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高校英语系文学课通常的“史”“读”模式已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应开设“文学概论”以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是:英语文学的基本性质、功能、特征和要素等;主要文学样式的特征、要素、结构与表现手法等;文学批评的基本观念、措施和技巧等。 关键词:英语系 文学课程 文学概论 Abstract: The old pattern of literature courses in English department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now can not meetthe new needs of the time, so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a new course, so to speak,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The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can cover basic understanding of literature, such as its nature, functions, features and soon, and preliminary introduction to some basic elements of literary genres, for example, structure, style, devices andso on, and introduction to some basic ideas and approach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Key words: English as a major; literature courses;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近年来,随着高校英语系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深入,随着英语教学新大纲的颁行,一个在英语文学教学界长期徘徊的问题再次凸现出来,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那就是,要否在英语系开设“英语文学概论”?若答案是肯定的,又如何开设,是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教材要否统一,或是制定出基本指导规范?关于以上问题,笔者无力作答,但又深感有讨论之必要,因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1.0开设“英语文学概论”势在必行论及“英语文学概论”开设的必要性,应先了解一下当前我国高校英语系文学课程开设的一般情况。业内人士都知道,长期以来,高校英语系文学课程基本上是按照“史”与“读”这两大块来设置的,即,文学史和文学著作选读;虽然也有一些学校将“史”和“读”糅合在一起作为一门课来讲授,但在内容的安排上仍然是分两块,只不过是有所侧重、有所穿插罢了。当然,不少综合性大学开设了以文学体裁分类的选修课,如,英美小说、诗歌、戏剧等等,也有的开设了以讲授措施和技能为主的文学欣赏课。但是,据笔者所知,以讲授英语文学的一般原理及其规律、文学体裁的结构及其特征、文学批评的基本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概论则开设的学校较少;开设了的学校也多半是各自为政,缺少沟通与交流,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教材。 因此可以说,这一块基本上还处于自发与探究的阶段。笔者认为,这一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其理由有三:首先是文学课程体系完善的需要。发端于80年代中期、以“三个面向”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早已进入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管理方式、梳理、完善和建构课程体系的阶段,因此,作为英语系主干课程之一的文学课,其课程体系理所当然应该完善其构架。如上所述,“史”和“读”或分或合的文学课程设置在体系上是不完整的;其不完整主要体现于理论上的薄弱或无根基。作为学科性的文学课程体系,它应该包括一般而准确的理论性概述,全面而主次分明的学科历史与近况描述,精当而尝鼎一脔的著作选读;换句话说,它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该学科的教学与探讨设置完备的课程。可是,时下的“史”“读”模式缺失了理论的支撑。若把文学比作一幢建筑,“史”就象其图纸和设计书,“读”就象建筑材料,“论”则是其设计理念与施工技艺和措施,它对这一建筑的样式及其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必须指出,我们决不是否定“史”和“读”在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影响;众所周知,没有图纸和材料,现代建筑是永远也造不起来的。关于文学,没有“史”的学习,学习者就无法了解其发展线索与概貌;缺少“读”的实践,学习者也难以培养起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因此,他们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若没有了对文学的结构、表现形式、变化规律等内在要素的了解与把握,通过“史”和“读”所学到的知识只会停留于皮相的层面,而难以上升到对其本质与关联的把握与贯通。因此可以说,建立“史”、“读”、“论”结合的英语系文学课程体系,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大势下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其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眼下正在我国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既不同于以“两基”为核心的传统教育,也不同于以“智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教育,而是以全面提高所有教育涉入者的综合整体素质为旨归的新型教育。结合我国的实际,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尤其应该强调对运用、整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据此,时下以“史”、“读”两块来平分文学课江山的模式显然不适于这些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严格说,“史”注重于对某一学科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重大事件及其作用等内容的描述,“读”则注重于展现该学科的经典性或具重要作用的作品与著作,他们侧重于事实与材料的梳理与评价,事件之间关联的考察与论证,对文本进行从语言到意义等层面的理解与解读;因此,从本质上说,“史”与“读”所主要培养的是受教育者智力因素中的记忆与理解能力,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