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武技的比较与互鉴[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作为中西方两种典型的武技形式,武术和拳击有着诸多差异点,对其比较并相互借鉴,有助于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以往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当交往只限于比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某一个地域都必须单独进行〔1〕。本文通过对中国武术与西方拳击的比较与互鉴,彼此取长补短,以推动人类搏击术的现代发展。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1中西武技的比较
  11哲理思想
  中国武术和拳击都属于人体运动文化,都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二者的形成不但有原始巫术、神灵崇拜以及图腾崇拜的因素,更诠释着先民们对自身和自然相互关系的一种解释,寄托了先人们对宇宙的思考。
  武术和拳击作为人类的生存技能,必然要求它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例如安全感的获得,赢得别人赞赏的渴望等,所以武术和拳击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以人为本,吸收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养分,弘扬了马克思对于“人”的学说,为人的需要而考虑,是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想人之所想,忧人之所忧〔2〕。武术与拳击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皆人之思想,人之所欲的外现。然而,武术是中国的直觉式体悟、意合思维(instinct);拳击是西式的形式逻辑(logic),二者蕴含着各自自成体系的哲理思想。
  12文化属性
  “属性”在西方哲学中,西语专业论文,一般指实体的本性,即属于实体的本质方面的特性〔3〕。武术和拳击是以个体而群体(当然更不是政治集团或国家)的行为主体文化;是一种民间的和下层社会的带自发性质的文化;是一种适应并产生于个体的、民间的、小规模的、低强度冲击的文化形式,并由此而发展出多种文化价值和功能。中国近代的义和团运动和近代英国农民起义便是活生生的武术与拳击的以个体而群体的例子〔4〕。这种中西封建国家机器中的武士、武器及其所负载的制度特征、伦理秩序都是值得探讨的;二者善与恶的观念,美与丑的对比,文明与野蛮的较量,是值得考察的。
  作为一种具有完整的、稳定的内涵结构和价值结构的文化系统,武术和拳击不容置疑地浸透和蕴含着自身所赖以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全部基因和成分。武术和拳击是各自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在中国特有的中庸思想的作用下,很少有竞争意识。长期以来的重文轻武,使民众产生文德为上,武德为下的传统与文化追求。西方武技在西方天人相对、人定胜天思想作用下,表达了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的气魄,彰显出一种刚健挺拔、傲然于物的刚毅与自信。
  13拳理技法
  技法的“技”是指技术、技艺,“法”是指措施,或是规范的意思,是人们通过长期实践而总结的,是练习与运用过程中应遵循的理论和规律〔5〕。武术总的目标是追求技击能力的超越,是在思考如何提高对身体的控制等关键性能力,把人体的所有潜能都激发出来。拳击是应用身体运动肌肉的局部对抗去实现拳拳到肉的技击效果。中线和要害理念是中国武术的实战构思,鼓励快而准地攻打中线要害,但不鼓励攻打其它要害,如裆部和头部,发挥东方灵巧型优势,拳击的目标主要是头部〔6〕。武术的打法善用巧劲,所谓七分巧,三分功夫,追求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讲求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技击策略。西方技击虽有技巧的因素,但取胜的关键还在于力量。
  2中西武技的互鉴
  文化传播学的理论认为:人类的创造力有限,独立发明的能力很差。一种文化被发明或创造出来之后,便向四周传播,最后传遍世界各地;文化现象与历史现象一样不会重复,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只有一次被创造,在不同的地域两次或多次创造相同的文化现象是不可能的;新文化的产生是几种文化综合体传播的结果〔7〕。武术和拳击分别是中西方文化中盛开的花朵,其思想、文化价值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因此有必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21思想方面
  武术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是因为它内容丰富,体用兼备,而且还在于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 由于东方哲学和宗教传统总是倾向于把精神和身体看做一个整体,因而东方发展出大量的从身体方面来解释意识的技术是不足为奇的 〔8〕。武术中的哲理思想与体悟精神正逐渐被西方人认识和运用到身体运动中。武术中的阴阳虚实之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真假莫辨,制敌无形。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认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9〕。文学著作中,文字和形象是“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八分之七”。武术练习中,人体的重心有三七分,四六分,变化多端,奇招迭出。两者都有虚实在里面,可互鉴。
  22组织文化
  从文化方面来说,近代历史上中西武技的互鉴主要是中国武术单方面积极主动地引进吸收西方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相应的组织文化,中国武术接受西方武技强势组织文化补给的过程。这表现在中华新武术的发起和没落,中央国术馆以及地方国术馆国立武术组织的建立,以精武体育会为代表的民间武术组织的蓬勃发展,和以近代武术进学校以及武术在高等学校成为必修课、选修课为标志的武术在学校的立足。武术从传统的以家庭作坊为主要生产与流播方式的,自生自灭的,自在自为的组织阶段进入了以近代机械化大生产为主要发展方式的,管理有序的,快速生产的现代化组织阶段。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中国武术传统的组织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传统的组织文化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它存在的价值,近年来的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继承人仍然有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授洋弟子,并受到洋弟子的欢迎和追捧。因此,在文化全球化无处不在的今天,西方拳击借鉴中国武术传统的组织模式和文化,西语论文范文,能够有效地弥补西方契约式的组织文化的不足和弊端。
  23技法形式
  这里用“形式”一词,是因为一切武技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截拳道认为,有关软功、硬功、内外家之争,都无关宏旨,阴阳才是整体的两半,每一半都同样重要〔10〕。在打斗中,所有的动作都必须是简单直接的。在与强敌实战中,只能抛开一切拳理姿势正确与否的观念,胡乱尽己所能与对手一抗到底。武技的习练是从有形到无形的,从基础练习必须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的本质,一旦明白了动作本质是相通的,即开始步入无形,也不在乎招式的名称,不过是一个名称罢了。已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现实中,拳术是有形的,这似乎是一对矛盾。武术和拳击可以借鉴对方的形,以掌握武技本质,达到无法胜有法的境界。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武术和拳击都传释着先民们对自身和自然相互关系的一种解释,寄托了先人们对宇宙的思考,是人之所欲的外现。然而,武术是中国的直觉式体悟、意合思维;拳击是西式的形式逻辑。
  武术和拳击是以个体而群体,下层社会的,低强度冲击的文化形式。武术追求文德为上,武德为下的和平境界;拳击彰显出一种刚健挺拔、傲然于物的刚毅与自信。
  武术追求整体技击能力,以人体中线为攻击要害,善用巧劲;拳击推崇拳拳到肉的技击效果,主要以头部为攻击目标,强力取胜。
  32建议
  武术可以借鉴包括冰山理论在内的西方理论成果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西方武技可以利用中国武术的真假虚实等哲理思想来拓展自己的思维。
  中国武术应该学习西方现代组织模式和文化,加快武术的发展步伐;西方拳击可以借鉴中国武术传统的组织模式和文化,进而有效地弥补西方契约式的组织文化的不足和弊端。
  武术和拳击都应该借助对方的有形的技术形式和锻炼措施,掌握武技的精髓,抛开形式的束缚,达到无法胜有法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继南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王永忠,冉清泉,涂传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探讨取向的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35(4): 39-42
  〔3〕夏征农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554
  〔4〕李捷,王顺生中国近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21
  〔5〕邱丕相中国武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78
  〔6〕董如军,董淑婷中国传统武术技击实战训练探讨〔A〕 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论文报告会〔C〕2017:221
  〔7〕刘任来软实力的跨文化传播—以中美文化交流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6-10
  〔8〕弗里乔夫·卡普拉转折点〔M〕卫飒英,李四南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09-312
  〔9〕邱艳红浅析海明威“冰山准则”的形成原因〔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15-20
  〔10〕魏峰李小龙全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30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