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对比探讨[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中西方传统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中西方传统文化中具体的节日,略论了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深入挖掘了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西语论文网站,对全球化经济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方文化的传播有重大的意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方; 节日文化; 比较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7)09-0000-01
  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节日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中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节日。
  一、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不同点
  1、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与人文文化有关,西方传统节日主要与宗教文化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最初的雏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人们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到自然地变化规律,总结出时令。将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进行归纳排序,便形成了岁时节令。岁时节令不仅指导了我国古代农业,而且深深融入我国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之中,有的节气还成了民间重要节日。如:元旦、立春等。节日活动的目的都与农事生产直接相关。人们通过农闲时的这些欢庆活动,祭祀日月星辰,庆祝五谷丰登,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与中国传统节日相比,西方的传统节日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西方,人类社会早期的节日活动也具有企盼丰收的性质。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侵染后,西方基本所有的作用重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在这些节日中,圣诞节、复活节和主显节是基督教三大节日。这些节日,有的是信徒自发形成的,有的是教会规定的,几乎贯穿一年的始终。随着基督教跨文明的普世化和欧洲移民向世界各大洲的播散,这些节日大多成为了世界性的节日。
  2、 中西方节日文化中价值取向方面的异同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异同也源于中西方的不同价值取向:礼仪和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是反映华夏主文化特征的核心文化。这种礼治思想从集体本位主义出发,强调个体的义务,崇尚个体服从集体,因此中国节日注重的是节庆活动中的集体参与。西方文化中的“法”,是反映西方主文化特征的核心文化,“法”是从社会成员外在行为规则中引出来的范畴。这种法治思想建立于个体本位主义基础之上。西方文化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注重人的人格和尊严。此外,中国传统节日还注重伦理道德的传承,中国人向来讲究含蓄深沉,提倡以克制的心态发泄欢乐情绪。而西方节日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侧重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心、友爱和亲情。西方的节日文化,十分注重个人性格的张扬与个人情感的表达。风靡欧美各国的狂欢节最能淋漓尽致体现这一文化特点。
  二、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同点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尽管属于两种文化形态,但节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两者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
  1、 中西方节日表达的愿望是相同的
  在中国,春节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具凝聚力的一个节日。春节为一年之始,民间俗称“过年”。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做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
  同样的,圣诞节也是西方国家中一年最重要的节日。圣诞的来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救世主耶稣的降生。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夜饭一样,西方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聚会,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美餐,并齐唱圣诞歌,祈求幸福。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显示出中西方的传统节日都体现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以及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2、 中西方节日都表达了对生命的崇敬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两者合二为一,成为清明节。清明节有祭祖扫墓、踏青、插柳的习俗,还开展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
  西方人的鬼节是万圣节。对于万圣节的由来,最普遍的版本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古西欧人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古西欧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的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人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当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
  中国的清明节极具纪念的功效,主要是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和追怀。它体现着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死而不朽”的价值观,生命并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上的延续,更重要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延续。而西方的万圣节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崇敬和对逝者的缅怀。
  3、 中西方节日都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向往
  中国古老的七夕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节日,称为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节”的意义,更多的是女性祈求美好的生活。因为一则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让七夕有了爱情的成分。
  而西方的情人节来历众多,说法不一。其中之一是,公元3世纪,古罗马的战事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强迫大批男人奔赴战场。丈夫们不愿抛妻离子,小伙子们难与情人分开,人们怨声载道。克劳多斯恼羞成怒,西语专业论文,他不准有情人举行婚礼,甚至命令订了婚的青年解除婚约并开赴前线。罗马人崇敬的修士瓦伦丁对暴君的行为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庙的祭坛前为他俩悄悄地举行了婚礼。劳多斯闻知此事后,将瓦伦丁投入地牢并将他折磨至死。朋友们把瓦伦丁安葬在圣普拉教堂,那一天是公元270年2月14日。为了纪念他,人们便将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中西方文化中对爱情忠贞的信念都在节日中得到了应验和传播。
  三、结束语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文化也逐渐融合在一起,因此对比探讨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比,可以透彻地了解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节日文化,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内在价值,使跨文化交际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传统节日文化。一方面要接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一事实,借鉴西方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不能盲目地崇洋,要牢记和弘扬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文化,让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在交流中一起得到发展和传播,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 方泽庆.《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D].山东大学,2017.
  [2] 高钰.《试析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M].新西部,2017.
  [3] 乐佳妮.《从中西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异同》[J].工会博览・理论探讨,2017.
  [4] 李景光.《浅析中西方节日的文化渊源及演变发展趋势》[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
  [5] 李蜜.《中西方重大节日对比探讨》[J].岳阳纸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6] 林丹.《从中西方节日对比中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J].安徽文学,2017.
  [7] 刘佳.《从传统节日起源看中西方文化异同》[J].安徽文学,2017.
  [8] 钱彩琴,朱金兰.《中西方传统的文化内涵比较与跨文化交际》[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