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iot-Watt 大学为英国顶尖的技术工业型大学之一。其硕士专业涵盖了石油勘探,精算等工科领域,同时包含设计、艺术、翻译等学科。1970 年瓦特大学开设口笔译培训班,面向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翻译人才,是如今口笔译硕士课程的雏形。至 1990 年著名翻译学家 Basil Hatim 和 Ian Mason 共同建立了口笔译硕士专业,旨在培训专业化、高水平的口笔译杰出人才。经过数十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Heriot-watt 大学现已成为英国高级翻译教学领域一流的院校,并于 2017 年获得了 EuropeanAward 的殊荣。瓦特大学语言学院院长 Ursula B ser 在硕士生开学典礼上表示,该专业致力培养“实践型高端翻译人才”。因此,瓦特秉承了专业化和技能化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大可能地训练翻译人才的潜能。笔者曾于 2017-2017 年攻读该校口笔译硕士课程,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全程体验了口译课程的教学模式及训练方式,获益良多,英语毕业论文,其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诸多特色值得国内高校借鉴。
一 专业的师资力量,专业定位
瓦特大学的口译硕士突出表现在师资的专业化、经验化。该专业共有 25 名教学人员,教授 20 名,讲师 5 名,其中教授口笔译课程的教师均为有十数年翻译经验的译员,当中大多数曾担任警局、移民局、议会等政府重要部门的专职翻译。有的为 IanMason 教授,Isabelle Perez 等翻译理论探讨中的专家。在师资分配方面,丰富翻译经验的教师担任口笔译的实践课程,翻译理论专家则教授翻译理论探讨、文化翻译等科目。这种分工明确、科学、人才尽其所长的分配模式极大地保障了课程质量,做到了师资力量的“专”。而成功地开设一门学科除了需要专业的师资,更需要专业、准确的学科定位[1]。语言学院高级课程指导教师 Yvonne McLaren-Hankin 曾指出该专业硕士课程的两大特点,即训练专业化高翻人才所应具备的翻译技能(Mastery of the skills and techniques of translating to professional standards.)和培养译员关于翻译理论的批判性思维并将翻译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concep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processinvolving translating.)。总而言之,培养 R/P 型高翻人才是该专业培养目标,同时也是瓦特大学口笔译硕士专业的一大特色。而要培养出理论与实践都过硬的人才,科学的课程设置必不可缺。
二 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并济”
口笔译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学科。它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翻译原理、理论,同时要求学生将这些理论较好地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并进一步总结经验,形成自身的理论架构[2]。这是一个译员自身不断提高的、循环的过程。经过在瓦特大学为其一年多的硕士课程研习中,笔者切身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重要性。而这种理论与实践并济的教学理念体现在了瓦特大学的课程设置中。瓦特翻译硕士学制一年半,包括一年的全日制学习(full time)及半年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在这为期一年的课程中,学生要研习 8 个模块(module),包含了翻译实践、笔译及口译理论学习、及国际政治三种课程。如表 1 示。如表 1 示,瓦特大学在第一学期的翻译课程设置为“基础/实践”类型且教学目标明确,与期末考试内容练习紧密。在第一学期的“交替传译及同声传译技能训练”中,主要教授学生口笔译的传统翻译技巧,这些翻译技巧在国内大学的相应硕士课程中也早有提及,如 note-taking,retelling 等。不同的是,该课程的学习内容针对性强,由于瓦特的语言学院每年都会为当地政府乃至欧盟输送高端翻译人才,因此课程主要针对政府机关等部门的翻译训练。如同传课程中的政府文书翻译,英语毕业论文,公共服务翻译中的政府机关等部门翻译,笔译实践课程中的法学、工作报告、演讲词的翻译等等。且大多科目的期末考核均采取实战考评方式,如瓦特大学每年举办两次 Multi-lingual Debate,邀请英国社会各界学术专家及爱丁堡当地院校学生参加,热烈研讨年度社会、人文、教育、经济等方面的热点话题,并由当地电台直播,学生现场口译表现作为同传的期末考核成绩。通过此类多种翻译现场训练和考核,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心理素质逐步提高。经过一个学期的翻译理论基础学习和适当的实战练习,第二学期的口笔译课程难度明显提升,更侧重于“练”和“研”。如表 2 示。课程名称 技能内容 每周课时数及训练方式Conference Interpreting(Chinese-English)中英会议口译,包含会议中的中英同传、交传、速记、记忆强化训练、应急情况处理。15 课时/周交替传译及同声传译强化性训练,模拟真实多语种国际会议传译,由每个语言小组的学生代表主持并决定会议内容,各语种口译教师观察学生口译表现。期末考核:Multi-lingual Debate。Translation Practice 2(Chinese-English)中英笔译翻译课程,内容扩展到专业法学文书及政府宣传手册等。12 课时/周翻译练习研究型,课堂上详细讲解每位同学的作业并给出 feedback。日常课后作业: 500-600 字的翻译文章。期末考核:24 小时内独立翻译完成两篇(中英文各一篇)1500 字左后的文章。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 Studie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International Context 2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口笔译翻译理论探讨课程。侧重相似翻译理论间的对比、翻译批评。4 课时/周采取研究会的方式,由教师提出一些颇有争议的翻 译 理 论 , 如 Peter Newmark 的 semantictranslation approach 与 Nida 的功能对等翻译学说的对比,Reiss 的文本理论的反思等,激发学生对翻译理论的主动性思考及批判。期末考核:4000 字左右的论文,选择两类或以上翻译理论并进行 critical evaluation。Subtitling (optional) 字幕翻译(选修) 2 课时/周教授学生字幕翻译、字幕制作的措施和技巧。期末考核:翻译并制作 20 分钟的影片字幕。表 2在下半学期的课程中,口译部分基本以模拟会议的形式进行,笔译实践的内容更加专业化。同时,翻译理论的学习在这一学期深入到了翻译批评、理论评价的层次,鼓励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翻译理论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进行总结、提炼并合理评判。许多学生都认为这一门课难度颇大。倘若没有认真研读过诸如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和 Translator As Mediator 等翻译作品是无法完成一篇合格的论文的。通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翻译技巧同时也培养了批判思维能力,尤其在口译水平大幅提升,这也与该专业独特的训练方式密不可分。
三 硕士口笔译课程的训练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