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英语系主要为旅游业培养技术运用型人才,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技能,又要具备扎实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旅游英语实践能力的关键。本文依据我国旅游业市场最新发展趋势,略论高职高专旅游英语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英语论文题目,研讨旅游业的发展对运用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一些旅游英语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 实践能力 旅游英语 英语教学 培养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高等教育对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技术运用型人才的重任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各个专业中的重要位置。因此,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都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在突出的位置。有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究和探讨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并有力地推动了技术运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旅游英语系的教学改革与探讨蓬勃发展,覆盖面广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探究,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到培养模式的确定,从教材编写到教学内容的选定,从教学措施到教学手段,从理论教学环节到实践教学环节,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考试考核内容到考试考核方式等,均有大量的探讨论文发表,这无疑对旅游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影响。 一 旅游英语实践能力的界定迄今为止,“实践能力”一词已被广为接受,成为通俗用语。但是,需要弄清楚旅游英语实践能力包含的内容,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现实中,人们最为熟悉的实践能力通常是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实际上,实践能力的范围远不止此。例如,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是实践能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能力、自理能力、生活能力也是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能力应多种多样,并非动手操作能力一种。从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实践能力的角度来看,实践能力大致包括动手操作能力、日常生活实践能力、职业活动实践能力以及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等。 旅游英语系的学生将来主要与人打交道,应用英语语言工具和旅游相关知识在酒店旅游业中从事服务和管理工作。因此,本文提及的旅游英语实践能力主要是指职业活动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的实践能力。由于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看重,我们关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已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需要多实践、多训练。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讲多练,师生互动;课外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也对理论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的比例有硬性规定,鼓励加大综合性实践训练的力度。所有这一切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学生练得多了、实践活动参与多了,实践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其实不然,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的、盲目的练习可能会因为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而造成浪费时间、事倍功半的后果。 二 课程模式:理论和实践并重课程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的更新整合与新课程的开发,需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对应不同教育对象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结构就是课程的组织与流程,反映教学的框架与进程。我系旅游英语系改变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根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课程。并根据本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高职旅游英语系课程体系。即将所有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职业基础知识模块、理—实一体类职业能力模块、职业素养模块。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分别在第二至五两个学期设置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实训,并在第六学期组织学生去旅行社或签证中心进行毕业实习。 三 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我院旅游英语系经过多年的探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设计模式。这个模式是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出发点安排课程,达到培养学生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能力的目的。高职旅游英语系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略论调查和职业岗位(群)略论入手,分解出哪些是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然后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四培养途径模式:产学结合培养途径模式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完成特定培养目标或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培养形式和创造的教学环境的总和。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运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是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加强实训室和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当前,我系旅游英语系在产学合作方面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