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复杂性特征及其对有效组织英语合作学习的启示
摘 要:“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新课改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纳和实施,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实际问题。从复杂性科学视角进一步认识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复杂性特征--—不确定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有助于我们思考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英语新课改; 合作学习; 复杂性特征
复杂性科学是探讨复杂系统及其复杂性特征的交叉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一门以探讨自然、社会的复杂性和复杂系统为核心,并揭示其运作、演变规律的科学。随着复杂性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现象复杂性探讨的不断深入,利用复杂科学的交叉学科特性对教育领域进行探讨,能够给我们提供新的探讨视角和措施,帮助我们指导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活动[1]。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在70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合作学习”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纳和实施。然而在高中英语新课改过程中,“合作学习”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出现了各种实际问题。 例如:合作学习方式过于形式化;课堂秩序和小组排列无法控制;不符合我国班级人数过多的近况;教师的喜好造成学生学习机会不平等;教师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缺乏适当的引导和调控;等等[2]。从复杂性视角来看,“合作学习”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与其复杂性特征密不可分。透过复杂性视角进一步认识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复杂性特征,有助于我们思考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合作学习”的复杂性特征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3]。合作学习的教与学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这一系统的复杂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确定性 合作学习活动小组中学生、教师和学习任务是这个复杂系统中平行发生影响的“影响者”,彼此间并不仅仅是“学生是主体,任务是客体,教师是引导者”这样简单的主客体联系,更多的是复杂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联系。首先,主体“学生”自身因素会作用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例如,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异同,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小组中往往沉默寡言,而性格外向的学生则把握较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有些高中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不参与合作小组的活动,或者和小组成员进行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讨论,花费了很多课堂时间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其次,“合作学习任务”作为客体对主体也有作用,并进而作用整个系统的发展。例如,教师布置的任务太简单,学生能独立完成或者很快完成任务[4],而无法体会到探索与挑战的乐趣;教师布置的任务过难或与学生生活经历不相干,学生无法找到合作的切入点和途径,或者只会用母语而不会用目标语--—英语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导致合作学习失效,而且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对合作学习的兴趣。再次,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整个合作学习进程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果教师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过于重视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对合作学习的内涵、实质、运用条件等很少顾及,就会对主客体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上述各种因素相互关系,彼此作用,使得整个系统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偶然性和不可预期性,因为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作用[5]。所以诸多作用因素都可能导致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的失效。
2•开放性 合作学习虽然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中进行的,但它并非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它与环境密切关系,相互影响。首先,学生的小组合作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的,表现为学生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的全权控制的状况。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弱化对教学的控制,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空间。其次,学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究之后总结的答案或方案也许不是教师预料中的,这就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了开放性特征。而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好这种开放性,学生的合作学习极有可能失效,甚至无效。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让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然后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教师却既不关注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对合作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根本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结果导致学生在小组内各自为政,要么每个人自己埋头钻研,要么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聊天等;还有的教师对出现的出乎意料的合作学习的结果不予理睬或不给予进一步的引导,致使合作学习失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