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我国高校公共课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其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引起教育界的广泛 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与英语文化教学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挖掘和凸现大学英语中文化教学的内涵,并采用圆周制教学法实现其文化教学,使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由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文化教学,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学校公共课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量大, 授课期限长,一直居于重要地位。但无论是从学生的四、六级通过 率来看,还是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来看,其教学效果却 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育界为此做 出了许多的思考和探索。美国人类学家Sapir在其《语言论》中有 一段名言“:语言有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 个种族的……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1〕大学英语课程 教学要求》(2017)中也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 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 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2〕。由 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有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语言技 能的运用、跨文化的交际、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以及教学模式 和手段的多样性。其中,跨文化的交际或交流是大学英语教学过 程的中心环节。但是,由于在我国学校外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的 盛行和受应试教育的作用,大部分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单 词、句子和语法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英语运用技能和跨文化交 际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学生学了多年英语,还是“哑巴英语”。笔 者通过对某专业大三学生进行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查,发现能够应 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和浅易专业交流的不到五分之一,这不能不 引起我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重视和加强英语文化教学已经 成为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涵 我国著名学者胡文仲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 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3〕。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 中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 本策略。中外哲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文化学家、 语言学家关于语言的深入探讨表明,语言不只是单词、句子和语 法结构的表现,而是思想、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环境等社会多 层面的反映。从结构特征看,语言虽是个符号系统,是由音位、语 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但从功能特征看, 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而思维与交流的内容是各个语言民 族的文化,是该语言民族具有历史积淀的社会生活文化。美国著 名语言学家Lado在略论语言结构对比时,就提出了要对不同的 文化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 而导致的学习上的困难〔4〕。我国学者钱冠连先生也认为“:人类 民族的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且是该民族认 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语言具有民族 性、人文性。〔”5〕所以,语言教学不只是个别词语、语法结构的教 学,而是一个语言系统的教学,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教学。大学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课程,应该首先定位于文化教学的 基点上。 所谓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 主导影响,使英语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将学生和教学内容联 系起来,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的、活生生的过程。在这一 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传授,在揭示英语语言所反映的 文化内涵的同时,扩充该文化的外延,使学生在一种特定的社会 历史文化氛围中学习英语语言,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 务。事实上,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总是体现一定社会或群体的主 流文化的,是以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的形象出现的。它将社会 主流文化转化为适合学生接受的内容方式,使学生在课堂的学 习以及与教师的日常交往中,能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习得了这 些文化内容。当然,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一直是外语教学领域 的难点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探究和总结。我国学者束定 芳、庄智象在《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措施》一书中将外 语教学的文化内容划分为词语和话语两大类,认为易于教师操 作和准备材料,并且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6〕。这个划分与跨文化 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曾经在《无声的语言》中阐释的定义有相近 之处。霍尔指出“:文化学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蔽 的文化。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 观察者都难以察知。〔”7〕词语的所指是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得见的 物质和事实,它的能指则需要他人进一步地理解体验,看得见的 是公开的文化,需要体验的是隐蔽的文化;同样,话语的文化特 性也区分为公开的层面和隐蔽的层面,如在语篇略论探讨领域, 话语的隐蔽层面是其探讨的侧重点。近年来,在大学英语教材的 设计上,词汇表中单词解释就是每个单词的所指,即公开文化的 层面,而词汇在课文中的使用则是词汇的能指,即隐蔽文化的层 面;对于话语,我国学者王虹在《戏剧文体略论—话语略论的方 法》一书中提出“:根据徐赳赳(1995)的探讨,关于‘话语’这个术 语没有统一的理解,有的学者用其特指口语,有别于书面语,也 有的学者将其看作是语言应用的统称,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 语。〔”8〕此处,为了便于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口 语和书面语的统称,因此指一切教材内容,包括教材文本和任何 语言材料,比词语层面更高一级的语言层面。课文不仅是英语词 汇的有序组合,也是英语语言文化的体现,其内容有的是一个故 事、一幕戏剧,也有的是一次自然灾害的描述,还有的是科普知 识介绍,即语言材料的公开文化层面;但文中所隐含的却是作者 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思维方式等,它也是英语语言文化价值观的 一部分,因为个体的文化孕育于共性的文化之中,学生只有通过 对一定课文内容的学习体验,才能感受到英语语言中所携带的 文化信息,习得英语语言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以,笔者拟从词汇 层面、语言层面和思维层面来讨论进行文化教学。 三、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措施 俄罗斯语言学家沃罗比约夫曾经提出贯通性文化主题在语 言文化教学中的影响。他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有些主题是阶段 性的,过渡性的,只有在教学过程的某个阶段需要;而有些话题 则贯穿了教学过程的始终,必须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入教学过程 的全程,随着教学的进展,强度和难度也应该逐步加大。这些贯 穿所有教学阶段的中心教学主题是由大纲所规定的,按照其可 接受性的程度,反映在整本或系列教科书中。〔”9〕沃氏将这些主 题称之为贯通性文化主题,并提出要用圆周制教学实现关于贯 通性文化主题的传授。所谓教学圆周是教学法中常用的概念,它 借用数学的同心圆概念,来说明同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年 级重复传授、逐步扩大和加深的教学体系。受此启发,并根据自 己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和经验,笔者提出了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的几种措施。 1.词汇文化教学圆周法。大学英语教材提供了大量携带文 化信息的内容,如对于食物、衣服、文学、音乐、电影的词语以及 大量与此相关的故事等,所以在词语的文化教学方面,首先要确 定词汇文化教学圆周的核心,也就是说在词汇中找出一些贯通 性文化主题,即所有聚集和展示文化信息的活动。如在《大学英 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有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主要由孤立的词 汇、成语和格言组成,需要先确定体现西方文化贯通性主题的词 汇,如宗教、民主和自由等进行讲授。然后,进入到第二级教学圆 周,依据这些词汇而扩展成历史故事和重要事件等,形成一个新 的更高层次的贯通性主题。例如,基督教的历史及其对英语语言 有重大作用的故事;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功绩;林肯倡导的废 除黑奴运动和丘吉尔二战中的故事等,这些名人背后都隐藏着 一段历史和文化背景,且他们本身的言行也是西方文化的反映; 还有一些地名也隐藏着西方历史的片段。甚至英语语言本身的 发展就具有崇尚自由这一典型的西方文化的特点。最后,第三级 教学圆周的目标在于涉及词汇在该文化中的外延,使学生知道 自己的母语文化与非母语文化的差异,以便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从而保证学生在使用英语时不会造成文化交流的障碍,英语论文,英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