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化的问题和策略[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课程功能;板书
  一、 引言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各种课型。文本、图形、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等各种信息资源通用计算机软件如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 Photoshop等建立某种逻辑链接,向学习者提供视觉和听觉信号,输入抽象或具象信息,进行多层次、多感官的刺激,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参与动机,最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一技术主要依据于建构主义理论,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利用多媒体学习资料,创设多感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最大程度参与课堂。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更有助于促进主动学习意识,有利于发散思维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信息技术具有“便捷的资源共享性”,使得“教学思想、措施和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共享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水平,起到了交流切磋共同提高的效果”。[1]
  同时,作为一种教学措施,多媒体技术也依赖于其他教学系统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因此,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各种弊端。常见的问题有:
  1. 信息输入冗余
  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快速切换展现,形形色色的海量信息让人眼花缭乱。以电子文本替代板书,教师无法估计信息处理的时间,学生来不及略论消化,造成认知超负荷,产生疲劳感,更没有时间质疑。
  2. 教学程序固化
  多媒体课件大多提前设计,问题和答案事先设定,如果准备不充分,在课堂教学中很难灵活变通。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异同性和教学环境的多变性,“不适应于千变万化的课堂信息交流”。[2]
  3. 重点难点偏移
  由于缺乏经验或者出于个人兴趣,教1师将重点放在与教学目标联系不大,难度水平不当,或是以娱乐性为主的图片、视频或音频。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但结果只能是喧宾夺主,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割裂了知识本身的内在关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4. 人际交流不足
  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照屏宣科。多媒体剥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影响,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丧失了主体地位。事实上,教师不仅是课件的开发设计者,在课堂上还扮演着传授者、启发者、裁判员和催化剂的影响。同多媒体手段一样,教师的一举一动,包括表情、姿态、手势、演示甚至停顿都传递着形形色色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从本质上来讲,“人际交流恰恰是语言使用的本质”,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永远不能取代教师的影响。
  二、 示范课略论
  2017年5月,笔者参与设计讲授了一堂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示范课,并最终在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江苏赛区综合课组获得了一等奖。授课课型为综合课(读写课)。教学内容选自海伦·凯勒的自传体散文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中的《我是怎样识字的》。本文试以该获奖示范课为蓝本,重点略论其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结构、设计理念和教学实施,研讨一种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面授方式的有效结合的模式。
  1. 设计结构:
  就结构而言,示范课可分为四部分:一课堂教学说明,英语论文题目,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二作者简介;三课文学习;四作业布置。
  2. 设计理念:
  1) 完整性:
  首先体现在教学程序,具体包含导入、讲解、讨论、总结、作业等要素。其次体现在教学内容。导入(lead-in)部分一开始,授课者首先给出一句引文,一本书名,一副图片,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接着以一篇有关作者生平的复合式听写作为练习,逐步让学生完成对主要人物从事实了解到形成评价的认知过程。之后将作者的一生以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标志,划分为三个阶段,突出莎莉文老师的到来(the eventful day)对她人生产生的重大作用。然后以小海伦的情绪变化为线索,进一步展现莎莉文老师教学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用爱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之后又以一部电影原声视频剪辑为素材,落脚点是贯穿全文的一个“discover”意义的略论。最后一部分考察学生学习文章后得到的启示,不仅有像Aaron’s rod这类文化负载词的学习,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产生人生共鸣(empathy),深化和拓展对主题的理解。以上这些内容既包括阅读教学中语篇层面(global reading)的学习,如作者背景、主题思想、篇章结构等知识,同时又穿插着词汇拓展、难句释义等基本语言要素的略论(detailed reading)。内容的安排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情境创设”,更满足了学生主动的“意义构建”,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机智。
  2) 代表性:
  就教学内容而言,20分钟之内无法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细节,但要突出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思路、模式和效果,设计的教学内容既要体现总体教学目标,也要突出某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做到以点代面。本文是一篇自传节选,作为叙事体文章,整体阅读时值得研讨的内容可以有很多选择:既可以从记叙文的几个要素着手,又可以讨论人物形象的刻画,或是找出文中一条思想或情节发展的主线并以此为轴向外延伸。考虑到文章的人物和情节学生可能较为熟悉,授课者选取了“discover”这个词,以其为主线,在有关作者生平的音频播放之后就预设了伏笔“Why does Helen say that she “discovered” rather than “learned” words? ”,授课接近尾声时又以这个问题的复现和讨论,抓住这篇文字的魂:莎莉文老师向“我”揭示了语言的秘密,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光明的大门,赋予了“我”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在设计篇章结构时,我们看到因为身体的残疾,作者只能通过自己极为有限的感官资源向我们讲述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没有外貌、表情或言语描写,因此课件设计选择了心理描写这一角度,英语论文范文,将文中反映海伦心理变化的主要描述性词汇归纳出来,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将时间或地点标识(marker)与这些描述性文字相关联,进一步深化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把握,同时也通过语境和语义的关联学习了词汇。20分钟的设计让评委也能窥豹一斑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