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英语运用能力考试委员会决定举办“全国首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迄今,这项比赛已经成功举办八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的连续举办,在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但从历次的比赛中也暴露出了若干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更是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英语听说课的近况
1、英语听说课所存在的弊端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且须突出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但在当前的英语听说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口语的培养和锻炼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情景对话,学生还没有掌握足以胜任不断变换的场合和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的语言能力”①。比如,在口语大赛中的提问环节就严重表现出大部分参赛选手的知识面极为狭窄,甚至关于该如何与提问的外籍教师进行打招呼都变得生硬。听力口语许多学生只专心于本专业的学习完全忽略了社会、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知识,不了解时事,不看报纸,不阅读杂志,不懂得评价当今的社会热点焦点,不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充分暴露出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多数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英语考试,比如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他们拼命寻求理解的标准型和答案的唯一性,从而妨碍了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致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2、传统的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当前的听说课堂常见的情景是:听--—学生听;说--—老师说;读--—老师读书本或者辅助教学工具,如磁带、光盘等;写--—老师黑板写,学生做笔记;译--—讲授不明了的时候,老师翻译出来,学生接受“母语”的讲解。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唯书”和“唯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听和说这两个环节,“交流”的方式基本被忽略,最多就是任务型的教学,老师布置一个话题,学生与学生进行讨论,事实上,学生在被动地进行交流,知识被植入学生的脑海里,达不到利用英语的思维去进行语言的组织,大脑无法积极、主动地调动起来。3、母语的作用无处不在在现行的英语听说课堂,出现的大多数依然是中国老师,不可避免地会时不时穿插两句母语,久而久之,学生在使用英语时难免不会采用惯常的中文思维模式。比如,在台上演讲的演讲者通常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多使用“I”“We”“Us”等人称,以取得与听众的情感接触;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台上,往往会延续他们平时一贯的交际思维和讲话方式,通篇采用“You”来作为称呼语,无形中把自己与听众隔离开来。
二、“大赛课程相结合”的口语教学策略
每一届学生刚跨入大学之初,其英语口语是具有可塑性的,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完全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以2017年9月举行的浙江省第七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为例,比赛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每位选手在15分钟以内准备一篇图表描述,陈述时间为3分钟;第二部分是就一个主题评委与选手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时间也是3分钟。两部分内容都注重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展现和凸显比赛选手的英语水平,脱颖而出者与功败垂成者之间的异同不仅直接体现了选手英语学习基础,也间接反映了他们平时接受的英语课堂教学。那么,学生们怎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英语能力。笔者认为,要达到此目的,应当从转变和改进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从语言、文化、心理等方面实施全面的口语教学策略。1、夯实语言基础首当其冲地,必须从纠正语音语调开始。语音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是学习英语的第一关。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著名教授吴冰曾说过,“语言是有声的,因此,一开始就要把语音的基础打好。只有发音正确,别人才能听懂你的话,同时也便于你自己通过‘听’来学习新的知识。②”要把英语学好,就必须从语音入手。语音教学是通过句子,把英语语音中的所有现象,包括音素、拼读、重音、省音、节奏、弱读、停顿、声调、连读和语调等统一起来进行的学习活动。其次,应当教授学生生词处理技巧。在图表描述环节,通常会出现很多专有名词,比如, oral medicine, aquaculture等比较生僻难懂的词汇;很多选手在遇到这些词汇是往往不知所措,加上评委“故意地”一问,常常不懂如何应答,自然败下阵来。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处理生词和积累词汇的能力。第三,训练多种表达方式。评价一个学习者或者选手对英语文字的驾驭能力,可从其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来判断。比如一个简单的开场白,“这幅图表表明了……”多数选手会选择使用“the picture shows……”,“the graph dis-plays……”,比较优秀的选手则会选择“as is shown by thetwo charts above……”,“it can be seen from the chart signif-icantly that……”等等;从这儿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学生的功底。2、学习异国文化首先是了解语言背景,中文与英文毕竟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以中文为母语,想要学好英文,必须了解其一定的背景知识,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我们看到这样的句子“the first person to try tomato”,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为什么是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汉语中有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同一种人吗?不了解相关的语言背景,初见这样的句子,必定会难倒不少学生。因此,即便是在听说课堂,我们也可以选择语言背景知识的相关材料,引入课堂,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言的背景知识。其次,“注重模仿地道的用语。英语口语水平不仅体现为对课堂要求掌握的基本文字的驾驭,还体现为在熟稔语言背景知识前提下对异国地道用语的了解,比如英语中俚语、俗语等地道表达方式的使用”③。3、培养心理素质无论何种语言,都是一项交流工具,语言的目的也是用于沟通和交流;我国由来已久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学生练成了“哑巴英语”。很多选手在台下侃侃而谈,从容淡定,一旦上到讲台,战战兢兢,磕磕巴巴,甚至拿纸的手都不由自主地颤抖,足见心理素质的重要。因此,在学习者初学初练时,教师就要教导,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畏“口出狂言”,不耻下问,不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赛场上自由发挥,做到得心应手。除此之外,“在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比赛中的第二个环节,面对外教的提问,选手的回答不是按部就班,按章背诵,而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突发性,更能体现出选手的应变思维能力”④。
三、“大赛课程相结合”的口语教学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