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从提高非英语系探讨生英语教学效果的目标出发,英语论文通过检视非英语系探讨生课程体系和近况,指出淘汰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完善考核指标是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国际型科研人才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非英语系探讨生 社会需求 课程体系 策略 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教育部1992年颁布的《非英语系探讨生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非英语系硕士探讨生的教育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并以提高学生语用能力、交际能力、文献翻译及理解能力为目标。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硕士生英语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高校探讨生英语教育培养内容及方式与探讨生自身及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使学生无法将多年所学英语知识转化为科研及工作中所需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问题上。这有悖于我们以国际视野培养优秀科研人才的方向,并对探讨生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一、非英语系硕士生英语教育近况当前的硕士生英语教育虽然有统一的大纲,但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教材的使用却因我国各高校的办学特色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由于各学校硕士培养计划的不同,探讨生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着很大异同,从每周2~8课时不等,而且学制也有三年和两年之分。甚至有的院校以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和探讨生人学考试成绩为标准实行英语免修。实际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语言运用能力是存在很大异同的,仅仅以成绩判断学生英语水平显得过于武断。本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了大批只能看,听不懂,更说不出的“哑巴”“聋子”英语学习者。我国的探讨生教育应该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拥有出色的探讨能力、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国际性人才为目标。我们培养出的探讨生不仅应当能阅读专业领域的各种文献、作品,更应当具备用英语同各国学者研讨学术问题,并能在国际会议上对自己探讨的项目侃侃而谈的能力。因此,探讨生英语教育不但不能删减,更应当加强,因为它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学术探讨能力的提升息息相关。其次,受到师资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的探讨生英语是大班授课,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每班六十多人。这使得多数学生迫切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愿望无法在课内得到满足,并且制约了教学措施的改革与实践效果。实际上,大多数学校探讨生英语教育仍然沿袭本科阶段的传统教学模式,且没有清晰可行的培养规划和培养目标。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没有统一的1108l 2017年2月下一教材,一些学校的教科书更换频繁,使得教学缺少延续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不少高校的探讨生英语教育正逐渐流于形式,师生对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佳。最后,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硕士探讨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跨专业报考的学生,这种现象在本科语言类专业中尤其明显,并直接导致硕士探讨生英语水平的异同比较突出。从本科入学时起,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整体上要强于非外语类专业学生。这些学生进入探讨生阶段后,虽然专业课基础不及非外语类学生,但两类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和实际操纵语言的能力呈现更为明显的异同。如果仍然执行同一教学大纲,就是忽略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异同性,同时抹杀了各自的需求和优势。少数高校虽然已经针对这一异同性进行了分级教学,但还远没有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性大纲。而当前高校学科的进一步多元化使得探讨生英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转变原有的培养模式,承认探讨生英语教育对象的异同性并执行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对探讨生教育的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非英语系探讨生英语教育理论探讨的特点随着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与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探讨生英语教学的探讨。这其中包括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探讨、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以及提升学生英语专项能力的探讨等等。探讨生英语教材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方面。不同于本科英语教学,探讨生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术交流水平,加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国际化的学生。这就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出版社和教材编写者也逐渐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并对教材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革新,提出了以真实语言为素材编写集纸质教材、磁带、光盘、多媒体及网络课件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的新思维。此外,对探讨生教学模式的探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手段的革新上,然而受到各学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制约,许多先进的教学手段无法在实践中施展拳脚,无用武之地。这就需要学校职能部门的配合,尽量调整课程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真正把学生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放在首位。与此同时,对硕士生英语单项能力提升的探讨也在逐渐展开,毕竟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大环境使得社会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在逐年提高。然而大多数高校探讨生英语是以综合课程的形式出现,/英语毕业论文若将各项技能的培养单纯地割裂开是不明智甚至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需要有清晰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不能单凭经验授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