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毕业论文范文:英语教学中的语篇连贯的条件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英语毕业论文范文英语教学中的语篇连贯条件略论

摘 要:语篇连贯条件可能是内部的,也可能是外部的。语篇指称理论不能只满足于描写指称词语在语篇内的具体所指,还要揭示读者在辨认和解释指称联系时所依赖的认知结构和心理过程。读者解读代词回指的过程是建立心理表征的心智过程,因此,指称联系的内涵应包含心理表征结构中的相关信息,心理表征作为语篇外部的衔接联系也是语篇连贯的条件。

关键词:语篇连贯 心理表征 指称联系 回指

Abstract:The factors which constitute coherence in discourse could be either internal or external. The reference theory shouldnot only describe what referring expressions actually refer to in discourse, but should also disclose the reader s cognitive structure andpsychological process s/he experiences in identifying and interpreting reference.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interpret anaphora innarrative discourse, and concludes that anaphoric referents need to be accounted for in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reference and the ref-erent, though constructed from the discourse, is located not in the discourse but in the reader s mental representation.

Key words:coherence in discourse; mental representation; reference; anaphora

1.引言

语篇连贯是语义上的一体性或一致性,其表现形式是语篇层面上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的衔接联系,但解读语篇连贯或语篇略论的过程并不仅仅取决于语篇的形式特征和语义特征,语言之外的各种因素也是解读语篇的关键。这些因素可归结为读者在构建语篇时的影响,因此语篇的连贯性是读者建立的。构建语篇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创建语篇心理表征的心智过程。语篇心理表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作者的意图及语篇的内容;二是读者固有的世界知识和阅读目标。作者的意图和语篇的内容是依赖读者固有的知识和阅读目标而形成的。(VanDijk & Kintsch, 1983; Gernsbacher, 1990)Bransford和Franks(1971)在研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深加工时认为,读者理解语篇的过程是将简单的命题合成更大的概念单位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心理表征的过程。Kintsch和Van Dijk(1978, 1988)也认为,在读者的理解加工过程中,语篇各命题得到了转换,并凝聚为读者的心理图式。

具体到叙事小说中的人物指称,读者对人物的兴趣不在其名称,而是人物的相关信息,诸如人物外表、个性、动作、背景等细节,只是这些细节在阅读过程中已被概念化或图式化。而这一图式化过程离不开读者已有的世界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根据各个细节的概念单位在记忆中逐步建立相应的人物框架,最终在心智中形成完整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即心理表征。(Brown & Yule, 1983)换言之,心理表征是读者对人物形象、语言等各方面理解的心理过程。因此,语篇指称模式不能满足于描写指称词语在语篇内的具体所指,还应包括读者在辨认和解释指称联系时所依赖的认知结构和心理过程,(Chafe,1987; Gundel et al., 1993)描述指称联系必须描述读者 的心理表征。(Ariel, 1990; 1994)本文试图从上述视角略论叙事体中的代词回指现象,认为人物指称联系虽然在语篇中构建,但不是两个语言项目的对应联系,不能简单地在语篇或现实世界中定位。指称信息应建立在读者把握指称联系的心理过程中,它的真正内涵应在心理表征结构中确立,并以此构成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

2.重新确定指称联系的范围和表现方式

2·1 回指的范围和表现方式Halliday和Hasan(1976: 31)认为,指称联系并不依靠指称词语自身的语义来解释。作为衔接手段,指称联系中的所指信息需要“检索”,被“检索”的信息就是指称意义。有些指称联系在语篇内部可以确定,另一些则需要在情景中寻找,如:(1) Mary: How wonderful! He is coming to visitus.Mrs. Miller: Is he coming alone?  例(1)中的两个he在语篇内没有明确所指,只能在语篇之外的情景中“检索”,这里存在情景所指和语篇所指之间的联系问题。Halliday和Hasan认为,一般来说,情景所指在语篇所指之前出现,语篇所指是第二性的,或者说是从情景所指派生出来的特殊形式,是情景所指在语篇中的再现,或者说语境是情景语境的一种延伸。从“命名”(所指独立于情景语境之外)到情景所指(所指在情景语境中确认)再到语篇所指(在语境中确认),有逻辑上的连续性,因此,情景所指要出现在语篇所指之前。(1976: 32)针对上述情况, Halliday和Hasan将指称联系分成了外指(exophoric)和内指(endophoric),分别指在语篇外和语篇内寻找所指。内指指称联系又分为回指(anaphoric)和下指(cataphoric),分别指在上文和下文寻找所指。他们认为,外指指称联系“完全把我们带到了语篇之外,因此不具有衔接功能”,(1976: 18)内指的指称形式才是联句成篇的衔接手段。为了说明内指的衔接功能,他们区别了在系统中作为联系的衔接(cohesion as a relation inthe system)和在语篇中作为过程的衔接(cohesionas a process in the text),认为“衔接是存在于语言中的一组可以联句成篇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受说话者或作者自由支配的潜势”,(1976: 18-19)是一种纯粹的联系概念。只有当衔接联系中其中一个成分本质上“指向”某个事物时,指向性(direc-tionality)才会进入这个联系概念,于是两个相关成分之间就有了逻辑上的相互依赖联系,形成“回指”或“下指”。但衔接联系同时也是一种过程,是上述联系概念在语篇中的具体化,随着语篇的展开,指向性就会在语篇中建立。作为一种过程,在衔接联系中,一个语言项目总是为另一个语言项目提供解释来源。换言之,语篇内部的衔接联系是由于语篇中的某些语言项目需要借助于其他语言单位的解释才形成的。Halliday和Hasan认为,外指指称联系在语言系统中既没有衔接联系,在语篇中也没有衔接的过程,因此外指指称联系不具有衔接功能。可见他们一方面承认有些指称联系在语篇内部无法确定,需到语篇之外去寻找,另一方面又否认这类指称联系的衔接功能。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