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及其对应方法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英语硕士论文:我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探讨及其对应方法略论

摘 要:本论文主要参照Stern的第二语言教学一般模式对近5年来7种外语类核心期刊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的论文及其参考文献进行了统计和分类。对挑选出来的71篇论文及其507篇中英文参考文献的分类结果的略论显示当前我对这一领域的探讨存在着:对国外二语教学理论和实际操作措施直接移植导致的“食洋不化”,对教学模式的探讨违反运用语言学多科性特点和缺乏层次性这三方面的问题。论文接着应用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论等学科知识提出了:明确教学模式的定义和它在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中的位置,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语言学、明确教学模式设计的学科定位和层次定位等相应的对应方法

关键词:教学模式 中国特色 多科性 层次

Abstract: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first made a survey of the papers which concern the English teaching models (ormethods)in China and appear on the seven important language teaching periodicals in the last five years.The 71 papersthat fall within the scope with their 507 references were all classified mainly in the light of Stern' s General Model of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analy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shows that three major problems exist in the research inthe field: to blindly copy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to falsely base the re-search solely on TESL theory and to mix the models of different kinds and on different levels. The author then, basedon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y and general system theory, comes up with such countermeasures as: to explicate theconcept of teaching model and its function in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ystem,to establish an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theory with Chinese features, to make clear which discipline the teaching model design falls into and to focus theteaching model research on a specific level.

Key words: teaching model; Chinese features; multidisciplinary attribute; level

1.调查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9)提出“要完善处理好借鉴与继承的联系,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教学实际,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路子。”近年来,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一个热门话题,但语言教学上的“钟摆现象”却始终困扰着大学英语教学界(韩其顺,1995:46);轰轰烈烈的交际英语教学法的实施最终演化为“折中主义”(戴炜栋、张雪梅,2017)。为究其原因,笔者对近5年来国内7种外语类核心期刊①中有关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的论文及其参考文献进行了统计和分类。现将统计的范围和分类的措施介绍如下:

1.1调查的措施和范围

1.1.1统计的范围包括1996—2017年7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刊登的有关大学教学模式或英语教学措施的全部论文(但讨论听力课教学的除外)。笔者在统计过程中发现真正属于教学模式层次论文的数量太小,无统计略论意义,故将教学措施的论文一并纳入统计范围。

1.1.2对论文及其参考文献的分类措施主要参照了Stern第二语言教学一般模式(1983:44),并参照桂诗春(2017:4)、崔永华(1997)和刘峋(1999:22)的观点进行了修正。为了论述的方便。先根据Stern的模式图及其注释,简要介绍这一模式。Stern的模式图如下:

根据上图和Stern对该图的解释(1983:48-50)该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下:

1)该模式由基础、中间和实践3个层次组成。

2)在第一层次中诸多相关基础学科和语言学一起构成理论发展的“基础”,较Spolsky的“教育语言学模式”相比较,本模式更强调语言教育学和教育思想。

3)第二层次又被称为教育语言学(educational Linguis-tics)层次,连接第一层次和教学实践层次。它是用第一层次各基本理论对本层次中4个基本概念(key concept)(语言、学习、教学、环境)进行跨学科探讨的综合结晶。Stern对这4个概念分别做了较详细的阐述,(1983:48-50)大意如下:

(1)语言--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对某门特定(下画线是笔者加的,下同)语言的探讨成果来探讨语言的性质。

(2)学习--用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来探讨语言学习的性质和特定的语言学习者。

(3)教学--用教育理论的成果来探讨语言教学和教师的影响。

(4)语境--必须将语言教学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他又将语境再分为

a)语言环境(language context)--由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将其定位的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

b)教育环境(the educational setting)--语言教育在教育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和二语教育如何适应特定的教育环境。

c)语言教学背景(the language teaching background

d)--语言教学自身在历史和当代所处的环境。Stern强调指出:教育语言学理论是用第一层次各基础理论对上述四个基本概念进行跨学科探讨的综合性结晶。他指出“目前对这方面的探讨局限于二语教育领域,可以考虑对其他方面的语言教学做类似的探讨”(1983:50)。

4) Stern将实践层次又称作“对语言教育的探讨”或“语言教育学”(language pedagogy)(1983:52)。该层次包括了措施(methodology)和组织(organization)两个方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