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探讨生科研能力培养研讨[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培养探讨生科研能力是引导学生熟悉科研创新过程和措施的训练过程,需要理论学习和探讨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应向学生介绍理论的全貌,使他们了解理论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略论探讨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使理论学习成为探讨实践的基础;探讨实践则应强调措施论的指导,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会建立理论和检验理论。

1 引言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的外语教育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外语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外语教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完全免费教育转为部分收费,社会办学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序幕已经拉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成功加入世贸都在向现行的教育提出挑战,要求探讨生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审视中国的外语专业探讨生教育,不难发现现行的培养模式虽然在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做出过很大贡献,教育质量也随着探讨生教育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不断提高,但在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方面仍有很多问题,比如探讨生知识丰富,能力薄弱等。对于探讨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调查[1]显示,我国探讨生创新能力较低是一个普遍现象,因而对创新型探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已迫在眉睫。

围绕如何培养探讨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问题,学术界提出了不少有益见解和新的想法,比如王嘉龄[2]在谈到如何提高探讨生论文水平问题时指出,探讨生论文要有新意;钟伟珍和黄国文[3]撰文强调英语系探讨生学位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要规范化;高桂珍[4]在谈到探讨生教学改革时倡议,探讨生教学应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章静波[5]撰文提倡探讨设计。著名科学家茅以升曾指出:“探讨生是在科学探讨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科学探讨”[6],这一观点明确阐述了探讨与学习的联系以及探讨生在学期间的任务,并得到了广泛的共识。一些学者[7,8,9]认为培养硕士探讨生不仅要有理论学习还要有探讨实践,进而主张探讨生应介入课题探讨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这些讨论关于提高中国外语专业探讨生水平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推动影响。然而,如何实现探讨生在学期间理论学习与探讨实践的结合以及如何设计探讨生探讨实践的方案,在现有的文献中尚不多见。笔者认为,探讨生科研能力的开发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探讨实践,更不是被动听课、记笔记以及阅读理论书籍可以实现的,探讨生科研能力的开发是导师引导学生熟悉创新过程和掌握创新措施的训练过程。它包含了理论学习和探讨实践,但两者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的结合。理论学习的目的是解释现象或解决问题;探讨实践则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通报一项旨在提高探讨生科研能力的追踪实验(longitudinal experiment)的结果,希望与英语界朋友商讨调整课程设置,改变探讨生培养模式的方案。

2 探讨过程本项探讨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自孟万金[1]的调研以来中国外语专业探讨生能力的培养是否有所改进;第二部分是追踪实验,目的是探究提高探讨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2.1近况调查根据本项探讨在天津、北京、上海和山东等7省市14所大学外语系的调查,当前外语专业探讨生的培养模式基本上分为课程和论文两部分,多数学校利用个三学期进行课程学习,三学期用作论文写作,也有的学校用四个学期上课,一个学期写论文。调查中还发现这14所大学外语(院)系中,开设探讨措施课程的仅有三个,约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0%。这些学校的做法是课堂教学与探讨实践各占一半或课堂教学时间多于探讨实践。当前探讨生培养中存在着重视论文写作,轻视探讨实践的现象,关于探讨过程的轻视体现在硕士论文中,就是很多论文在没有综述,对该课题的探讨近况缺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写论文,有很大盲目性;论文以表达人观点为主,缺乏探讨过程和数据支持。由此可见,强调理论教学和忽略探讨措施和探讨实践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该项调查结果印证了孟万金[1]对当前我国探讨生探讨能力的评估,并发现了忽略探讨措施和缺乏探讨技能训练以及探讨实践不足,是导致探讨生创新意识淡漠和科研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借鉴英国探讨生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探讨生教育实践,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追踪实验,试图探究一条适合中国探讨生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以实现学位条例(1980)提出的硕士探讨生要具有初步探讨能力的目标。
2.2实验过程本项实验是在英语系2017级探讨生第二学期的语用学课和第三学期的语用学探讨课上进行的。参加本项追踪实验的探讨生分别主攻语言学、文学和翻译三个方向。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实验是在他们入学后的第二学期进行的。此时学生对科学探讨的概念、特点、手段、意义、目的以及探讨设计和论文结构缺乏了解。实验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具体的课题,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学探讨的概念、过程以及论文的写作要求。用做实验的课题由任课教师结合语用学理论进行设计。第一阶段的实验结果是通过学生提交的学期论文的质量来评估的,论文质量的评判标准包括两项:(1)论文结构—包括文献综述、理论视角、探讨设计、数据展示和结果讨论以及论文结论。(2)略论有效性—指能够从理论视角出发略论数据以及结论与数据讨论的相关性。实验的第二阶段是在18名参与者中的6名语言学方向探讨生当中进行的。第二阶段的实验措施与第一阶段基本相同,但探讨课题和理论视角是由学生独立选择,课题表现出探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数据量较第一阶段有较大增加。论文评判标准与第一次相同。在第二阶段实验开始之际,主讲老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批判阅读,用以检验学生通过第一阶段训练,对探讨设计和论文结构以及语言表述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做法是组织6名参与第二阶段实验的学生,围绕探讨设计、探讨视角、论点、论据以及略论的客观性等内容,对中文学术期刊的数篇文章进行批判阅读,以使第二阶段实验成为第一阶段实验的有益补充。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