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
Abstract: Picaresque Novels were popular in Spain in 16th century.These novels used the first person narrative approach, had picaresques as protagonist, described the life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lower classes, and criticized the ugly side of real world. These novels have exerted great impact on the European and even world literature with their realistic features. Key words:Spain;Picaresque Novel;Literary Features [摘 要] 16 世纪,流浪汉小说流行于西班牙,此类小说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措施,以流浪汉为主人公,西语论文网站,论文描写当时社会的下层生活,反映社会下层挣扎求存的生活状态,用滑稽、讽刺的口吻去揭示现实的丑恶,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无情地批判,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对后来欧洲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西班牙 ;流浪汉小说 ;文学特点 16 世纪,流浪汉小说在西班牙开始流行。这种小说多以社会上的一些流浪汉、失业者为主人公,通常以他们作第一人称叙述,以他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流浪的各种遭遇、见闻等等为题材。这类小说大都描写城市下层的生活,并从下层人物的视角去观察、讽刺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成分。流浪汉小说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汉译《小癞子》),M.阿莱曼的《古斯曼•德•阿尔发拉切》、乌维达的《流浪女胡斯蒂娜》、克维多的《骗子外传》等等。流浪汉小说的出现对后来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一、流浪汉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15 世纪,西班牙突然崛起,成为世界第一海上强国,殖民地几乎遍布全球,然而,西班牙这一民族国家的兴起,却是昙花一现。16 世纪中叶,一度称雄于欧、美两洲的“海上帝国”西班牙开始衰退,并逐渐走到了日薄西山。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失去工作,与此同时,商业经济上升到比较重要的地位,从而导致社会上闲散人员猛增,冒险风气盛行,社会道德失去规范。这时的西班牙处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交替的年代,在这样的一种社会氛围中,流浪汉小说应运而生。 西班牙语中“流浪汉”一词最早出现于 1525 年,词义含糊,可作“厨房伙计”来解;1545 年又兼具“不诚实”之意。在文学上,“流浪汉”意为投机取巧,不负责任,肆无忌惮,但不诉诸暴力的人。作为一种特定的小说类型,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与其他时代的著作的主人公相比,无论是在性格,身份,以及命运等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在此之前,欧洲各国,包括西班牙,都流行骑士传奇和英雄史诗,主人公不是超凡脱俗、集众多优秀品质和本领于一身的英雄,就是为了爱情、荣誉和宗教而不惜一切去冒险游侠的骑士,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封建主和富裕农民的理想。而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大都出身贫寒,大多是当时社会的中下层人物,象失业者、破落户子弟、无固定职业和收入的人员等小人物。但是我们之所以认为这类小说的主人公与众不同,不光是因为他的身份和社会阶层,主要是指他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所具有的错综复杂的个性和某些较为特殊的性格特征,构成了独特的人物形象系列。 流浪汉主人公这种复杂矛盾的个性以及独特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以往欧洲文学中所难以见到的,它把刻画人物与反映社会现实进行糅合,这种文学表现措施对后来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和成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推动影响。 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著作是被称为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他们主要是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浪漫主义是其主要特色。中古英雄史诗虽然具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色彩,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人民普遍美好的愿望,但著作中描写的都是神化了的英雄,而没有对当时社会现实,世俗生活进行反映。就通过一两个中心人物的冒险经历串合整个故事这点看,流浪汉小说与此前不久的骑士传奇颇为接近,但骑士传奇大都在完全虚幻的,不真实的环境背景中展开,不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描写,不利于后世人们通过文学著作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不少探讨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是从《小癞子》和以后的《唐•吉诃德》开始的,书中不再驰骋想象,上天入地,而是叙述描摹身旁的凡人琐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流浪汉小说的出现,使社会现实在文学著作中得到充分的、真实的展现,使得欧洲文学与社会现实贴近了一大步,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批判意义大幅度提升,使欧洲文学的现实主义因素得到了大大加强。 二、流浪汉小说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意义 小说的主人公经常处于一种“流浪”的状态中,主人公总是不在同一个地方,方便作者通过不同的场景来塑造人物,这不但使得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可以非常方便地描绘出一个时代的广阔的全景画。流浪汉小说善于描写一连串相互游离的故事,一个个零散的情节,并以主人公本身作为牵引的线索,进而连成一个整体。例如《唐•吉诃德》这部小说,单从结构上来看,也属于流浪汉小说的体式。《唐•吉诃德》主人公是一名乡绅,因痴迷骑士小说而疯狂,决定当一名游侠骑士,去“铲除强暴、惩处罪孽、匡正不义、制止恶行、讨还血债”,结果却事与愿违,碰到鼻青脸肿,成了众人的笑柄。在描述接连不断的漫画式的窘状的同时,渗透出淡淡的苍凉和悲壮。读者随着唐吉诃德这位游侠骑士的足迹,走过了平原、深山、森林、,看到了贵族的城堡,贫穷的农村,接触到公爵、地主、牧羊人、强盗等等。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这种非常自由的结构形式。 《小癞子》主人公小癞子前前后后换了 8 个主人,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楚,看到的都是伪善、欺诈和残暴,尝尽了人生的辛酸,最后受到一名大主教的保护,还跟他的女仆结了婚。人人都知道大主教和他的妻子本来就是老相好,惟独他自己还以为是“登上了好运的顶峰”。整部著作就这样把世间的污秽和疮痍一块块抖搂出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平和虚伪,不仅一扫前代文人学士落笔难免的说教腔调,而且似乎是在有意反衬这些堂而皇之的原则是多么的伪善和苍白无力。 《玻璃》中对于“诗人”,有一段精彩的描写“有个学生问主人公路达亚是不是一个诗人,路达亚回答,直到那时候为止,他还没有那么笨,也没有那么大胆,去当诗人。随后,又向学生解释到:‘我没有那么笨,做一个坏诗人,西语专业论文,也没有那么大胆,自以为能做一个好诗人。’又说在那数不清的为了礼貌的缘故才被称作诗人的人中间,好诗人少得几乎不能算数,而坏诗人呢,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诗人,他又不佩服他们。”这不仅是在讽刺那些只会阿谀奉承教会的所谓的“诗人”,而且通过这一段对话,也反映出了当时西班牙教会的强大,它对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直接的作用,包括文学创作,也反映出当时那些真正在人们心目中能够被称之为“诗人”的诗人的可怜处境。然而路达亚“关于诗这一种艺术他却十分钦佩,甚至十分尊重,事实上,诗本身就包括了一切艺术,它利用一切,纯化和美化一切,把自己的稀有的产品拿出来,使世界上的人得益、愉快和惊叹,使这个世界充满它的益处。”这正是作者心声的一种流露,在当时的社会,到处都充斥那些赞扬教会,美化丑陋的教会的所谓的诗集,这种诗集的文字往往是肤浅的、虚伪的、甚至是充满了谎言和欺骗,然后那些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真正反映当时社会的美丽的、生动的、真正反映社会现实的、尖锐但是丰富饱满的诗集却是被严格禁止的,甚至,有些诗人要为此付出自己生命,所以这些真正的诗人只能隐姓埋名,而这些优美动人的诗集也只能通过平民私底下相传,人民想要品尝到这优美的诗句也只能是浅尝则止或是私下为之了。 此外,还有很多“流浪汉小说”中体现了这一特点.除了《小癞子》中的拉撒路,还有那个大名鼎鼎的唐璜和那个同样有名的“虔婆”塞莱斯蒂娜。这些人物从不同方面表现了人性的缺点,却又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并通过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体现和深入刻画。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