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语言禁忌现象[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语言禁忌现象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发展史,会有不同的语言禁忌。本文简单介绍了中西语言禁忌现象的特点,并就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语提出了几点建议。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中西禁忌语 特点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日趋频繁。在这些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中,语言成了顺利进行交际的工具和桥梁,其影响不容忽视。需要注意的是,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民族有其特定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对该民族语言的发展又在某些方面起着相当大的制约影响。简言之,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所有语言和文化都蕴涵着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和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活动过程中,如果交际双方忽视了语言和文化蕴涵的民族特色的传统和价值观,就可能导致误解对抗甚至敌意,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交际障碍和交际失败。语言禁忌便是作用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语言禁忌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文化之中,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语言禁忌。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关于在一定语境下什么是禁忌的理解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在了解本国语言禁忌的同时,必须对西方人的语言禁忌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2.语言禁忌的特点
  2.1普遍性。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是指社会力图避讳的某些行为、事物或关系,引申至表达这些内容的语言,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语言禁忌现象。语言禁忌现象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之中,它普遍渗透于各民族文化的生活、语言、宗教等各个领域。在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中,无论是大语种还是小语种,都少不了语言禁忌的存在。就以中英两种语言为例,在中英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语言禁忌,这些禁忌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中英两种文化中,人们对“死亡”的共识是“不幸和灾祸”,人们喜欢谈论“生”的话题而回避“死”的话题,认为谈到“死”是不吉利的,于是,在实际的交流中,人们尽量避免直接提到“死”这个公认为不吉利的字眼。再如,在许多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人们都同样地忌讳那些粗俗下流的诅咒、骂人的话语。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也不例外。可以说,诅咒和骂人的话语是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文化中的语言禁忌现象之一。在交流中,人们尽量避免使用这些不雅的难听的话词。如英语中的son of bitch等词语就很少在正式的交流中出现。在汉语中,虽然也有一些诅咒和骂人的话语如“他妈的”等,但人们也在尽量避免使用。当然,诅咒、骂人的话语通常是受到年龄性别和职业等的限制。一般来说,小孩骂人会受到大人和老师的指责,女性骂人则会被认为是粗俗失礼没有教养,等等。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交际双方应充分意识到语言禁忌的普遍性,从而减少因不当使用禁忌语而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
  2.2特殊性。
  语言禁忌的特殊性也就是指它的个性或民族性。不同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所特有的语言和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在其民族的语言中反映出来,禁忌语也不例外,不同民族的禁忌语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正是由于语言禁忌的特殊性,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可能会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产生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语言禁忌的特殊性,避免引起交际中不必要的尴尬。例如,中国人对年龄直言不讳,有时为了表示敬意还特意加上“老”字,如“老师傅、老王、老张”等,但这种表达方式在西方国家却是人们所无法接受的,在他们看来“old”是“衰老,不中用”的代名词,同时,西方国家的女性对自己的年龄更是讳莫如深。西方人很注重个人隐私,对他们来说,年龄、金钱、婚姻状况、政治见解、宗教信仰等都属于个人隐私,别人无权过问,询问个人隐私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和教养的行为,然而此类禁忌在中国却并不存在,中国人崇尚相互信任、相互关心,认为朋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等等。即使是在数字方面,英汉两个民族也各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数字“六”在中国人眼里是顺利的象征,如“六六大顺”等,而“six”在英语中却不大受欢迎,如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凌乱),it’s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半斤八两,五十步笑百步);中国人认为数字“十三”是个吉祥的数字,而“十三”在西方却被认为是极不吉利的数字,人们认为这个数字会给大家带来厄运。因此,了解语言禁忌的特殊性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熟悉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这关于进行跨文化交际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2.3可变性。
  语言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它处在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语言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息息相关,在语言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就像旧词不断被新词淘汰或被赋予新的内容一样,一个时代的禁忌语到了另一个时代就可能变成一个普通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思想道德的变化,20世纪中叶后,原有的一些英语禁忌语被人们逐渐接受,这些禁忌语的严格性也逐渐松弛,如以前人们避讳提到的一些four-letter words如piss,shit,fuck,cunt等已大量进入现代英语的书籍、电影和各种文学著作中。汉语的许多语言禁忌尤其是带有封建色彩的人称禁忌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失去其禁忌性,比如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妻子不再被称为“拙荆、贱内、堂客、婆娘、家里人”等。随着文明的高度发达,禁忌语的数量较以前呈减少趋势,以前被列为禁忌语的很多词现在已被人们公开地谈论和使用,不少过去被拒绝收录到字典中的一些禁忌语也逐渐出现在字典中。但这并不能说明语言禁忌现象会就此消亡,只要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禁忌现象就会继续存在并不断发展变化下去。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对禁忌语的存在与发展应当加以重视,既不要任其泛滥,也不要一概抛弃,要做到去粗取精,适当运用,使交际达到良好的效果。
  3.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语所引起的尴尬
  语言禁忌现象大量地存在于各民族的文化之中,这些禁忌既有其相似性又又其不同点,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交际双方有必要弄清楚哪些话题和事情是需要避讳的,要学会避免使用禁忌语,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地进行。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才能很好地避免因为使用禁忌语所引起的尴尬与交流失败呢?
  3.1交际双方应充分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背景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受文化的制约与作用,如果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谈不上深入掌握这个民族的语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多了解那些带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语。每一种语言都经历了其独特的发展历史,一些词语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所以交际双方如果能深入理解一些禁忌词语文化层面上的含义,并对其进行不同文化的对比,找出其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就能更好地知道哪些话语在该文化中是禁用的,从而避免使用禁忌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3.2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应善于使用委婉语。
  禁忌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语用特征是含蓄性。这一特征表现为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不直接作出符合其本质的概念和判断,而应用替代、抽象的、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的、褒义化的手法,或根本与客观对象相悖的概念或判断,从而使交际双方能采用比较间接委婉的方式来谈论不宜说出口的事情(高永晨,1994)。尽管不同语言中的禁忌有所不同,但是回避令人不悦的词语和说法却是交流双方的共同心理。因此,加强对委婉语的了解和使用,能使交际双方在一些尴尬的情况下,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词语与说法来代替那些粗鲁的刺耳的语言。例如,在中文中,人们使用诸如“牺牲、舍身、献身、就义、捐躯、仙逝、仙游、千古、驾崩、鹤化、物化、圆寂、跨鹤西游、千秋之后、山高水低、兰摧玉折、玉楼赴召、香消玉殒”这样的词来表示“死亡”这一意思。英语中用来代替“die”的表达方式更是不计其数,如go aloft,to be with God,breathe one’s last,go to a better world,return to dust,pass away,take one’s last sleep等。可以说,委婉语的合理使用能够避免尴尬和不快,从而使交流达到预期的目的。
  也有些人主张用给禁忌语改头换面的方式来避免直接使用禁忌语,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例如,在英语中,人们用lav来代替lavatory,用BO代替body odor,SOB代替son of bitch等。另外,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还可以借用非语言手段来间接表达一些禁忌词语或意思,如动作、眼神、手势等。
  4.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禁忌现象存在于各种不同的文化之中,它既有其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即民族性。同时,语言禁忌也是随着语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应该深入了解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面对禁忌语和禁忌话题,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这样才能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89.
  [2]张向阳.语言禁忌现象的立体透视[M].顾嘉祖,陆�.语言与文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陈原.社会语言学[M].学林出版社,1983.
  [4]朱永涛.英美文化基础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91.
  [5]邵志洪.英汉语探讨与对比[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6]张奎武.英美概况[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西语论文范文西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