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隐喻[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简要介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隐喻

20世纪后期以来,语法隐喻(grammaticalmetaphor)探讨形成一股热潮。一方面,语法隐喻因其在研讨语言功能的不同体现方面的影响而不同于传统的隐喻探讨。另一方面,“语言不仅是人类知识存储与传播(或建构与互动)的重要工具,还以其隐喻性的本质特点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1],英语论文范文,因此探究去隐喻化过程可以揭示出人类认知的动力所在,这为认知语言学寻求解释语言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的努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向,具有深刻的语言哲学意义。本文将简要介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体系中的语法隐喻。对该理论中有关隐喻的类型、理论假设、“一致式”的标准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开展讨论,最后介绍开展语法隐喻探讨的意义并提出深入探讨的几点建议。

一、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概述

1.韩氏语法隐喻的基本思想韩礼德(Halliday)早在1978年就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思想,后来随着西方学术界关于隐喻问题的关注,尤其是Lakoff&Johnson等人的认知隐喻理论[2]导致的隐喻探讨狂热的出现,韩礼德也越来越重视其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3]。于是,韩礼德将他的语法隐喻纳入了他的系统功能语法体系[4],英语论文,[5]342-367。他认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6]。他把语言的元功能(metafunction)分成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他和他的合作者[7-8]认为语法隐喻同样具有这3种功能,并据此将语法隐喻划分为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通过考察语言的去隐喻化(demetaphorization)的过程,即探讨语言的历时演变过程有助于挖掘认知隐喻理论所说的一些基本隐喻(root metaphor)的来历与形成过程,“试图在解析语言与世界的隐喻性联系的基础上研讨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是如何重塑人类经验并成为意义产生的源泉即意义潜势的”[3]。系统功能语法的语法隐喻理论研讨的是语言功能的不同体现,不同的体现过程之间因语言的张力而存在着功能上的传递性(transitivity)。语法隐喻主要表现在过程与功能成分的相互隐喻化,这种传递性是产生语法隐喻的前提和根本动力。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框架由概念、人际和语篇3个“元功能”和音系层(phonology)、词汇语法层(lexicogrammar)和话语意义层(discourse-se-mantics)3个层次构成[9]。说话者需要找到在既定语境下表达自己意思的语言方式,但反映概念的语言结构的选用涉及许多因素。如果说话者寻找到的目标结构与语法中已有的常规表达一致时,语法就认可这个目标结构[10]。语法隐喻理论认为这是人类语言最初形成的形式,是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之间的自然联系。语法隐喻就称其为一致式(congruent form)。但当说话者无法在语法结构中找到完全适合的表达方式时,他或者创造新的表达方式,或者扩展语法中已经存在的表达方式。就语法的进化规律而言,创造新的表达方式一般是比较难的,而扩展语法中已有的表达方式,是赋予语言新意义的主要方式。这种对已有表达方式的扩展,就是对语法中认可结构的不一致使用,即将语法结构从一个语法域转移(transfer)或映射(map)到另一个语法域使用,因而这种在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形成的非自然的联系被称为非一致式(incongruent form),即隐喻式。

2.3种类型的语法隐喻

(1)概念语法隐喻(ideational metaphor)韩礼德认为:“语法隐喻是朝着事物性(thingness)方向发展的,即从过程朝个体方向发展直至最终出现了某一可以指称此类个体的名词”[6]。基于这样的假设,韩礼德语法隐喻的重点在概念隐喻,而概念语法隐喻的重点在名词化(nominalization)。韩礼德首先把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经历划分为物质(material)、心理(mental)、联系(relational)、言语(verbal)、行为(behaviour-al)和存在(existential)6个过程[5]107-109。语言的概念元功能就是要解决语言体现和塑造现实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语言通过将现实分解为发生的过程、参与过程的实体、用来描述实体的性质或特征,来实现这些功能。在表达某一概念时,说话者必须依次对过程类型、与过程有关的传递系统的功能成分以及能体现这些功能的词类做出选择。一般来讲,过程由动词词组体现,过程的参与者由名词词组体现,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由形容词词组体现,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环境意义由副词或介词词组体现等等;过程不同,各自的参与者、过程所涉及的对象等也不同。其次,他认为语言系统的3个层次之间的联系是象征和被象征、或者说体现和被体现的联系[11]。过程与功能的相互隐喻化最终体现于词汇语法层的转换,即音系层是词汇语法层的体现,词汇语法层是话语意义层的体现。比如由名词词组体现过程或特征,动词词组体现逻辑联系、动词词组体现参与者等。比如:1a)They climbed the mountain on thefifth day.1b)The fifth day saw their ascent on the moun-tain.随着climbed由过程变成了眼睛所感知的现象ascent,on the fifth day由环境因素变成了感知者(senser),the mountain由对象变成了环境因素on the mountain,原句1a)所表达的物质过程,隐喻化为1b)心理过程了。语法隐喻理论称1a)为“一致式”,1b)为“隐喻式”,因而实现了言语功能体现形式的隐喻化。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