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加入WTO以来,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在华的跨国公司与项目大幅增加,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大力加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也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这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必须在多国文化的背景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因此为适应国际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英语论文网站,我们极需大量谙熟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对高校英语教学人员,尤其是对商务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结合实际,谈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我国目前商务英语教学的近况语言是一门活的艺术,是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而目前我们所进行的语言教学大多是一英语毕业论文种机械式的,填鸭式的教育,既大多还是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强化词汇、句型记忆以及语法的略论比较,把商务外语学习完全变成了外语知识的学习,言语技能的培养只形式化为十分有限的机械操练,其目的还是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需要,学生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就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标准,因此缺乏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动力,此外,外语教学内容单一,不符合实际需要,将商务英语系的文化教学等同于普通英语系的文化教学,忽视了专业特点,将文化内容简单等同于目的语国家概况和其他普通文化,忽视世界观、价值观等深层文化。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取向往往会对跨文化交际活动产生一定的障碍,因为许多人在跨文化交际中都倾向于用自己内在的观念对对方进行生搬硬套,也正是这种原因,导致跨文化交际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2.商务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异同由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在实际交际中,中国学生由于对英汉民族文化习俗了解不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造成交际障碍,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异同最容易从不同文化背景的日常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如日常生活的问候语、隐私习惯、肢体语言、宴请礼仪等。以下简单介绍一下: 2.1问候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打招呼是最为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在西方国家也不例外。然而,由于文化的异同,二者在与人寒暄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比如英语中常用Hi!Hello!(你好!)Goodmorning(早上好!)How are you?(你好吗?)等等,且大多数问候语只是寒暄而已,不需要细细回答。而我们中国人在问候别人时最典型的便是:“您吃了吗?”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也只是打招呼的方式,并不是真想知道对方吃饭与否,但若我们问一外国人“您吃了吗?”对方就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吃饭。 2.2接待与宴请作为商务活动的首要环节,商务接待是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此环节,如何互致问候、寒暄是接待人员必修的科目之一,其行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对双方的成功合作有着很大作用。在我国,首次见面握手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而欧美人更习惯拥抱。讲话时眼睛看着对方,在英美被认为诚恳、诚实;而眼睛到处乱看,会被认为是狡猾、不诚实。因此英语里有一成语: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而黑人则略有不同,他们说话时眼睛盯着对方,听话时却东张西望。搀扶老人在中国被视为传统美德,然而英美国家的老人则会毫不领情甚至生气厌恶。因为在崇尚“独立”精神(independence)的西方社会,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因此,即便我们要施以援手也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而宴会接待中,不要试图劝说对方多吃,更不能给对方夹菜,而是以宾客自主为益(Help yourself…)。 2.3商务谈判谈判是贸易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信仰、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乃至谈判的心理都有着极大的差别,而这些方面都是作用谈判进行的重要因素。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果不正确认识这些差别,就可能在谈判中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既失礼于人,又可能因此而失去许多谈判成功的契机。因此,如欲在商务谈判中掌握主动把握契机就应对目的国的文化进行了解。西方社会主要受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哲学作用,相信世界是直线的(a line)和可控的(controllable)。而东方主要受到孔子(Confucius)学说的作用,认为世界是个圆(a circle)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constantlychanging)。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直接反映在了商务谈判中。“根据美国《多国商业评论》所公布的一项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对中国商业主管的面试调查显示,中国的谈判者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集体倾向、团体利益、回避不确定性、重视和睦等等。而关于中国人来说,美国谈判者则非常外向,表达思想的方式简单明了,英语论文范文,但有时过于咄咄逼人,喜欢在谈判桌上争论。再如美国人不拘礼节、欧洲人重视称谓、德国人喜欢直截了当等都是各国文化的不同表现。谈判代表应尽可能多的多了解对方的文化以期“知彼知己”。2.4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商标语言关于产品包装、设计与商标语言的不同喜好也是各国文化的浅层次表现。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语言信息的准确传达,更要考虑到对方文化的独特性。比如,“双羊”被译为“goats,“金鸡奖”被译为Golden Cock Prize,“白象”被译为White Elephant等,其语意信息虽对,但从文化信息对等的角度来看这些却是相当糟糕的翻译。除此之外,象日本人不喜欢荷花,意大利人讨厌菊花以及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猪的图案等等,都应受到商务从业人员的重视以免出现“双输”局面。 2.5时间、效率意识和纠纷处理“西方人的时间观是和金钱观关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作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把时间看成是分散的,可以随意支配,所以他们常常在同一时间内与几个人谈话或办理几件不同的事情,在时间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当然,并非所有的西方国家都具有一样的时间观念,比如意大利人的时间观念与瑞士人就相去甚远。阿拉伯国家和日本、韩国的时间观念也各不相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人,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理。中国社会一直推崇集体主义(collectivism),追求个人的发展被视为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受到社会的谴责。而西方社会非常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人们推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因此,在遇到紧急情况或有不同意见时,中国谈判代表往往会就此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或者向上级领导请示,直到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才作决定,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作用事件的及时处理。纠纷或危机发生时,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周围的舆论支持,很多应该用法学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却习惯于通过“组织、联系”等方式。而西方人则不同,遇到纠纷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法学来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