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影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人文以及艺术内涵,是一个综合的载体,它承载了一百多年的文化变迁和社会意识的变革。在此期间,中西方的文化不断地融合,电影艺术也随之不断地相互渗透,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光与影,而是文化的综合体现。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在文学、音乐、美术方面的列举试析文化的异同和融合。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电影;文学;音乐;美术;文化异同;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 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2 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电影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关于中国来说,电影则是“舶来品”,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影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中国电影发展100年来,不断地受到欧美风潮的作用:电影艺术、电影技术和电影理论……可谓是受欧美作用最深的文艺样式了。然而,中国电影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发展起来的,它所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与近况、生活与斗争,而观众也主要是中国的普通民众,所以它也必然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民族风格。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前进改变:或发展或消亡。所以,电影这个文化载体,肩负着发扬民族文化,记录历史特征的光荣使命。 一.文学的另类呈现。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而电影则可以影象艺术的形式重新加以诠释。 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于1905年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定军山》事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十一回,采取中国京剧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并重,以一种全新的娱乐形式给大众展示了《三国演义》。据了解,拍摄该片使用的是一架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而且在拍摄手法上受也到一些西方国家的作用。 西方舞台艺术可被认为是电影艺术的前身。莎士比亚便是这其中的领军人物。他在22或23年间共写了37部戏剧。这些著作不仅在当时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至今人们仍屡屡将之以不同艺术方式加以呈现。电影,西语专业论文,则是点击频率最高的方式。众所周知的莎翁经典爱情悲剧《Romeo and Juliet》早在于1954年就以被美国导演Renato Castellani搬上荧幕。 2017年最让人期待的影片――《The Da Vinci Code》已在5月17日的法国Cannes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该片由美国作家Dan Brown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而成。该小说自出版以来印刷数量已超过400万册,被翻译成35种语言,西语毕业论文,号称创下书籍销量世界第二(第一位的当然是被它拿来开涮的《圣经》)。畅销小说在好莱坞导演的眼中尤为珍贵,而中国古典文化也不逊色。西汉新乐府诗《木兰辞》里那个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于1998年由Disney企业以二维动画的形式再次向全世界讲述了她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的故事。 二.音乐的完美诠释。 电影发展至今经历了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两个阶段。 电影起源于无声阶段,在无声的世界里,我们有时只能通过猜来了解电影的情节,只有通过看来体会演员的演技。进入20世纪30年代之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电影生产已经转向有声电影。 在有声电影时代,观众摆脱了“只看不听”的乏味,真正得到了视听同步的享受,一些经典的台词还往往被人们津津乐道。美国导演Robert Zemeckis的经典之作《Forrest Gump》中阿甘说道:“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很多年后你可能忘记了电影的情节,但发人深省的台词常常萦绕耳旁。 电影中有了“词”,“曲”这个老朋友又怎么能缺呢?音乐为电影着色,电影让音乐多彩。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 中国有声电影的产生,促使电影音乐开始萌芽并发展,但是当时的电影歌曲大多都以模仿西方歌曲为主。流传甚广的《工农兵联合起来》(电影《大浪淘沙》插曲),实际上是根据匈牙利民歌改编的。但是,音乐会随时代而改变,当抗日成为时代主旋律时,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聂耳创作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后来被选作国歌。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电影渐渐与国际接轨,质量与水平正赶超西方的同时,电影音乐也由低级形态后迅速与国际水平接轨。值得一提的是在73届Oscar Awards上,谭盾为李安执导的影片《卧虎藏龙》所做的配乐获得最佳电影音乐奖。配乐采用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琵琶,笛,萧;曲调尤为突出中国古典特色。 西方电影音乐早于我国产生,发展也较之我国迅速。从Charlie Chaplin的电影音乐时代开始至今已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但是大家都认同当代电影音乐的“诞生篇”当属1977年间世的划时代巨作《Star Wars》,作曲家John Williams采用了传统的交响乐风格,并将它完美地溶入这部史诗般的科技电影之中。 音乐剧,作为电影的特殊形式是电影音乐的最佳体现。我国于1964年拍摄的第一部歌舞史诗巨片《东方红》不仅是我国电影的一次伟大突破,也是音乐界的一次大胆尝试。美国音乐剧最有名的要属1959年的《The Sound of Music》了,影片中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歌曲和小演员们的出色表演至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来的《Moulin Rouge》,《Chicago》等也只是一些利用明星效益之作。 三.美术的多彩表现。 美术先于电影产生而应用于电影。而电影美术则是专门为影片造型进行设计和制作的一种美术。美术创作的成功与否,直接作用着影片的艺术水准。服装,化妆,布景,道具,外景都是电影美术不可缺少的。 中西方美术的异同注定了电影美术的区别。中国传统美术以水墨画为主,讲究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粗细变化,仅用墨与水描绘出山水,花鸟,鱼虫以及不同的人物。西方传统美术则以油画为先。油画追求量感、质感、色彩感及光感、空间距离感、立体感并采用多种色彩,也往往是以色彩先声夺人。这一传统的异同在电影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电影美术追求的是唯美,西方追求的是华丽。 张叔平是中国颇具世界作用力了电影美术大师。很多人可能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是提到他指导过的电影著作你一定不会恍然大悟:《地下情》,《花样年华》,《2046》,《长恨歌》……他和王家卫、杜可风并称“无敌铁三角”。看过《花样年华》的人一定还记得张曼玉在片中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时而大度的影象,那23件令人炫目的60年代风格的旗袍功不可没。影片的成功不用多说,由此引发的欧美“旗袍热”是我们始料未及的,“Chinese Dress”再一次成为世界服装界瞩目的焦点。 好莱坞商业片是出了名的大投资电影,其中很多规模宏大的场景现已由电脑特技制作,从远一点的《Star Wars》到近期的《King Kong》,从漫画迷们钟爱的《Spider Man》到真实的《Titanic》,从发人深省的《The Day After Tomorrow》到异想天开的《Independence Day》……让全球影迷不得不佩服其先进的技术,超凡的想象力以及雄厚的资金。 电影这样一个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一个国家悠久的文化,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不同造就了电影风格、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国家间的电影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电影艺术也随之不断地相互渗透,这正是国家间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的体现,在这样的交流中,中西方的文化不断地融合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