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名词化—er、—ee体系的认知的体系构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
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关键词:名词化;-er、-ee;体系;认知-功能;解析
一、引言
名动之间的分野以及名动之间的转化是人类语言的自然共性。“名词化是英语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它代表着人类认知朝事物性发展的方向”[1]。根据《现代语言学词典》的界定,名词化是“指从其它某个词类形成某个名词的过程或指从某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2] [P. 240]名词化的过程是心智变化的过程,它通过一系列心理操作由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这既体现了名词化是人类语言最普遍的特层结构的意义,又使得语言结构更加精炼。由于以上特点,名词化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和语言哲学探讨的主要对象之一。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功能探讨的深入,名词化现象的认知、功能的略论和符号学探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3]。英语是一种名物化的语言,脱动词化-er、-ee又属于英语名词化现象中比较多产、具代表性、有一定体系的成员。Heyvaert从符号学和认知-功能的角度,结合词汇和句法两个平面,对-er和-ee的脱动词化及其变体进行了探讨。[3][4]但是,Heyvaert的探讨主要侧重-er和-ee的脱动词化的单边探讨,缺少对名词化-er、-ee施—受联系的系统思考,不免对-er、-ee系统建构的认知机制及其功能的理解造成缺憾。因此,本文试从Langacker的认知语法观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观的角度,以类型定位、具体化、和背景化指为指标,略论说明名词化-er、-ee系统建构的认知机制和功能特征,英语论文题目,目的是去进一步验证名词化的迂回表达性、可扩展性、可预测性[4][22-50],以及对名词化-er、-ee的能产性、语义复杂性与其运用功能之间的相应联系做出合理解释。
二、名词化-er、–ee体系
现今对名词化的探讨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重在描述,归纳名词化的形态,注重探讨“名词化各形式的句法制约”[5][P.29-30];第二类重在总结,从功能角度出发,探讨名词化的功能;[6][P.9-12]第三类重在解释,从认知的角度探索名词化作为语法隐喻的主要手段,在语义范畴进入词汇语法的过程中所起的影响。然而它们一个共通的不足之处,则是探讨面过于宽泛,不够集中深入,在探讨方面缺乏对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名词化现象的单边探讨。
Langacker 认为,英语中的动词名词化现象主要分为三类:(1)给动词加名词化标记-er、 -tion等;(2)动词原形自指化;(3)加-ing形式等。[7] -er –ee 体系是属于第一类。名词化是语法中产生词汇高密集度的主要来源。[8]由于人类行为的经济省力准则,人们在判定词性的过程中总是试着将该类词最典型、直观的特点用上。如在动词-employ后面加-er表施动者“雇佣者”;-ee则表受动者“被雇佣者”,毋庸置疑这是一种直观而省力的构词法。Bussmann认为,实际上所有的词都可以被名词化。[9][328] 对这一现象人们往往难以把握,我们在学习动词名词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有些动词可以名词化,有些动词不能名词化,有些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名词化。动词名词化是否有规律可循?名词化-er、-ee体系属于名词化家族中能产性强、语义复杂的一派,且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英语论文,它们的演化扩展呈互通互补的趋势。而其在派生过程中具体指称发生了什么变化、有无内在规律可循等问题的回答,都要求通过对-er和 –ee体系建构中的认知机制和功能特征进行深入剖析。
三、名词化-er 、–ee体系的认知略论
3.1 名一动联系
动词名词化是英语词汇的一大特色。既然名化现象要涉及名词和动词,究竟是名词决定动词还是动词决定名词? 显然名一动联系是其首要考虑的问题。在Langacker[8] 的认知语法的体系中,“联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语言表达从整体上被分为了“名词性述义”和“联系性述义”。联系性叙义又被分为两类:一类突出过程,另一类指示不受时间作用的联系。动词所指示的意象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了一系列的联系结构,即子域和实体的联系(如图1)。这里的子域和实体及其间的联系,是名词性述义所指示的。Langacker[8]又指出,名词性述义和动词性述义的差别并非在于内容而是在于强调点不同。前者强调的是实体内部关系并突出由此建立起来的子域,而后者突出的则是实体间的关系。这从而进一步证明动词名词化有着认知上的前提。图1
Langacker[8][p90]曾以图2为例,对动词和其名词化做了语义上的对比,从中概括出名词化的认知过程。如图2(a)所示,动词本身(派生转化前的动词词根,如attend)具有指示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一系列的相互关系的实体。这些实体关系在想象时间内经历着顺序扫描。但这一动词在经历名词化后(加词缀-er、–ee)发生了概念中心的转移,时间的概念已经淡化,实体内部的关系也已让位于整体关系。如图2(b)所示,名词化后突出的是其动词词根所隐藏的子域。子域的凸显反映了认知主体对实体整体述义的把握。Langacker认为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概念组织。名词化的过程即是以动词意象为基础,突出高层子域的过程。
3.2名词化-er、-ee体系的名词性策略
要解析名词化的建构根基,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名化单位所采取的准确名词性策略,同时也要顾及词汇语法与语义之间的自然符号联系、非任意性联系。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转换理论认为,人们出于不同的认知目的,可以对同一对象选择不同的元范畴进行认知。-er、-ee名词化就是对认知对象从优选范畴到备选范畴转换的结果。因而人们在日常语言运用中也会遵循此准则,选择最经济省力的词汇来表情达意。即人们在判定词性的过程中,总是尝试使用该类词最典型、直观的特点。人们为了表达上的经济省力,会遵循语言发展规律进一步推动–er、–ee 脱动名词化体系的扩展。
3.2.1–er 、–ee 体系的名词化类型定位
在古英语以及如今我们的常识理解中,后缀-ee代表某动作的受动者是表施动后缀-er的对立体。然而,显然施动性与受动性并非-er、-ee脱动名词化这一范畴中所有成员的最高图示,或者说我们不能简单的将施动性与受动性归结为能够解释所有-er、-ee后缀生成的脱动名词的理据。如bestseller、walker、escapee、forgettee等,就不能简单地用施动或受动来解释,也解 |
免费论文题目: