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角度看音位这个基本单位所进行的主体略论工程
1•引言 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一个语音系统,特有的一套发音规律。譬如说,单就语音的生理特征而言,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就非常大。众所周知,英语元音分得较为细致,如[i:] [i], [e] [e], [u][u:]等,英语教学论文而汉语在这一点上则望尘莫及。此外,英语轻浊成对的辅音比比皆是,而汉语普通话中送气与不送气的辅音则占绝大多数。除此之外,语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主导方面,即从功能角度出发围绕着音位这个基本单位所进行的主体略论工程。 2•系统对比 2•1 音位定义及其确定措施 任何语言中的个体语音都是千差万别,而且数目几近无穷。这是因为: 1)任何人的发音器官均不尽相同,相同的音由不同的人来发,也会呈现出一些各异的音域特色。即使同一个人在重复某一发音时也与前次所念有所差别; 2)语音出现的环境或结合方式不同。相邻音之间的交互作用亦会使某个物理音发生变化,例如[t]这个音在TOP、STOP、CERTAIN、LITTLE、THAT DAY等语音环境的作用下实际发音就各不相同。由彼及此,汉语音节nan中的同一鼻辅声母n在音节首与在音节末的实际发音就不尽一致。鉴于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更重要的抽象单位来归纳、概括如此杂乱纷呈且数目庞大的具体语音,即采用衡量意义有别的标准来鉴别某些发音上的细微差别是否,在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中构成不同的音位,然后加以比较区分。也就是说,音位首先具有区别性的对立特征。另外它还具有抽象性和不可分割性(莱普斯基, 1986)。 前者表明音位是语音形式区别于他项同类的有关特征的总和;它不等同于任何一个具体语音,只是其“物质符号”。后者则体现着音位作为某一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不可被分割成更小的组成部分或单位的论断。 确定音位时,尽管不同的语音学家对音位概念的理解和划分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分歧,但一致的传统作法往往是通过找出“最小音差辨义词对”来确定不同的音位。即在语音环境完全相同的一对词中只有能够区别词义的那两个相对的音素才是不同的音位。例如: tie和die所处的语音环境便是其中一例:仅仅因为t、d之别却使得这两个词在意义上大相径庭。这样, t与d在英语中只好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范畴。关于哪些不牵涉辨义功能的单纯发音原子,我们统称为音素。例如: [t] [t0] [th]是三个不同的音素,而且关于音位/t/来说,它们则被视为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音位是一种语言中彼此对立而又能区别意义的语音特征。根据这一定义,音位在不同语言中的实际划分便会各有偏颇,这就是为什么[t0] [th]在英语中属于同一音位,而在汉语中却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在汉语中辅音声母的送气与不送气在置于同一语音环境时可以起到使词义相对的系统影响。比如, tian (天)与dian (颠)。而汉语轻音中的浊化声母与非送气的轻辅声母则相对地属于同一音位。例如:说吧中的浊辅[b]仅是汉语/t0/音位的一个变体而已。 2•2 音位变体的互补分布 一般情况下,同一音位的每个变体只出现在特殊的位置上,而从不染指其它变体的位置。因此英语中的的[t]只出现在词头。不吐气的t只出现在s之后,鼻腔爆破的t只出现在鼻辅音之前,而旁流爆破的t只出现在流音之后,只有阻塞而无爆破的t则出现在另外一个以爆破音或鼻辅音开始的音节之前。这种音位变体出现的位置分布情况被称为互补分布。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同样适用此项准则,但是表现这一分布的元音或辅音的性质却不同。例如,汉语中比较典型的一例就是[i]出现在声母非zh、ch、sh的音节中时与在z、c、s或zh、ch、sh、r之后的读音各自有所不同。 2•3 音位数目及计算措施 汉英两种语言对音位的略论和计算措施不同。英语按照西方的传统略论法把音节分为元和辅。英语究竟有多少元、辅音位,英美语音学家就此没有统一的意见,原因是他们在决定音位数目时所依据的方言不同,而计算和确定音位的措施又有分歧。 尽管各家各派得出的音位数目不同,英语总是按照“能区别词义的最小发音单位”这一标准来划分和确定音位。按照Jones制定的表格在英国英语中共有17个元音位, 24个辅音位。但汉语在计算音位的传统作法只把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韵各具音位特征。声母一般在音节的开头通常是一个辅音。有少数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这种情况叫做“零声母”。汉语普通话中共有21个声母。音节除去声母就是韵母,大多数是元音或元音/n/ng,最长的韵母包括三个部分:介母或半元/主元音/韵尾。在儿化韵中,有时同现两个韵尾(如, huangr)。音节可以没有介母或韵尾,但必须有主元音。汉语普通话共有39个韵母(注:声母包含的范围要比辅音小,而韵母则比元音大)。 2•4 音位在音节中的配列特征 音节是语言里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最小语言片断。当我们把音节看成是语言中由一组音位构成的最小语言使用单位时,我们就可以对英汉两种语音系统的音节加以对比,从而指出两者音位配列特征的差异。音节中的音位可以根据它们在音节结构中的功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元音V,它是音节的中心成分;另一类是辅音C,它是音节的辅助成分。汉语普通话中音节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C/V、V、V/C、C/V/C (注:根据赵元任的看法,汉语中ts是一个复辅音,这样一来我们还可以分出两种为数不多的C/C/V、C/C/V/CU音节构成类型)。英语中音节构成的种类则十分复杂。V是中心成分而C的出现与否以及出现时的语音位置相对来说则要自由得多。汉语最多情况只可在一个音节中出现四个辅音。相反,英语中的辅音组合现象是十分普通的,其音节的辅音甚至可达七个之多。V前最多时可出现三个辅音(如, splash); V后最多时可同时出现四个辅音(twelf ths)。音节中的音位配列特征通常反映语言中音节结构的形式制约。例如,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VC型音节结构,但汉语的这种音节结构中可以派上用场的辅音只限于n/ng (/r)。而在英语中几乎所有的辅音都能出现在这一位置上。针对辅音之ts/dz而言(注:汉语中应写为ts/ts’),它们的音位配列特征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也是不同的。在英语C/V音节结构中C不可以是该对音中的任一个,汉语在这一点上则恰恰相反。总而言之,汉英的音节在音位配列上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汉语音节的尾位音位配列特别简单,只允许有六种收尾方式(其中三种是元音,三种基辅音)。英语则认可二十四种不同的收尾方式(其中三种是元音,二十一种是辅音)。 2•5 超音段音位的表现特征 众所周知,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是语调语言。在汉语中每个音节中都有声调,并且声调是音节的固定组成部分,具有辨义功能。汉语中的音节也有轻重之分,只不过轻重之分不像英语中那样明显,其辨义功效也远远不及英语重音的同类影响,只是偶见于下列少数词语中:买卖(’maimai)意指商业行为,买卖(’mai’mai)表示买与卖两个动作;练习(’lian’xi)为n,练习(’lianxi)为v。虽然英语是语调语言,重音广泛地分布于语流之中,但其区别意义的功能远不如汉语音调那么广泛,而且重音只是在两个语言单位之间才可发挥效用。(Bloomfield, 1933)。 根据结构主义音位学的理论,除了重音、声调之外,还有一个超音段音位需要我们去阐述并进行对比略论。这就是音长。英语中某些元音的长短之分具有对立区别的特征。而汉语中的元音长短之分却并不体现类似的特征。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长这一超音段音位特征附着在比音素更大的一个语音层次时,我们就会发现对于这一方面的比较印证还远没有穷尽。比如说,对于音节时长,汉英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别较大。汉语中每个音节就是一个字,只有儿化音节是由两个汉字来表示一个音节(某些音变现象,如,什么?说快时变成shem,由两个汉字读成一个音节,则属例外)。汉语的音节时长均大体一致,英语则不同。 由于重音的广泛存在并具有区分意义的功能,英语中的轻重音节在时长上明显不等。就拿dictionary来说,重读音节dic念得既响又重,而且所占时间要比后面的轻音节长得多,同时,后面的各个轻音节在时长上也不完全相等,而是依次渐弱渐短。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此对汉语音节的语音补偿现象作一个初步介绍。 上文说过,英语中的各个,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