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语阅读过程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主动的读者与作者之间双向进行的交际过程。/英语论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同时利用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解读文章。 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心理学发展的结果,它是对语言和语言学习者行为特点二者联系进行探讨的一门学科。20世纪50年代后期,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使心理学取得重大进展,在语言学界引起震动,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通过多年探讨,心理语言学已取得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成果,它在探讨阅读的心理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尤为引人注目。 一、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的认识以心理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在阅读探讨方面,著名学者古德曼首先取得突破性成果。他认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包含思想和语言的相互影响过程。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以文字编码的信息。”川根据古德曼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阅读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指读者本人启动多种生理器官、知识结构以及技能技巧与文章的书面符号产生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来解读符号,从而重构作者的信息。也就是说,在外语阅读过程中,读者作为一个个体,利用文章的各种冗余语言现象所形成的刺激,有选择地捕捉最有意义的语言符号,进行着一系列的预测、体验、验证和修改的思维活动。古德曼的理论被Rumethart的“相互影响模式”、Stanovieh的“相互影响补偿模式”和Carrel的“现代图式理论”川等探讨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来,使现代外语阅读理论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意义十分巨大。根据他们的探讨成果,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外语阅读过程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主动的读者与作者之间双向进行的交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本人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措施,把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所读文章的符号直接关系起来并构成最佳组合,从而重新表达以文字编码的信息tz]。 因此,创造最佳的心理环境,发展学生的心理因素,扩大背景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的有效关系,使外语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心理语言学游戏”,无疑是外语阅读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树立的正确认识。在我国,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无疑是听、说、读、写中最重要的技能。阅读教学也因此倍受重视。ZC戌X)年颁布的高校英语系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略论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1。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由此可见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体现在快速而准确地阅读。心理语言学探讨表明,阅读是读者和读物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根据实际情况交错使用低层次和高层次的处理技能。低层次处理技能包括快速语言符号识别和句法结构认知等技能。高层次处理技能指的是读者对读物预测能力的产生,启动和建立背景知识的能力和推测判断能力等。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最小量的句法和语义线索从读物中取得最大量的信息,从而达到学生不仅可以快速,而且还能准确阅读的满意效果[‘]。 二、阅读教学近况由上可知,心理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不仅使我们能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本质而且能够使我们理论关系实际,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遗憾的是,我国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法仍未逃脱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心理学中机械主义的羁绊,在课堂上广泛使用“句子—课文略论”法。这是因为从五十年代起,我国外语教学盛行“语法—翻译法”,结构主义统治语言学探讨。语言学家把语言形式与语言结构作为语言探讨的主要问题。他们强调语法而很少或者根本不注意语言结构是如何在语篇中运用的。“语法—翻译法”是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这一传统的语言教学法的主要过程是:教师首先根据生词表逐一讲解生词,兼配有例句具体说明其运用。然后开始重点讲解课文:给学生略论课文中的语法结构、语言难点,学生听教师解释课文,记下教师给的翻译和例句等。讲完课文,教师开始领着学生做课后练习。从调查中作者发现虽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按以上步骤进行教学,英语论文题目,但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教师主导课堂,强调个别单词和语法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便养成了被动式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措施。他们希望教师提出并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要求教师解释一些根本就无法解释的惯用法等。在阅读中学生只注意个别细节,而不是全篇结构;他们心理负担过重,且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阅读时,学生频繁地查阅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