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在注重读写交融的措施的同时也要树立“跨文化意识”。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研讨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强调教学应加强读写教学的关系,建立读写互动模式。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阅读与写作
跟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商务英语论文加深、跨国界、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等的跨越性商业经济往明天将来益增多,商务英语系已成为热点专业之一,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商务英语系所培养的既懂英语,又具有一定商务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愈加受到市场的青睐。但是这些跨越性商业经济往来不仅仅是语言与商务知识的简朴拼合,它既是经济流动也是跨文化交际流动。这就要求商务英语系应该是“英语语言/商务专业能力/素质”的三重有机融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商务环境中成功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而,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的定位应是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阅读与写作是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本文通过略论他们之间的紧密关系,研讨建立阅读与写作的互动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主要的教育策略,将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育相结合,进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文化与跨文化意识
1.1 文化的定义
1.1.1 广义的文化 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美国翻译理论家Nida已经按文化的特点分成了五类: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总而言之,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物质糊口和精神糊口两方面。 1.1.2 狭义的文化 狭义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门。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天然凝结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以人的精神为中央,关注的是商务英语论文经历史积累凝结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1.2 跨文化意识 汉威(Hanvey)的“跨文化意识”就是指关于作用人们行为和观念的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理解,包括对人类行为的表现和文化模式异同的理解,它不只是外在的知识,更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和素质。
二 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教育的新模式
大家在母语学习中很正视阅读和写作的联系。但在英语教育中,阅读和写作存在一定的割离。我国的英语阅读课多为“填鸭式”教育,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语言点的灌注贯注上,夸大写作规则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内容的创造。笔者以为,在阅读课上学会赏识体裁虽然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只有将阅读与写作充分结合,从写作的角度阅读、赏识,才能变“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既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央的自主型学习,又可进一步促进关于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
2.1 阅读与写作的紧密关系 克拉申指出:阅读是进步外语学习者的词汇、语法和写作水平的主要措施。广泛阅读、尤其是自发的阅读有助于写作能力的发展。另外大量的探讨指出,写作又能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Swain提出“可理解输出”假设:以为包括写作在内的语言产生性应用有助于学习者检修目的语句法结构和词语的使用,促进语言应用的自动化,有效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通过写作,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在化,写作水平的进步能够使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晋升,同时也为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铺路。探讨成果说明:一方面,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去博览群书才可能下笔如有神;另一方面,学生应自觉培养自己写作能力,通过把握不同的商务英语写作模版来促进对各种不同商务文章的理解。
2.2 建立阅读与写作的互动教育模式 即由读到写,从作者角度阅读;以写促学,从读者角度写作。既然阅读关于写作有显著的匡助,而写作又能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那么学习者就应该遵循此法。我国的英语阅读教材关于一些主要的阅读技能有大量的训练,但为了应试等原因变成了题海战术,学生在写作和阅读的过程中商务英语论文缺乏主动要求习得阅读技巧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合适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促进读写互动,教授学习措施,培养学生关于不同材料读写的自学能力。
三 在跨文化意识作用下的读写交融的互动模式教育
3.1 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教育背后的文化异同与冲突 中文与英语的异同不仅仅是语言意义,更重要的是文化意义上的不同。不同国家、民族在商务传统的风俗与礼仪上存在很大的异同。英汉语言中,某些商务英语词语与汉语所指表面上一致,而含义不同,这就是商务语言背后的文化异同。假如不了解这些异同,在实际的对外商务流动中轻易引起冲突。 商务英语写作是现代国际商业流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而商务英语阅读是写作的基石,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跨文化意识”在商务英语读写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正如W.B. Pearce所说:“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活动着的文化。”“跨文化意识”和商务英语读写应该是一个互为交融的整体。“跨文化意识”为商务英语读写服务,商务英语读写以“跨文化意识”为标绳。实际上,“跨文化意识”应该是双边性或多边性的,即我们应该对交流双方的文化差异给予平等正视。只有这样才能使商务交流的目的和用途表达得更明确,更轻易被对方接受,推 动商业发展、构建和谐的商贸合作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