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针对目前高职商务英语系教学近况,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英语论文实训基地、教学措施等方面阐述了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商务英语系毕业生职业能力体系 2017年11月,教育部颁发的《对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高职商务英语系作为当前众多高职院校开办的热门专业之一,也应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加强商务英语系教学,使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市场上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运用性专门人才。 那么,哪些能力构成商务英语系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体系呢?我们先来看看几份调查结果: 郑黎明(2017)对20多家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系人才的听说能力要求都很高,其中能听懂外商日常会话,重要程度占97.4%,能与外商进行日常交谈,重要程度占98.2%;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系人才的基本商务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对贸易实务处理能力其重要程度占89.2%[2]。郭瑞卿与温耀峰(2017)对其所在学校的部分商务英语系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及职业能力需求进行了调查,表明: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英语等级证书;关于英语实用能力的要求,描述为口语流利或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用英语与外籍客户沟通,能用英语熟练书写外贸函电等[3]。邓晓婷(2017)对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岗位群进行了调研,结果为:各类涉外公司、事业基层管理人员;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行政秘书、商务助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各类涉外公司初级翻译人员;报关员、跟单员、外销员;会展管理人员;银行涉外从业人员等[4]。李玉萍(2017)通过对30家公司的调查,英语论文,进行统计略论后发现,大部分单位认为商务能力与外语能力要并重,进出口业务知识要加强[5]。 从上述探讨人员的调研可以看出,公司对商务英语系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并不仅仅要求掌握相应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因此,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体系应包括:(1)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2)商务运作能力,熟练掌握系统的国际贸易知识与进出口业务流程,熟练应用外语独立从事一般的进出口业务以及其他与外贸相关工作;(3)办公文秘能力,能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掌握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知晓常规的办公室事务处理流程(4)英语交际能力,具备公共联系与社交礼仪知识,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和商务活动中能用英语比较熟练地进行交流。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系教学近况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定位、培养目标,由于种种原因滞后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其教学在某些方面已不太适运用人单位的需求,也难以从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总体来看,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学内容与公司实际需求脱节,没有到外贸企业、涉外公司等进行深入调查,也未真正对从业岗位及其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行略论,而是想当然地构建教学内容; (二)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混淆概念,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高校雷同,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内容与公司商务活动、商务技能和专业岗位的关系不够紧密; (三)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过分强调分阶段教学,使得各个阶段相对独立,缺乏连贯性和沟通性,且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一些知识相对重复; (四)知识体系培育不能解决公司问题,学生所学的商务知识较为空泛,纯粹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与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脱节,在工作中所表现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与公司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 (五)没能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实训模式,不能适应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英语论文网站,且没有与实训相配套的教材,没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6]。 (一)革新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或“订单”教育,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7]。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发展为“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除传统“订单式”培养中的“校企实际订单”外,学校要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综合略论社会长远需求,制定“社会需求的虚拟订单”。具体来说,就是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课程模块开发、教学实施和质量考核、实习实训师资培训、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和公司的优势进行教改实践。首先,应根据公司实际岗位需求,创新开设专业方向或班级,建立专门委员会,管理监督该项目的实施;并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和职业素质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然后要加强师资职业素质培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最终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让用人单位满意。 (二)完善课程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