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过度强调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语言技能,忽略了对英语文化的学习,这就导致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交际中无法融入异域文化,带来误解和障碍,教育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在信息化和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当代,毫无疑问,中国人关于英语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掌握外语,尤其是英语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就业的必备工具。然而,在中国,人们对跨文化这一概念的认识还处于较低水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个学习语言的问题,只要会说外语,剩下的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解决。其实,常识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各个民族文化有其产生的土壤,发展的历史和群体认同的近况。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不同的文化近况。不同的文化近况意味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行为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有时根本无法准确地解析对方的信息。无法正确地译码,交际就会出现障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知;一种文化下的人怀着善意说出的话,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句带侮辱性的语言;把汉语的习惯强加于英语,有的时候还可以行得通,有的时候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由于在日常学习中缺少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缺少对跨文化的重视,因此,常常会在交际中产生误解以至交际失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在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其培养重点基本是侧重于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 教师和学生们通常认为,只要是掌握了这些能力,便是懂得了英语、精通了英语,然而,从本质上来说,这只是一种对语言的运用水平,也可以说只是一种表面上的模仿,因为语言首先是一种文化,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语言如果没有文化作为依托,就犹如真空中的蜡烛,很快就会失去其生存的前提。模仿外来的东西而不学会如何“正确”地应用,这不仅会使被模仿的事物变得反常,而且还会给人以“借用”文化为标准的印象。只有改变一味地模仿,而代之以对外来事物作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同化,那么才有可能改变对事物的评价标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种同化要以对异域文化的深入探讨为前提。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和方法作为外语教育者,首先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教育者引导语言习得者走向成功的前提条件,因为跨文化能力与外语的交际情境和文化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不同文化的成员会对交际行为作出不同的解释、而且交际双方还会把一种良好的跨文化能力与不同的、带有局部矛盾甚而相互排斥的行为模式关系在一起。 外语教育者通过跨文化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异同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异同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要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在与不同的文化接触的初期,学生们通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文化冲击和碰撞,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学生走出国门,参与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纵观中国的高校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其授课模式还是以传统教育措施为主,尽管一直以来,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究更有利于中国英语教学的措施和理念,但总体来说,收效甚微,究其根源,主要是我们仍旧无法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尊重传统,即尊重传统的中国人生观和道德观。在古代学校,背诵儒家经典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这就形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措施。其次是崇拜权威,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有关。这种完全服从成人的准则从家长延伸到教师,作用了课堂教学方式,即通过讲和演示,而不是通过讨论和提问来学,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尊重教师的权威,学习被看作是从教师那里得到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过程,故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群体主义。这种教育强调群体的目标和利益,忽视个体的需求和价值。中国教育自古以来一直是对学生统一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压抑。受群体主义的作用,教学以面对全班为主,传统的学习和记诵方式也进一步无视个体学习的重要性。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体现在英语教学中便是对听、说、读、写的反复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传授基础知识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后学生以机械的记忆、背诵为主。这种教法的实质就是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传授,而忽略了其文化背景,这就导致了语言与文化的脱离,因此,学生学到的只是一种表面化的东西,没有文化作为其内在的支柱,就不会产生成功的外语习得,因为学生掌握英语的目的很显然是要把它作为交际的工具,而脱离跨文化的基础显然不会产生成功的交际,语言的习得变失去了意义。要提高学生英语跨文化能力,教育者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思维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不能仅仅放在基础知识上,要注重文化和语言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关于英语系的学生来说,更要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考虑加大对英语文化的教学力度,通过一些课程的学习,例如: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报刊选读等等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和掌握英语的文化内涵。文化是一个涵盖语言、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统一体,可以说,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内容,但毫无疑问,对文化的了解得越多,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就越有利,就更有助于学生不断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成功地习得外语。对这些课程的考查和设置要真正地落实, 而不应该只是一种过场。只有教育者从思想上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提高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社会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求。 四、结论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提高交际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全面、彻底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既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育者应该正确认识到英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等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观念,探究出更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沃·迪·奥托.陈骏飞译.教育经验与文化异同[M](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探讨).上海: ,英语论文,英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