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的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育,西方的启发式,开放式课堂教育。中国课堂死板,机械的课堂氛围,西方课堂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国保守,传统的教学手法,西方自由,创新的教学方式。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真理;自由;创新;中西方;课堂教育;异同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哈佛大学,一所始建于1636年的古老私立院校,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一所众多中国学子乃至世界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VERITAS”这几个简简单单的拉丁字母构成了这个享誉世界的顶级学府的校训--真理。 真理:在中华民族的字典里,被理解为最纯真的道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即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而通过这“以真理为友”的校训让我们能够更明确地看出中式课堂与西式课堂的异同。 一、中国的灌输式课堂教育与西方的启发式课堂教育。 早期,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就曾提到灌输一词,在其撰写?德法年鉴?时曾指出“灌输”是无产阶级获得的精神武器,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一条途径,并把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理论的灌输过程比喻成思想的闪电射向人民的园地。由此可见,“灌输”早在马克思时期就尤为的重要。诚然,作为马克思主义追随者的众多中国大专院校,西语论文题目,纷纷将此“灌输”引入课堂,从而演变成我们最为熟悉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而获取期末的高分。而与之相反的西式课堂,提倡的却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在课堂上的每位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要做到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寻找真正的真理,做到的事不从众、不僵化,时刻保持自我的思想和人格。 其实,关于启发式的教学措施,无论是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还是西方文明的灵魂导师苏格拉底都曾强调其重要性。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也曾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略论,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自古以来就强调了启发式课堂模式的重要性。不过关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兴许早已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忘却了我们先人的指引,可是西方人强调的是“Heritage”,他们重视传统,继承苏格拉底的遗训,被暴政杀,为真理而死,为无知而求知,知识是美德,无知是罪恶,这也毅然成为了苏格拉底留给哈佛的镇山之宝。 二、中国的机械死板的课堂氛围与西方的宽松和谐的校园气氛。 关于课堂气氛的感念的界定,一直以来说法不一,无论是教师的教法,还是学生的课堂反应都将对其产生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却认为教学环境最终将关于课堂氛围起到主导影响。所谓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而这精神环境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气氛。 在中国,大多数教师都是带着一种长者的心态,本着教书育人的准则,常以驾驭课堂的态势自居,相当一部分学生厌恶课堂,注意力分散,各行其是,从而导致课堂秩序一片混乱。众多国内的大专院校关于教师的教态教法都有着硬性的规定,正统的着装,死板的肢体语言,统一的备课方式,死气沉沉的课堂。而在西方,课堂氛围是自由奔放的,无论是关于教师还是关于学生,讲究遵循的准则均为平等,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各抒己见,课堂上桌椅的摆放也是随性而置。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给教师和学生一种愉悦的刺激,双方都会精神焕发,情感交融,配合默契。 在哈佛也是如此,代代相传的自由的校风,一直是哈佛几百年来保持世界第一名校的奥秘所在。也正是在这种自由的传承过程中,在这自由的熔炉里,出现了像诺贝尔这种享受自由,关于知识不严肃的伟大学者。 三、中国的保守传统的教学手法与西方的自由创新的教学方式。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当中,在孩童时期我们就一直讲究李白,杜甫,唐宋八大家。父母均以自己的孩子能够背诵唐诗宋词而感到骄傲。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提倡奖赏惩罚制度,课堂上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生们这道题的正确算法,学生们不停地抄笔记,在不知不觉间统统成了抄笔记的机器。待到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所有经历过中国魔鬼式12年教育的人全部得以解脱,将大学当成自己人生的游乐园。在西方,孩童时期的小朋友,只懂得玩乐,踢足球,唱歌,跳舞,一直保有了自己的一份天真,兴许在中小学的教育当中,西语专业论文,他们不曾有中国的学生刻苦,不曾熬夜苦读。但是,所有人却在进入大学之均能后发挥自己的所能刻苦钻研,自我创新。 哈佛人提倡 “freedom”,他们崇尚自由,誓要为真理插上翅膀自由的飞翔。他们可以一边像绅士一样苦读钻研,也可以一边在街道上赤裸的奔跑。从而让思想和身体一同得到解放。 民族的不同,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西方有西方的好,东方有东方的棒。时至今日,没人能够明确地阐述出究竟是中式的课堂好,还是西式的课堂更加出色。然而唯一能够得到认同的就是,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这句古话还是具备其道理的。中华民族的教育需要人类的不断创新,思考,需要大家利用智慧为自己,为全社会开创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沙敏,哈佛校训,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 [2]A.E 泰勒等,译者赵继铨,李真,苏格拉底传,商务印书馆,2004 [3]顾越,在悉尼感受中西课堂异同,羊城晚报,2017年11月 [4]徐言行,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