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口语输出障碍成因的调查统计报告[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引言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英语论文网站,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教育部,2017:8)。其中,在语言技能方面,“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教育部,2017:12)。《课标(2017年版)》要求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强调学习语言的实用性。然而当前的近况是,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输出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不敢说、怕说错及思维定式等。近年来,探讨者们围绕如何缓解“哑巴英语”症结进行了大量探讨和探究,小学英课堂学生口语输出障碍成因探讨为之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探讨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访谈记录和观察记录,讨论了小学生在课堂上口语输出障碍的形成原因,并提供了教学实践中的相应对策。笔者希望通过该探讨,提高学校和教师对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改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有效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从而落实《课标(2017年版)》对小学生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输出障碍,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语言进行口语交际。
    二、概念界定
    Krashe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语言输入假说理论(Input Hypothesis),即可理解性的输入是促进二语习得的唯一原因。这一理论在当时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很快成为了外语理论界和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原因在于,此理论易使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盲目地将语言输入置于第一位,忽视学习者的能动性和创新性。Swain(1985)对加拿大法语沉浸式(Immersion Program)教学进行长期探讨后,针对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提出语言输出理论,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在习得过程中很重要,但还不能使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如果要使学习者的二语流利又准确,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更需要可理解性输出(马娜娜,英语论文,2017)。
    按照Swai(1985)的观点,“输出”(Output)包括说(Speaking)、写(Writing)、合作对话(Collaborative Dialogue)、个人独语(Private Speech)、表述(Verbalizing)、言语化(Languaging)等形式。本文探讨的口语输出主要指的是说、合作对话和表述等形式。
    三、探讨过程
    本探讨以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和小学一线英语教师为探讨对象,采取问卷法、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探讨。
    (一)调查问卷
    问卷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笔者选取北京市某两个区4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共110人,并向其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4份。其中重点校2所,非重点校2所,中高年级比例与男女生比例适当。笔者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略论。探讨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G393Y924.jpg
    (二)观察与访谈
    笔者编制观察量表,对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口语输出表现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在课后对学生以及教师进行追踪访谈;笔者编制访谈提纲,针对课堂纠错、课后作业、考试、校园口语平台等情况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记录并整合。
    四、探讨结果与略论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整理,以及观察与访谈,笔者认为,造成小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的成因主要有学生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
    (一)内部因素
    1.对英语学习的功能定位存在误区
    通过问卷与访谈笔者发现,受应试观念作用,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应对考试或为达到教师、家长的要求,将成绩好作为英语好的标志。但事实上,小学英语旨在培养其口语交际能力,重在学会听说。因此,学生普遍缺乏主动锻炼口语的意识。学生不主动练习口语,而且练习口语的时间较少,必然作用其口语输出质量。
    2.课堂上说英语存在焦虑情绪
    经调查发现,53.49%的男生与61.16%的女生不敢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说英语存在焦虑情绪。其中,9.30%的男生与3.51%的女生认为不敢开口说英语是自身性格内向。18.60%的男生与38.60%的女生害怕出错,高年级学生表现得尤为显著,随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对自身要求相应提升,不愿出错,特别是低级的错误,于是在课堂上少说甚至不说。5.26%的女生焦虑来自于教师的批评。16.28%的男生和12.28%的女生认为,回答欠佳时同学的取笑导致其焦虑。13.95%的男生和7.02%的女生持有“别人说的比我好”观点,对说英语不自信。由此可见,学生因性格内向,害怕出错、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取笑以及不自信等因素,而在课堂上说英语时产生焦虑情绪,导致学生不敢说、不愿说,长期使然则造成学生语言输出障碍。
    (二)外部因素
    1.宏观因素
    (1)应试背景下形成的哑巴英语
    受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考试的约束,教师、学生、家长只追求卷面成绩,教师授课侧重对语法结构和词汇的操练,高年级阶段与期中期末时期尤为显著。学生口语水平的高低对考试成绩与升学无过多作用。这导致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英语口语重视不足。访谈中,很多学生提到作业以笔头为主,“说”的作业很少,教师也无从检查。可见,教师与学生集中精力应对考试,无暇顾及对学生口语的培养,口语练习不足,更谈不上流利输出。
    (2)缺乏语言环境
    笔者在走访一些小学时发现,部分重点校充分利用外教资源搭建口语交流平台,使学生了解国外文化并融入真实的语言环境。外籍教师通常会在课上设定一个主题,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听说训练。然而开设外教课的学校很少,一些学校开设外教课侧重于低年级,以吸引生源。此外,在学校中设立英语角并有效利用的学校少之又少。按照Krashen(1985:17)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论,沉浸语言教学有利于可以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在加拿大,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的数理等课程全部用法语授课,让学生完全沉浸于法语交流的环境中,实验效果很好。由此可见,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促进可理解性输入,是学习外语至关重要的因素。
    (3)受传统英语教学所作用的思维定式
    笔者根据小学三年级教材中出现的“How are you?”对100名三年级小学生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方式提问。其中,47名学生回答:“I'm fine./Fine,thank you./I am fine,thank you. And you?” 6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