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西方烹饪方式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方烹饪方式是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异同,这种异同体现在不同方面,从中西方的饮食观念和饮食方式、用餐礼仪、餐具异同和饮食结构等方面都有较强的文化异同性。我们要通过吸取西方用餐文化的优点,摒弃中式烹饪文化中的一些陋习,敢于创新,使中式烹饪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烹饪;文化;异同 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一直是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从中西方文化异同的基础上,来讨论中西方烹饪风格的不同,通过吸取西方用餐文化的优点,摒弃中式烹饪文化中的一些陋习,善于变革和创新中式烹饪,有助于丰富中式烹饪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快地发展,走出中国。 一、饮食观念和饮食方式的异同 1、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人喜好小而精。关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探讨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异同,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而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 2、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异同对民族性格也有作用。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作用,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在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异同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二、用餐礼仪的异同 1、中国的用餐礼仪分为两套:传统的和现代的。传统的礼仪如妇女不得在正桌吃饭,饭间不得说话,尊长在上座,卑下者夹菜不得先于尊长等,包含着不少封建主义思想,现在一般无人再提了。至于现代礼仪,主要是本着餐客间互相尊重的准则而约定俗成的,也就是日常所遵循的礼仪,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用餐的动作要文雅一些,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子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将菜汤滴到桌子上。嘴角沾有饭粒,要用餐纸或餐巾轻轻抹去,不要用舌头去舔。咀嚼饭菜,嘴里不要发出“叭叭”、“呱叽呱叽”的声音。口含食物,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开玩笑要有节制,以免口中食物喷出来,或者呛入气管,造成危险;确需要与家人谈话时,应轻声细语。在吃饭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饭,并能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遇到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时,要道谢。 2、西方的用餐礼仪: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喝汤也不能吸着喝,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不能发差声音等。 三、餐具的异同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并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中国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大小、色彩与菜品的协调,讲究“美器”。精美的食物要有精美的器具搭配,并且要注意搭配和谐,菜肴与器皿在色彩纹饰、在形态上、在空间上都要讲求和谐相配,把饮食当作艺术活动来对待,西语专业论文,不仅要一饱口福,还要从中得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西方人多用金属刀叉,以及各种杯、盘、盅、碟。但西餐在装盘配器上不像中国人这样强调艺术美,其餐具的种类、菜肴的造型,都较为单调。西方人用餐时,餐具的用法,基本准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 四、饮食结构的异同 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作用,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西语论文网站,西方人则无此爱好。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不宜多食;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西方人喜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而中国则偏爱热炒(营养物破坏较多)。中国在用餐时,人数较少时,在三个人以内时,菜系一般是四菜一汤。西方用餐时一般都是快餐,比如牛排、面包、三明治之类的。中国的烹饪大都带有感情色彩,主要在于做菜时用心的多少和菜的味道,而西方烹饪则是理性的,重视的是烹调的技术,通过理性的略论和技术,达到最终所需要的营养。 结束语 中国有着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技术的高超,菜式的多样,造型的精致,的确令人惊叹。而西方的一些国家曾为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并且汇集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作用,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从而使西方的饮食文化成为一种综合性的饮食文化,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许多新鲜事物涌入国门,其中当然也包括饮食文化。现今社会,许多人都抱着好奇的心态,去尝尝不同国家的食物,但真正了解饮食文化不同之处的人却不多。况且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浓缩,为了增强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的取长补短,我们更有必要去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徐锦锁.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4:74-76. [2]王静.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J]. 考试周刊,2017,17:52-53. [3]林丽端.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J]. 消费导刊,2017,18: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