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叙述了模具专业教师赴德培训中教师的学习体会,内容包括:“三明治”教学法原理及其运用、德国学习领域改革的特点、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及思考与建议。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三明治”教学法 双元制教学 学习领域 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一直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制度。但是近年,德国的职业教育又在双元制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了学习领域课程。为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要进行学习领域的开发与创新,他们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如何进行改革与创新的?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德国。 2017年2月1日至2月28日,我们北京职业教育模具培训组一行15人赴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职业教育学院进行了为期4周的职业教育教学措施的学习。我们参观了6个公司,5个学校,1个行业协会,听了几十学时的教师授课和观摩课,参加了州职业教育学院的教师会议。 我们体会到德国在职业学校进行学习领域改革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项目导向式(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即职业能力,以保持德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期4周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给我们提供了到德国公司参观的宝贵机会,对德国的“学习领域”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学到了很多东西,思想上得到很大启迪,收获较大。 第一天到达学院后,本次课程教育学院院长Gerhare Junge-Lampart根据中国教育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了我们的学习、调研行程。其中 “三明治”教学法的学习使大家印象深刻,对我们从职业学校的学法及教法理论上帮助很大。 一、“三明治”教学法 德国老师设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人是怎样学习的?学习的原理是什么?是否相互学习? 在这里教师首先举了一个例子,讲解很出乎我们的意外: 教师首先给大家每人发了3张小方纸片,一张为红色,代表学生之前的学习结构。一张为蓝色,代表它们的学习兴趣,一张为绿色,代表同学们的学习动力。教师让大家选择一张正确的,结果大家全选的是蓝色的(代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表示应选取红色的――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决定其今后的学习层次。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国内教育中所说的分层次教学。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我们的理念与德国教学理念有很大的不同。 教育原理略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其前几年学习教育的知识结构有重要的联系。过去我们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差与其学习的兴趣、动力和积极性有关,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到,学生的学习层次及今后的发展与其前面的知识结构有重要的关系。我们在教学中如何适应其原理呢?这就要引入“三明治”法的教学措施。 其具体含义及措施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集体教学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体教学之后,一定要安排一定量的时间进行学生自主的学习,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教师教给的知识与其个人独有的建知结构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教师讲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具体教学措施可采用个人自学法,伙伴参与游戏法。可采用如:启发、发送者与接收者建立关联、追问、主观设计、保证理解等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的6个方面: 1.每人的思维结构是不同的。 2.学习的途径――眼、耳、手。 3.学习之前的知识和经验。 4.每位同学的学习速度不同。 5.应注意知识的规律性和重复性。 6.学习的动机与兴趣。 从“三明治”教学法的探讨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措施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其德国的教学形式与我国的教学改革具体情况相结合,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应我国高等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国情,如我们一般一个班有40~45人,而德国一般为25~32人。因此在教学教法上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活学活用“三明治”教学法。 学习“三明治”教学法的感受:“三明治”教学法是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穿插进行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学习“三明治”教学法是接受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应从教学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主持者和顾问,教师工作的地方就是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使其社会能力和措施能力――非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最大限度的取得学习效果。模具专业等理工专业课程比较适合于这种教学措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 二、德国学习领域改革的特点 通过在德国的学习及德国职业院校的调研,我们认为它在职业院校体制中有以下特点: 1.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学是为了用的基本策略。以此为出发点,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就不可能是系统的,也不可能是单科为主的知识,一定是综合学科的知识。因为要完成一项具体工作所需要的是多个学科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职业院校采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了。 具体实例略论:项目1:气动控制原理 任务主要内容及要求:完成印章机械的控制部分,动作循环为水平气缸向前送料,垂直气缸向下压印,完成在产品表面印字的动作。 具体学习过程: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两人一组)查阅工具书,并提出方案,时间为10分钟,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画出电路图、气路图;教师随时检查,学生进行修改。学习快的学生小组可进入实训室按照画出的图纸自行组装气路,并进行实验,用实际结果检验图纸的正确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学生要进行评价,对好的方案进行展示。 在这个例了中,学生学习的知识是由多个方面知识组成的综合知识来完成这个项目的。其中有液压气动知识,PLC控制知识,电控方面的知识,机械结构方面的知识,气动元件结构及联接方面的知识。将这些知识放到一个项目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略论与综合能力,同时这个项目是生产实际中的项目,与工业用品类似,学习后对学生在公司工作有很大帮助。 2.较好地解决了如何学的问题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在“做中学”的基本策略。以此为出发点,学习领域的主要内容源于公司的生产领域,学习领域的总合基本涵盖了生产领域的全部内容。学生在做中学,然后在学中做。 具体实例略论:项目2:机械加工技术 任务主要内容及要求:车削加工主要是切削速度对工件表面质量的作用。 具体学习过程:由学生根据加工零件进行表面质量检测,略论原因。主要测量几种因素对工件表面质量的作用(如刀尖圆角大小、切削参数等)。 学生们为了得到结果,一定要亲自操作车床加工零件后,在运用相关的实验仪器及软件检测,才能得到结果。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很好,对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行了验证。这正是“做中学”的实际体现。 3.较好地解决了怎样学的问题 德国学习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措施的改革,教学应当以行为为导向,主要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这一教学法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以学生活动为主,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化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持者。 4.较好地解决了如何评价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对所有公司是适用的,对任何一个工种都是需要的。在过去的培养模式中几乎不包含非专业领域的能力培养。而学生的非专业能力是构成职业能力的主要部分,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非专业能力是新的教学模式的目的。
对学生非专业能力的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学校对学生非专业能力的评价,每年评价4次。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①是否独立完成任务;②工作中应用了哪些方式;③学生的交流能力;④学生的合作能力;⑤解决问题的能力;⑥自我思考的能力;⑦其他,如责任感(环保意识、节约成本意识等等)。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10~12个教学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非专业能力与专业能力,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同等对待,各占50%。在入学初期,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非职业能力,特别是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然后才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 同时,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应按照公司评价标准的基本策略。以此为出发点,职业学校常见的笔试评价手段不再是惟一的了,60分及格的习俗被合格产品或是不合格产品的客观质量标准所替代了。 三、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1.相关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式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 2.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公司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以校内实习为主,我们与公司的联合办学还不广泛,学校与公司如何合作并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公司如何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来培养学生应有一定的政策的支持。 举例略论:2月4日早,培训教师一行15人在翻译陪同下,来到了位于黑森州与海尔维奇-勃朗克兹职业培训学校,它是学校与大众汽车企业合作的铸造培训中心参观。 这个培训中心是与学校铸造专业对应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大约有100平米的地方,一侧是机加工的基础训练设施,包括钳工台、钻床、铣床等;中间是砂型制作的部分;一侧有1台压力浇铸机,和材料熔解包。 学生在这里通过培训要学会手工、机器两种铸造措施;维护使用机器;进行质量检测。学生毕业后可以做大众企业生产线上的操作工、铸造工人,将来也可以发展成为技师。 学制3年半的学生,第1年为基础培训,第2、3年进行铸造技术、设备、电控技术等专业学习。培训1年半时有1次中间考试,3年半毕业时大考(行业协会统一考试)。 所学内容包括:手工造型4周;压力铸造4周;故障识别(生产出产品的问题略论、解决);管道连接(气动、控制);电器知识等。 学生在基础培训之后要进入铸造车间做项目,完成铸造工作的整个过程。全过程包括:手工铸造、机器铸造(铝铸、镁铸)、工艺设计、质量保证、机器维护、润滑、材料回收等。60%铸造专业内容在车间完成。学生将生产中的废料拿来进行改装、设计,制定工艺并做成产品。所做产品都是车间里用的到的真实产品。整个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 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公司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定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3.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公司的欢迎。 4.职业教育改革深化的出发点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个性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因此,我们应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学习领域”的概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 四、通过赴德培训引发的思考与建议 如何深入地推进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改革,搞好当前职教的课程改革,我认为我们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学校与公司联系要更紧密 某一典型的职业工作是由几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所组成, 采用“职业工作任务略论法”对具体工作任务相关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工作要求、劳动组织、劳动工具及与其他工作任务的相互关系等进行略论, 从中找出符合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 并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以公司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建构学习内容的过程,把学校和公司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对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只给出了系列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及其应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教师还要具有职业经验, 了解公司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 3.由教师个人的独立教学转变为教师团队教学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一种跨学科的课程计划, 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 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 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 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学习领域的教学, 这对教师来讲, 是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同事建立联系, 关注其他专业领域的发展。 4.教师在对一堂课进行设计时,应该问一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今天需教给学生什么内容? (2)为什么这个内容对学生很重要? (3)我有多少时间可以得利用? (4)有哪些资源和辅助材料可利用? (5)我如何激发学生对今天的主题感兴趣? (6)我如何检验教学效果? 5.职业教育不应该是单纯的学校传统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学校和公司紧密配合,学校管教学,学生归公司管理,有公司的参与,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和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国经济的腾飞,产品质量的优异,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有一大批受过良好职业教育的具有职业道德的技术工人。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在今后应该借鉴。 五、结束语 通过这次赴德培训,我想以下3点对我感触最深:1.学校的教学理念:“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将来。”2.关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合作共进的精神。”3.“做中学,学中用。” ,德语论文网站,德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