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外语教学模式[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高校外语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牵涉很多方面,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如师资队伍建设、学习策略等问题,都需要探讨。另外,外语教学模式也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 外语教学“费时低效”原因探寻            
外语学习是千百万人的活动。人们的学习措施、学习条件、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都各有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但是,总体上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可能是由共同的或类似的原因所造成。这里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教学措施层次的问题,也有教材层次与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层次的问题。1.客观原因。(1)语言学习任务的艰巨性。语言是进行思维、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它可以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述。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系统庞大、复杂而又不完全符合规则。要学习掌握这么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绝非易事。人对母语的习得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从家人及伙伴中学得了口语能力;而书面语的能力主要是从上学开始获得的。可以说,从出生那一刻起人就在学习语言。
从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到其它各种交际活动,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应用和学习语言,更不用说还有语文老师讲授和对作文进行的批改。即使这样,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在现实社会中,由于表达或理解不充分、不完整、不确切甚至不正确而造成的误会、磨擦、纠纷,屡见不鲜。学习母语的环境条件如此优越,实践、提高机会如此之多,尚且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那么外语学习中出现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应是在预料之中的。但是,外语学习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与母语学习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问题,前者比后者要严重得多。特别是当我们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时,会发现外语教学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教学效果应有大幅度的提高。(2)环境的制约。语言环境是作用外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室环境中对外语习得不充分的重要原因是接触外语的时间不够。学习母语的孩子以及生活在第二语言环境中的孩子每天与目的语社区都发生关系。通过交友及上学,他们用该语言交流的小时数成千上万……[3]。
欧洲国家及印度的英语教学水平较高,与他们的英语环境比我们好有关,因而他们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我国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较晚,对国际英语媒体控制比较严格,所以缺乏英语教学所需的理想语言环境。如果学生的积极性不很高,毅力不很强,离开英语课堂就离开了英语,缺乏强制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就不能对课堂学到的英语进行巩固、提高。而英语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得不到巩固提高,就会回生、忘却,结果容易造成学习效果低下。可以说,外语教学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者缺乏使用所学语言的机会。
2.主观原因。(1)教学措施改革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外运用语言学探讨成果的启发和作用,我国外语界也对外语教学法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大讨论。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受到批评。在批评语法—翻译法及句型操练法的同时,人们认识和接受了交际法,认为它是最为科学有效的措施。然而通过进一步探讨和实践人们发现,交际法也有缺陷,而语法—翻译法和句型操练法也有合理有效之处。于是,一种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的教学思想逐步得到认可,即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或几种教学措施的结合[4]。毫无疑问,这些实践和探讨对推动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益的。但是,纵观这些对不同的教学措施的探讨,基本上都是在微观层次上展开的。由于宏观层次存在问题,教学法改革难以使人如愿以偿。例如,采用交际法的课堂教学,由教师、教材或由学生设计课堂交际的题目,而后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这种交际活动至少有以下不足:首先,时间有限。由于课时的限制,课堂上不可能拿出很多时间进行这种练习性的交际;其次,这种交际不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交际,而是为了验证和练习学过的语言,往往内容肤浅,缺乏知识的魅力,不能使学生获得智力上的满足,使学习显得干巴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最大积极性。虽然外语学习很难完全摆脱枯燥,特别是在基础阶段,但是,如果这种缺陷在后来的学习中得不到弥补,无论对学生的外语习得还是思维发展都会造成作用。所以,不能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教学措施的改革上,到了学习的一定阶段,不进行更高层次的改革,仅靠教学措施的改革是无济于事的。
(2)教材的缺陷。一定的信息输入量是习得外语的必要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有效信息输入量越大,各种语言现象的重复率越高,越有利于外语的掌握。但是当前常用英语教材(包括英语系和非英语系)内容转换频繁。上一课是“做点白日梦”,下一课讲“希特勒之死”;或前一课讲当代一名拳击手的遭遇,后一课讲古代某一部落首领的生平。前后两节课内容风马牛不相及,跳跃幅度没有边际。虽然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是造成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使课文难度相对增大,作用信息输入量;二是言语重复率较低,使语言习得受到作用;三是虽然学生接触的范围很广,但几乎没有一样能深入下去,使学生在思维能力、略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受到作用。在外语学习的初、中级阶段,这种现象难以避免,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必须对此进行改进。教材方面的另一问题是,有些大学低年级的教材不列出生词表,只是在课文注释中对个别词汇在本课文中出现的意义做出说明。似乎有两个理由:一是认为不列出生词表可训练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其实猜测词义不需要那么多训练,训练多了浪费时间。猜测能力是建立在综合知识基础之上的,知识越丰富,猜测能力就会越强,不是仅靠“猜”就能练出来的。而且对这种猜的能力不要看得太重,它主要是一种应急能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平日学习,应该明确词义,培养严谨扎实的学风。明确的东西可以有意识地去记忆,而猜测的东西往往有偏差,怎么可以当正确的东西去记忆呢?二是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特别是查词典的能力,选择词义的能力。现实的情况是,使用这种教材的普通高校英语系的学生,有很多生词要查。为了方便,他们把生词词义记在课文的字里行间,结果把课文都湮没了。花费的时间可想而知。使用工具书是学生应具有的能力,这不可否认。但是花费如此大量的时间进行这种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是一种很大的精力浪费。既作用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作用语言水平的提高。试想一下,如果列出生词表,学生把查词典的时间用在阅读上,岂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上,即使课后列出生词表,学生练习查词典的机会仍然很多。《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版)对这一问题的处理较好,即专设一个练习项目,讲解如何查词典,每一课的课文后仍列出生词表。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