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国语政策与汉字教育(4)[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四、日本语中汉字的特性
  
  汉字是种珍稀文字,它在发音的同时,也表达了意思。
  日本人本无自己的文字,摄取从中国传来的汉字,不久除了汉字的“音读”以外,又加上了“训读”,这是日本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又过了两三个世纪后,从汉字中产生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又把汉字和假名组合起来,创造出新的语言符号,日本语文的最大特征就在于此。这种把汉字与假名结合的书写法,使日本语成为世界上读得最快的语言。如果不使用汉字,这是不可能的。正如许多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关于日本语言符号而言,采用汉字与假名相结合的文字,是最好的措施。
  以下列举汉字所具有的特色。{8} ①读法难。一个汉字有多种读法。不过即便不知怎么读,一看字就大致知道什么意思。例如报纸报道棒球比赛里的“捕邪飞”。②由于是表意文字,所以能超越方言和普通话,写出的字都能理解。另外也可以超越时代的隔阂,而能够理解。③汉字是艺术的文字,也是有些神秘的文字,如能根据姓名来算命。④多数性。汉字有好几万个字,有许多字很少用到。如/玉/的“/”。⑤由于字数多,许多汉字相似,容易记错。例如“杨”与“扬”。⑥可以作不同组合,发挥极强的造词能力。例如:“觉醒剂使用开始时检查推定法开发探讨班”,“反对日本放射性废弃物投弃实验计划公布太平洋诸岛首脑会议决议文件”。⑦造词能力极强的反面,产生无数同音异义词,例如:[カンキ]可理解为欢喜、唤起、换气、寒气、乾期、勘气。[ショウカイ]可以理解为介绍、照会、哨戒、详解、小会。⑧多笔画性。能够一笔写成的字很少,如穿サク的“/”、亲ラン的“/”,如果不仔细看,就不会写,也很难记住。因此就产生了许多简体字、草体字。⑨语势强,能够简洁地表现。除此之外,还可以找到很多特色。
  以上所指出汉字有多种读法,这的确很麻烦。训读的幅度很大。例如“下”字的训读法就有好几种:シタ、シモ、サガル、サゲル、クダル、オリル……
  音读是起源于中国的读法,可分为吴音、汉音和唐音三种。还有因误读等原因广为流传的俗音。五、六世纪前后从中国南方吴地传入的汉字读法被称为吴音。那以后又派遣了遣唐使,他们去的地方主要是北方的长安,所以从奈良时代起至平安时代,主要传入称为汉音的读法。再后就是在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随着禅僧和相关书籍的传入,又传入了称为唐音的读法。
  与一个汉字有好几个读法相反,在日本语里,还有两个以上的汉字同音的情况。例如,“おさめる”写成汉字,既相当于“治”和“纳”,也可相当于“修”和“收”。
  对于这个问题,丸山敏雄(伦理探讨所创立
  者)作过非常有趣的论述。例如日本语的“かる”,相当的汉字和相应的意思就有如下几种:①借:向人借东西再拿回来。②刈:切割,横向切倒。既有抛弃之意,又有取来的意思。③驱:从后面追赶,又有让人快跑的意思。④狩:捕捉,把野兽之类轰出来乱跑,然后捕捉。⑤离:离开,分开。⑥涸:干涸,干燥,消失。⑦嘎:声音消失。⑧枯:草木枯死。{9}
  一看这些用例可以发现,①至④都是表示“离开原来地方,拿到自己一边来”,而⑤至⑧则相反,表示“离开自己一边,走向远方,消失”的意思。这说明,“かる”这个词可涵盖两个相反的动作。丸山敏雄写道,注意到这一点,成了他找到“发现还原原理”的契机。
  日本语里汉字的上述性质,关于使用习惯了的日本人而言已经是个常识问题,但在外国人眼里,这真是个复杂而奇怪的语言。事实上,关于日本人来说熟练运用日本语也并不容易。但由此断定,因为有了汉字才使日本语变得复杂、难懂,而“讨厌”,那就未免太轻率了吧。因能使用比较生僻的汉字而倍感自豪的人另说,因为有了汉字而使日本语更清楚更富有深广的表现力,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尽管汉字是从中国传入的,但它已是正正当当的日本语言的文字。
  附带说一下,时下仍有想使日本语罗马字化的动向,然而用罗马字作为日本语言的表记符号是不合适的。理由《日本的汉字》(中田祝夫等人著)指出的如下三点就足够了:①罗马字不可能区别同
  音异义词。(用假名书写也同样不可能)②用罗马字书写往往词不达意。要表达词的深刻意义,最终不得不推出汉字。③日本语的音节,最多的构成法是“一个子音+一个母音”。所以一旦罗马字化,所构成的字面不可能通过人的视觉来记忆。{10}
  如上所述,最早从幕府末年起,就开始议论从日本语中排斥汉字的问题了。近年,偶尔出现有人毫无顾忌地公开说汉字终究会消灭的这样动向。对此,语言学家铃木孝夫指出,日本学者和知识分子产生否定汉字的思想原因,{11}主要是,因为明治以来,并不清楚他们认为最高级的欧美语言,就把欧美理想化,而关于从文明比较落后的中国传来的汉字采取否定的态度。但实际上,欧洲语言也有许多问题,并不是很理想的。铃木说,英语看上去很容易,实际上好像是无边际的沼泽一般的语言。{12}或者还有另外的原因,就是近代世界上的语言学,并没有把文字作为探讨对象。语言学应该以发音为中心进行探讨,而书写的文字因没有完整的声音,就没有占第一位的意义,这种看法占压倒优势。其作用也波及了日本,在语言学中就没有确立日本语里的汉字的明确位置,这个工作被疏忽了。
  正如铃木所指出的,索绪尔理论渗透进了战后日本语言学界。索绪尔把语言定义为“符号”,所谓符号,指的是包括有意义的“能指”与被赋予意义的“所指”合为一体的东西。所谓“能指”是声音概念,指音韵的组合。然而不能指望以这样的观点,能够解释表意文字汉字的语言体系。
  日本语言学界泰斗大野晋有部自传体散文集,题目叫《我与日本语》{13}。书里有三个故事讲到“国字问题”,介绍战后不久围绕国语改革的幕后经过,非常有趣。让我介绍几个逸话。
  ①当时有个把汉字减到1200字的方案。但用报纸一做试验才明白根本行不通。于是又以1931年作出共有1858字的常用汉字表为基础,一字一字地反复推敲(并没有作大规模的调查探讨)。结果选定1850字作为所谓当用汉字,这以外的字在公文、报纸上不得使用。这一方案与现代假名使用法是在1946年底公布的。政府完全接受了国语审议会的建议,公告了上述方案,开始在官厅、学校里实行,但审议的经过则只字未提。
  ②国语审议会的委员是从报社干部、中小学校长中选拔,此外,还有不少是罗马字化提倡者,而懂得汉字字体的人好像一个也没有。
  ③当时的国家公安委员小汀利得氏,兼任佐藤荣作首相的经济顾问,同时又是国字政策批评团体“国语问题协议会”的创建人。一天,小汀对佐藤首相说:“佐藤先生,按照当用汉字表规定,你的姓名就不能用汉字书写了。因为‘藤’属于植物,按照规定植物一律用假名书写。后来好不容易才追加‘藤’字可以用于人名。”(中略)佐藤首相一听非常惊奇,立即说:“这可不行,给我把中村叫来!”这样就叫来了文部大臣中村梅吉。就是这一句话,撤换了专门负责制订国字政策的国语课长。以此时为界,国字政策的方向由“限制”急剧变成“大致的目标”,国语审议会的运营措施也改变了。
  ①说明限制汉字的政策,是怎样杜撰出来的。而且在当用汉字表交付实施时,民间的“国语问题协议会”发表如下文章,对之进行讽刺。“有犬无猫,有鸡无兔,有马无鹿,有松无杉,有桃无栗,虽有梅但无莺,虽有竹但无雀,有砂无泥,有雾无霞无虹,有峰无麓,有君(你)无/(我)……”对于②,上面已经涉及。而③的逸话,据说是作者大野直接从小汀利得那里听到的。由政治家个人的决心来改变一国的国语政策方针,是个令人可怕的故事。(这难道是常用的政治手法吗?)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