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其本质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对隐喻认知的不足阻碍了外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文章从隐喻的认知机制、/大学英语教学论文分类及其本质入手,研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影响,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隐喻理论;认知;功能;英语教学 对隐喻的探讨最早起始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其经典作品《诗学》和《修辞学》里就曾有过对隐喻的相关研讨。他认为隐喻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来表示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修辞,即隐喻只是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是对常规语言的变异。受此观点作用的传统语言学对隐喻的探讨主要局限于语义学和修辞学领域。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语言哲学、符号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语言学探讨受到极大的挑战,特别是G.Lakoff和M.Johnson在1980年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隐喻探讨开始从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方向转向到认知语言学方向,从传统的客观主义转向到认知主义。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为基础,试从隐喻的认知机制、分类及其本质入手,研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影响,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 一、隐喻的认知机制 20世纪80年代,Lakoff和Johnson将认知域与映射概念引入隐喻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隐喻认知机制,即用源域与目的域之间的映射来阐释隐喻认知现象,开辟了隐喻探讨的新视角。Lakoff认为,可以把隐喻理解为从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映射是指将某个认知域的部分结构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中去。具体地说,人们使用源域的结构及相关的知识或经验,去谈论或思考目的域的概念。日常的概念系统正是由成千上万个这样的隐喻或映射构成的,人们也正是通过这些隐喻或映射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新事物的。 隐喻是一种特定的“心理映合”,对人的日常思维、推理和想象都产生很大作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的方式。隐喻与思维的联系应被看成是一种认知网络,它超越个人的大脑,进入文化的世界中,隐喻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现象。人们对隐喻概念的理解涉及文化经验的一些重要方面,其中有些是同体验经历相关系的,而且隐喻的公共文化表征具有一种不可缺的认知功能,它减轻了人们日常思维和语言使用的负担,英语毕业论文,表明隐喻思维和语言的一些重要部分既是内化了的心理现实,也是文化世界的一部分。 二、隐喻的分类 Lakoff和Johnson在其《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这一命题,并从认知功能角度出发将其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三种。 方位隐喻是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它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影响,如:上—下、深—浅、中心一边缘等。人们将这些具体的概念用于表达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如: Happy is up,sad is down. 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种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如时间被当作金钱一样的东西: Time is Money. You’re wasting my time. 本体隐喻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根据这一概念体系,人本身就是独立于周围世界的一个容器,有里外之分。人们将这一概念投射于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如房子,英语论文题目,丛林,地区,甚至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也被看作容器,于是有了以下表达: The ship is coming into view. We’re out of trouble now. 三、隐喻与大学英语教学 1. 隐喻与词汇教学 概念隐喻在英语语言中大量存在,日常用语、文学著作、经贸、科技、医学等领域内丰富的隐喻语言是这些概念隐喻的派生。如theater因其形状或功能相似映射到其它实体域“阶梯教师,手术室”和抽象域“戏剧文学,戏剧效果”等。在教科书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 Jane’s ego is very fragile and she is easily crushed. He was all to pieces. 例句中的词语“snap”、“fragile”、“crush”和词组“to pieces”用来描述人是隐喻表达。由此可以归纳出它们的概念隐喻为THE MIND IS A BRITTLE OBJECT(人心是一件易碎的物体)。这个概念隐喻的发现不仅说明语言与思维的联系,还对以后教学中碰到类似现象有借鉴影响。 由概念隐喻派生的语言现象约定俗成,在教学中它们成为重点需要牢记掌握的内容。这体现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尤其是“语法与词汇”的题项里: The chances of a repetition of these unfortunate events are--indeed.(2017 年英语系四级考题) A.distant B.slim C.unlikely D.narrow 这个考题实质上是考查概念隐喻CHANCE/OPPORTUNITY IS AN OBJECT(机会是一个物体)的实际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