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讨论驰名中外的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加拿大藉华人学者叶嘉莹的作品《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以管窥叶先生中西比较探讨特色。通过略论与评述,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叶嘉莹的探讨具有问题意识,具有跨中西文化的开阔视野,注重体系、整体探讨,把握全局;注重探讨的历史性,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叶嘉莹关于王国维个人和叙述的评价中肯,不乏真知灼见。为国内外的王国雏探讨提供了参照。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叶嘉莹;中西比较探讨特色 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叶嘉莹先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探讨已有半个多世纪。作品多种,叶先生的中西比较探讨是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尝试讨论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以管窥叶嘉莹中西比较探讨特色。 首先,叶先生的探讨具有充分的问题意识,她从人们对王国维的疑惑出发,着重解惑,道出一代学者自沉的缘由。她首先从王国维其人人手,知人论世。试图从其人性格、时代背景的角度解答正当五十一岁盛年的他。何以在学术探讨如日中天的辉煌时刻,遮尔轻生?早期致力于西方哲学和文学探讨的他又何以在治学后期转而做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的考证探讨?这两个问题文论界争论良久。歧议颇多,对于王之自沉原因就有如第二章中叶先生所罗列归类出来的几种说法:一般如罗振玉等人,以为静安先生之死乃是为清室殉节之表现,又有说是关于国民革命军之北伐有所恐惧,更有说是因共产党所迫害。所以开篇叶先生就指出:“静安先生治学途径之转变及其自沉以死,都有着他自己独特的理想和意志,因此如果不能对静安先生之性格及为人有正确而深入的了解。自其内心做设身处地的略论和思索。那便及时认清了所处得时代背景,也依然无法触及到问题的核心”。(2)同时,叶先生也意识到文学和艺术的创作,也决不能脱离历史和环境的局限而超然存在。所以,“本文写作之目的。便是想以静安先生之性格及其所生时代作为两条主要的线索,不掺杂任何政治私见,尝试着以静安先生之心为心,来作一种还原式的探究”。(3)很多探讨者们,有一个通病就是只拈出某一文论家之言说,评说一番,却未根求其何以持有这种说法而非他人。但是叶先生并不极端。她也指出,完全以作者人格之价值衡量著作之价值,固是一种错误,然而透过作者之人格性情来阐释其风格特色,却是必要的参考资料。叶先生分三点来定位静安先生的性格:“知与情兼胜的禀赋、忧郁悲观的天性和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凭借这三点,助静安先生在学术方面取得了过人的成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造成其终生的悲苦,更成为他走向自杀之途的重要因素。”这确实有其道理。知与情兼胜的禀赋使得静安在文哲探讨中,既表现有锐敏的感受,又表现有精辟见解。忧郁悲观的天性使他疲于哲学,追寻失望,是其探讨途径转变因素之一。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使得他淡薄功名,在为学为人方面自树规模,超然独往。自然有所成绩和突破。生于乱世,经历了数次事变,也使得静安思想受到很大冲击,探讨路径发生两次转变,更使他有如此性情之人与时代造成了一种无法调和的距离,最终演出了一幕悲剧。 第二,叶嘉莹跨先生的东西方理论具有开阔的视野。叶嘉莹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详尽阐释了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及其特点,对静安先生之文学批评的评价,做到了公允的评判,客观的定位。首先,叶先生认为“静安先生是中国第一位引用西方理论来批评中国固有文学的人物”。她认识到王国维应该说是该时代在这方面最理想的人物,因为他一方面在西方新文化刺激下有着反省的自觉另一方面对中国旧学又具备了深厚的修养。王国维自身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也确实表明了他在中国近代乃至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高度成就,他在这方面所表现的敢于突破旧传统勇于接受新观念的过人见识和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在当时可以说无人能企及。 叶先生把《红楼梦评论》定义为一篇完全引用西方哲学及文学之理论而写成的中国文学批评专著。而《人间词话》是可以引导现代的读者通向古代的文学,结合西方之观点与中国传统之心智的一座重要桥梁。我们看到,这些定论都是在作者通过翔实的考证。充分的论证,令人信服的阐释得来,特别是应用自己深厚的国学、西学功底,阐释其以境界为中心的批评理论,深究其源。回到文本,论说其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哲学对其作用,如美之欣赏为超然利害之直观的美学原理,把美分为优美和壮美两种美学观点等。甚至在她对王国维个人性格的略论中,他悲观忧郁之性格的发展,叶嘉莹发现,与叔本华的天才忧郁说有着一定的相合之处,更深层次挖掘何以叔本华对其作用如此之深,这种学术严谨,细腻程度可见一斑。总之,叶嘉莹之《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一书,写王国维生与死。写得荡气回肠。好似写苦命英雄之悲壮与无奈。评其文学批评,又细致生动,融入了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论其诗,饱含激情,体味尤深。可以说是充满了生命的律动。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感情和生命都融进去了。在后叙中,叶先生曾提到自己与王国维的渊源。从年少时就与其有了共鸣。也许,正是王国维的真,赤诚之心,知之深而言之切的批评,写着真切的生命感动的诗歌吸引着叶嘉莹。而王国维“境界”说所引发的叶嘉莹理解中的困惑,王国维理论界说的众说纷纭,定论不一,也成为她对其评论作出探析的最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叶嘉莹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西语论文题目,西语专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