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动植物词语在文化教学中的地位
“‘文化’这个词语一词来自德语 kultur ,原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 后
来指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指艺术,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①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 把文化概括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学、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②张占一则是从语言教学和言语交际的角度定义文化,将其分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前者是不直接作用汉语学习者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后者主要指潜藏在语言内部的文化因素,往往很难被汉语学习者觉察,但又最容易给他们语言的准确表达带来困扰。刘珣按文化的内容将其分为四个部分, 其中行为文化是“人们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社会风俗习惯和行为标准, 包括礼俗、民俗、风俗以及生活方式、人际联系等。”观念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宗教情感、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由此看来,不同的学者都有自己的文化定义,所以我的论文中所提出的文化,只是对文化有一个宽泛的理解。文化即是一种物质生活方式,同时还是社会的生产联系所产生的意识形态。这样做有利于我们借鉴文化探讨领域中多年来的探讨成果,也符合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提出文化这个问题的初衷。
二、动植物词语与文化的联系
词语是语言要素之一,它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能够折射或反射出这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美丽和不足。文化的形成需要有语言来表达, 而这种表达往往体现在一个国家的词语上。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词语反映民族思维模式、 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其民族思维存在就不可能消逝。同样反映其文化特征的词语的变化也相对缓慢,丰富的新文化为词语的渐变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平台和土壤, 传统的孔孟之道, 儒家文化到中华民族在自救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再到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口号的熏陶下形成的现代文化,及随着计算机的风靡形成的网络文化, 无一不为我们在词汇的世界里注入新鲜的元素, 使之多元丰富。词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联系, 不可分割, 二者是相辅相成, 互相依附, 促进和制约的。林立国在提交第五届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讨论,讨论会的论文中做了一些简单的阐述,概括地说就是;文化包罗万象其中也包括语言。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讲,语言一方面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积淀,文化的映像,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和语言不是一般的并列联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对待联系,这也同样可以证明作为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词语同文化也有不可轻视的影响。语言之所以能发挥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传达人之成果交流信息表达感情意向愿望等功能是因为语言是音义结合体,语言的词汇系统负载着文化信息,透过词汇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状况,因此,词汇是民族文化的化石。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共性也有个性,一个民族的文化中独具的部分体现在词汇系统就是这个国家所独有的词语,例如:中国“龙”的文化意义,我们不能用“dragon”来简单的翻译,这类词语是在别的语言中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