多国家的共鸣,但是在澳大利亚,这一事件的探讨热度却经久不衰,并且一度有将本来清晰的事实“模糊化”之势。
  1947年出版的《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二战史》一书中,编著者认定了“悉尼”号在靠近过程中突遭“鸬鹚”号袭击的事实,不料却一石惊起千层浪,不仅勾起了人们关于那段往事的追忆,更惹得许多探讨者对其质疑,企图“翻盘”,引发的论述和专著层出不穷,其中不断闪现“最新”观点,而且颇不乏引人入胜的内容。比如有人声称,“鸬鹚”号在当日不顾交战规则,实际上是在未悬起德国海军旗的情况下开火的;又如有人指出,本来“悉尼”号上有许多人幸存,但“鸬鹚”号为了掩饰罪行,实施了灭口;更有甚者,有人探讨周边海军调动状况,断言日本潜艇参与了袭击……
  这些新奇观点并无实际意义,因为它们从没得到过有力材料的佐证,可以认为都是主观臆断。事实上,“悉尼”号与“鸬鹚”号交战过程的关键已经被德国俘虏们的供词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悉尼”号虽然是占据优势的轻巡洋舰,但警惕性不强,靠得太近,从而使得主炮数量、火炮射程和装甲防护等方面的优势被浪费了。当然,一艘正规巡洋舰居然和一艘由商船改装成的袭击舰同归于尽,这实在是打破了常理,难怪在许多年后还是让许多人无法相信,各种各样的怀疑论和颠覆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比学界的争论,澳大利亚西海岸港城卡那封市的做法才是最值得称许的:人们在那里建起了一条特殊的林荫道,行道两旁的树就是按照“悉尼”号死难者的人数来种植的:总共645棵……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